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政务背景下我国省级政务微信名称规范性研究

2016-08-16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电子政务名称政务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0)



电子政务背景下我国省级政务微信名称规范性研究

郑添姝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0)

电子政务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务微信发展迅猛,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大助力。省级政务微信是我国政务微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以我国省级政务微信的名称为切入点,统计我国省级政务微信的命名情况,提出省级政务微信名称不一致,不规范的问题,解释规范省级政务微信名称的必要,从而完善省级政务微信的建设。

电子政务;政务微信;省级;名称;规范性

一、电子政务与政务微信的发展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G2C电子政务正在受到政府和公民的高度重视和参与,其重要目的就是提升政府的服务效率,通过网络实现服务创新,从管制政府向服务型转变[1]。当然,实现这一转变的第一步就是政府主动地通过网络,向社会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网络传递信息的渠道有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政务微信作为其中的后起之秀,其发展的历史仅短短几年,就已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2011年1月21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受到人们热烈追捧,并迅速累计了大量的用户群。2013年以后,国家层面开始投入微信领域:10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一件》,其中也提出“各地区各部门应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2];11月,第十二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会暨电子政务高峰论坛表示,“政务微信”作为“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网站”并列的第三种政务公开途径,政务微信开通和使用情况成为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重要一环[3]。2014年8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即时通讯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政府网信办副主任彭波表示,政府要带头用即时通讯工具,增加政务微信订阅户增加数量,通过下文件、下指标等形式,全面推动政务微信公共账号的设立[4]。2015年7月,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在京发布《中国政务微信发展年度分析报告(2014)》,报告指出,全国的政务微信账号数量在2014年实现了爆炸式增长,“互联网+政务”的模式初步形成。调查显示,2014年全国政务微信数量已达40924个,与2013年的数量相比,增加了10倍[5]。

政务微信的迅速发展与电子政务的大背景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但是政务微信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众多政务微信纵横交错,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与重复。要想政务微信在电子政务发展的浪潮上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而不被变成“空壳”,必须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不仅要提供用户感兴趣和需要的信息,更要提供用户可获得信息的渠道。微信用户获取政务微信中的信息,首先必须添加政务微信号,因此政务名称是否规范关系到用户是否能快速、有效的获取政务微信的信息。省级政务微信作为国家级政务微信与市县级政府微信的桥梁。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省级政务微信的名称的规范性尤其重要。

二、省级政务微信名称的问题

笔者统计了31个省级名称(含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纵观省级政务微信名称,有16个省级政务微信名称为“省/直辖市名+发布”,有2个省级政务微信名称为“省/直辖市名+政务”,有2个省级政务微信名称为“省/直辖市名+政府网”,有3个省级政务微信名称与“省/直辖市名”、“政务”、“发布”无关。

表一

(一)名称不一致

从检索的角度看,以“省/直辖市名+发布”为关键词,可以较方便地获得序号1和序号4的检索结果,但是要得到序号2和序号3的检索结果必须输入对应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另外,只输入“省/直辖市名”作为关键词检索,会得到大量的无关的检索结果。名称不一致这一问题,看似小,实则大,最大的影响就是给用户检索某一具体省份政务微信造成混乱。当用户不知道其检索的省份具体官方政务微信名称,仅以“省份名”或者“省份名+政务”时,极有可能并非得到所需的检索结果,而是有关该省份的其他高关注度的微信号,人为增加了漏检率或检索时间。更糟糕的是,当用户长时间或多次未能检索到其需要的结果时,政务微信对其的吸引力将大大被削弱,导致潜在用户逐渐流失,使政务微信流于形式而陷入恶性循环。

(二)名称不规范

从数量的角度看,31个政务微信名称中有16个被命名为“省/直辖市名+发布”,约占总数的1/2.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发布”是表示信息的传播,既没有反馈,也没有服务;而政务微信的最大优势是精准的点对点沟通交流,从而提供个人化服务,这两者显然区别很大。单纯从“发布”的角度出发,无形之间消减了政务微信的服务功能,把用户终端当做了“信息接收器”,使得政务微信的可用性大大降低。另外,相对于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信息发布功能优势并不凸显。因为信息若想要发布出来马上被公众所知,最重要的是信息传播。信息以怎样的速度、方式传播决定着信息发布的效果。显然,微信平台的闭合性使其并不适合成为一个全民大讨论的平台[6]。所以,只考虑信息发布功能而命名,从政务微信的性质和优势来看,这并不妥当。

三、省级政务微信名称问题背后的原因

(一)缺乏强有力的统一规范

省级政务微信的发布源多为各省新闻办公室,目前政务微信的管理成熟度不够且还没有统一的省级政务微信名称的标准,所以省级政务微信名称有不一致的表现。政务微信若要想持续的发展,就要从制度上保障其发展,促其成长为常规化、制度化的办公平台[7]。因此,在完善微信制度化建设的时候,还需得将政务微信名称规范纳入其中。

(二)政务微信的服务功能有待加强

目前,政务微信多为订阅号,主要的服务功能还停留在信息发布阶段。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前政务微信大多以“发布”为名确实无可厚非。但是考虑到政务微信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加强服务,提高政务发布的信息效用。一方面,政务新媒体要宣传中央和省市出台的重要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信息;另一方面,政务新媒体还必须提供更多的服务性信息[8]。事实上,一些省级政务微信号也开始从“发布”走向服务。例如,“上海发布”作为上海市政府新闻办的官方新媒体平台,除了传统的信息发布,还推出了便民服务功能集合——“市政大厅”,集合了9项办事查询服务功能,包括查询电子监控违法、驾照违法记分、交通卡余额、公积金、路况、养老保险和养老保险,以及预约出入境办证和结婚登记,目前日均查询达到10万次左右[9]。新媒体背景下,服务型政府的思维方式、反应速度和应用能力时时刻刻都可能成为舆论的焦点。政务微信的出现以及其用户的迅速增长,对政府来说也是一个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实用渠道。

四、省级政务微信名称规范化对策

确定省级政务微信名称的关键词是解决名称不一致和不规范的最直接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案的核心的关键词的选择。按照上文省级政务微信的问题分析,“发布”这一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有明显缺陷,它过多的强调了信息的传递,而非主动提供服务的目标。其次,“政府网”作为关键词也使政务微信与政府网站有过多交叉,没有体现政务微信的独特性。而“政务”作为现有的关键词中的一员,似乎是最贴切的。但是,单单“政务”二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政府的事务,无形之中拉开了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因此,“政务”也并非是最佳的选择。笔者认为,“服务”可以作为关键词考虑。一来,“服务”一词是与电子政务建设背景下创新服务型政府的大政策目标一致,潜移默化加强政府工作的服务意识。二来,“服务”,有助于打造政府亲民形象,也为老百姓深入了解政务微信、使用政务微信做了铺垫。三来,“服务”二字内涵丰富,包括信息发布服务、信息查询、办事服务等等,同时,政务微信还可以利用其点对点的精确服务模式与其他服务方式如政务微博、政府网站相区分。

五、小结

政务微信在庞大的微信用户群的基础上,其有效的运营还需建立有关的标准规范。省级政务微信名称的问题是政务微信建设面临的首要规范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省级政务微信整合了多个地市级的资源,本身的内容就比较复杂,也成为许多地市级政务微信或同级政务微信的接口。站在政务微信发展战略的角度上来说,以政务微信名称为契机,改善省级政务微信名称中不一致、不规范现象,加强政务微信资源联动与开发,扩大用户群并加强用户群的依赖性,从而提升政务微信的价值。与此同时,政务微信的用户的扩大,需求多元,又促使政务微信不断规范、进步,形成健康的政务微信发展的生态圈。

[1]何振.电子政务基础[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6,126:25-28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mrlm/201310/t20131018_66498.html

[3]凤凰网.政务微信被纳入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考核指标[EB/OL].http://tech.ifeng.com/mi/detail_2013_11/29/31666364_0.shtml

[4]京华时报.网信办:政府要带头用即时通信工具[EB/OL].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4-08/09/content_113073.htm

[5]搜狐网.中国政务微信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在京发布政务微信爆炸式增长“互联网+政务”模式初步形成-搜狐滚动[EB/OL].http://roll.sohu.com/20150718/n417044974.shtml

[6]马缘园.浅析差异化定位下的双微电子政务未来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4,(12):51-53.

[7]杜秀丽.浅析政务微信的可持续性[J].管理观察,2014,(32):188-189+192.

[8]刘汉林.“休眠效应”下政务微信内容编辑与发布策略研究[J].信息通信,2015,(03):285-286.

[9]郑磊,吕文增,王栋.上海市政务微信发展报告:从发布走向服务[J].电子政务,2015,(02):2-22.

郑添姝(1991-),女,汉族,湖南,学生,硕士研究生在读,湘潭大学,研究方向:档案学,电子政务,信息消费。

猜你喜欢

电子政务名称政务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