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2016-08-16咪蒙
咪蒙
我把公司从深圳搬到北京了。8月份决定的,9月底就搬好了。
每个听说这件事的人,都惊呆了。大家都问:“那你的老公罗同学怎么办?”众所周知,罗同学是个超级“忠犬”。他总是深情地看着我,说:“老婆,你去任何地方,我都会屁颠屁颠地跟去的。我不要全世界,我只要在你身边。”
我说:“好呀,那我要去北京。”
他说:“啊?”
他居然犹豫了。当然,后来慑于我的“淫威”,他也只能屈从了。我终于成功地变成史上最老的北漂之一了。
旁人都觉得我的牺牲好大,在深圳待了13年,放弃了那么多,说换一座城市生活就换,好有勇气。尤其是,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折腾,太不容易了。其实我并没有那么苦。对于我来说,在我最喜欢的媒体工作了12年,做的是我最喜欢的编辑工作,业余时间写书,这样的人生,很爽。现在,我进入影视圈,成为这个圈子最老的新人。
在北京,重新开始,重新适应一座城市,新认识了一些朋友,拥有了自己的新圈子。没有车了,我可以乘地铁,听听京片子,学习儿化音,还挺“萌”的。没有房子了,我可以租一套房子,有一个新款的家。我可以过另一种人生。
我赚大了!
一般人只能过一辈子,我过了两辈子。是不是很幸运?
为什么我可以这么“二”,这么没心没肺?我真的对任何改变都没有过挣扎和纠结吗?不是的。
两年前,很偶然的机会,我接了个剧本,要写一部情景喜剧。
我从很多年前开始,就是那种看韩剧都会记下好台词,浏览天涯论坛的八卦板块都会记下好句子,看路边的广告牌都会记下好修辞的“死变态”。我以为,凭我这么多年的积累,写个剧本岂不是很容易,秒杀那些个傻傻的编剧。但其实并不是。任何一行要做好都很难,需要绝对专业。同行的编剧,要么是多年科班出身,人家就是学这个专业的;要么就是在这行待了很多年,有专业的积累。
我写得并不顺利,无数次卡壳。写完了,和经典情景喜剧一对比,这是什么狗屎!我无数次问过自己,我这么老了才开始做编剧,开始得是不是太晚了?但是当我看到一句话的时候,我就释然了。
“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是的,我30多岁才开始学编剧,确实太晚。可是我确定自己喜欢这行,既然迟早要做,相比四五十岁的高龄,我现在做,就已经是早的了。
我们所存在的每一天,不都是我们生命中最年轻的时刻吗?所以,与其花时间去挣扎、去纠结,不如现在就滚去好好努力,缺哪儿补哪儿。我把能买到的所有关于编剧的专业书都买来,一本一本地精读。
我把经典的剧本,比如《肖申克的救赎》,直接背会了。
我把《老爸老妈浪漫史》看了4遍,光笔记就记了6万多字。
正因为我比别人开始得晚,我更是对这行充满了敬畏。
正因为老了,没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挥霍,我才要更加珍惜现在,极度专注,爱我所爱,做我所想。
因为我深信,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奇迹不过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时间不会改变一切,能改变一切的人,只有你自己。
王石说,他最佩服的人,是褚时健。
他的人生才是大起大落。牛气哄哄的企业家,一夕之间跌了下去,坐了牢。从监狱里出来时,褚时健已经70多岁了,可他决定重新创业。
王石去云南看望他。褚时健的满头白发与创业的豪情,在那一刻触动了王石:“你想象一下,一个75岁的老人,戴一副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挂果是什么情景。我当时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样的挫折,到了他那个年纪,我会想什么?我知道,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勇敢。”
有人说老是什么?老就是,买香蕉都不敢买绿的。
怕香蕉还没放熟,自己先走了。
褚时健完全不是。
橙子挂果要6年,而褚时健当时已经75岁了。
75岁的他,在期待81岁时的成功。
这个故事真酷。那些说“哎呀!我都28岁了才开始学法语会不会晚了点儿”“我都34岁了去学法律应该来不及了吧”的人,你们好意思吗?
“老”不过是你想偷懒、想逃避、想放弃的借口。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
有个“凡·高奶奶”,70多岁才开始学画画,然后在香港开了个人画展。
大家知道王德顺吗?就是之前在微博上很红的走T台的79岁大爷,在《重返20岁》里,扮演爷爷李大海。他也是个“怪咖”。49岁才开始北漂(妈呀!总算有人开始得比我还晚),60岁才开始练肌肉,65岁才开始演影视剧,79岁走红。
据说海尔集团的张瑞敏,66岁,迄今还保持着每周读两本书,一年读100多本书的习惯。
我希望等我真的老了,也能这么牛。
60岁,我要去美国留学,读个电影学硕士、博士啥的,保持那种每天都在进步的状态,顺便观摩校园里的“小鲜肉”。唯唐想来找我玩儿,我很不耐烦,没空没空,老娘忙着呢。我才不要当那种坐在家里眼巴巴盼着孩子来看我一眼的可怜老人呢。他不来看我,还成犯法了?我不要。
不管多少岁,不管在什么年纪,我都会努力,因为我只不过是想成为自己喜欢的那种人。
40岁的时候,我会感谢那个20岁时努力的自己。
60岁的时候,我会感谢那个40岁时努力的自己。
80岁的时候,我会感谢那个60岁时努力的自己。
很喜欢一句英文谚语:“种树的最佳时间是25年前,仅次于它的最佳时间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