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以云南省昭通市为例
2016-08-16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以云南省昭通市为例
王晓凤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旅游扶贫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它颠覆了传统的政府输血扶贫模式而创新出的地方造血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一种扶贫方式。本篇文章通过分析2010年到2014年这五年昭通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令人担忧的是当地居民受益不均衡,人才缺乏,地方政府充当着无所不能的角色减弱当地小微企业及当地居民参与投资的积极性,同时外地投资者的市场竞争优势与资本优势削弱扶贫效应。政府应该大力引进人才,鼓励当地居民投资,帮助当地居民提高自身的参与能力,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可持性。
一、相关概念
(一)旅游扶贫
旅游扶贫,就是指国家对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进行政策方面与经济方面的扶持。它与一般旅游业的发展有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旅游业发展主要是经济上的发展,而旅游扶贫则主要指经济的发展能带动当地的就业率,提高当地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从而带领当地脱贫致富,旅游扶贫效应的评价也主要是通过就业率的变化与当地收入来评价。
(二)旅游扶贫的对象
旅游扶贫的对象是指那些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同时也包括那些虽已脱贫但经济发展仍不乐观的地区。这些地区旅游资源主要为自然资源,其开发模式也是以生态旅游为主。广义的旅游扶贫对象为旅游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地区,狭义的旅游扶贫对象为旅游开发地区的贫困居民。
二、昭通市旅游扶贫的可行性
(一)旅游资源的特色
昭通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应有尽有,独一无二,类型齐全,全市就有368多个旅游点,每一个景点都独具特色又相互衔接,互通有无,全国的旅游资源类型有75种,昭通市就具有59种。在自然旅游资源类型中,以水域风光为主要特色,特别是瀑布旅游资源优势最为明显;根据昭通了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把昭通旅游划分为五个旅游区:豆沙关旅游资源区、青山绿水旅游资源区、瀑布旅游景区、历史名胜资源区、金沙江旅游资源区。这些旅游资源大多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和科考价值以及历史价值。
(二)旅游市场的需求
昭通市的旅游市场前景是很好的,其需求量也在逐年剧增,与2010年相比,2014年昭通接待海内外游客增加了三倍,从2010年的591万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1800万人次,年均递增32.1%,旅游总收入也达到85亿元,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将是大势所趋,随着人们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的改变,人们旅游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将与日俱增,昭通发展旅游是赶上社会潮流,同时昭通地区的地理位置又为昭通旅游业的发展争取到了广阔的旅游市场,昭通发展旅游业的市场需求优势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消费方式的改变促进旅游需求的增加
旅游需求属于精神需求,是人们最高需求层次,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中国的旅游业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越来越多的人会偏向于旅游消费,具不完全统计,在2020年,中国的旅游人次将超过100亿人次,同时人们的旅游偏好也越来越边缘化,人们更乐意去偏远的山村体会原汁原味的生态美,去体验贫困的生活,去感受青山绿水,贫困的旅游地一般为生态旅游刚好切合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同时昭通具有较高的科考价值,昭通在炎热的夏季也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那里温和的气候能给游客带去凉爽的旅游体验。
2.客源市场的优势促进旅游需求的增加
昭通处于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的交集地带,又处于滇东与滇北两大旅游区的重要旅游效应的有效光环照射范围内,具有较为明显的光环效应,同时多个景区交通干线相连,因而具有加强的交通区位优势。从区位上看,昭通位于连接昆明、成都、重庆、贵阳四大省会的中心地带,潜在的客源有两亿多人,加之云贵川渝的客源流动,也会为昭通带来大量的客源。随着云南省的重点旅游区产品被昆明、四川宜宾等地的游客反复购买,人们也会产生疲倦心里,而昭通新开发的特色旅游产品将成为昆明宜宾等地游客的购买目标,所以昭通在客源市场竞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三)旅游政策的导向
1.政府对昭通市旅游的投资
昭通市作为旅游开发的候补队员,它发展起来的时间较晚,各项基础设施也不完备,尽管基础差、起步晚,但在市委、市政府对昭通旅游业的发展相当关注,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景区建设的步伐也在逐年加快,因此昭通旅游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在2013年,政府推出了两个一亿资金的发展规划,在2016年,昭通市按照市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通过各种举措,推进昭通旅游项目建设。2016年的前三个季度,昭通在旅游项目上的投资已完成29.03亿元,2016年,昭通市市委书记范书记发表讲话,要下决心发展昭通旅游,将加快昭通旅游业的发展步伐,力争2018年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2.政府对旅游业发展清晰的规划
昭通市人民政府响应国家的十三五规划,随着昭阳区大山包一级景观的建成,各交通项目的加快实施,将提高昭通旅游的通达性和便捷性。昭通将在2016年全面完成昭通大峡谷,昭通露天温泉,昭通亦庄飞行项目的建成,全力打造一批5A级景区。同时也将全力打造一批4A级景区的建成,并计划在2016年底完成彝良小草坝,朝阳古镇,鲁甸大祠堂,望海水上娱乐城,大关黄连河瀑布,盐津豆沙关,绥江千年渔村,无尺道等4A级景区的竣工。
(四)旅游发展的前景
1.昭通市旅游业占当地GDP的比重
表2-1 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
数据来源:昭通市旅游网、昭通市统计年鉴。
图2-1 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
从表2-1可以看到旅游收入从2010年到2015年呈现递增状态,其中2012年、2013年、2014年增长的尤为显著。2012年昭通市政府制定了“两步走”的旅游发展规划战略,使得2012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1.0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6.27%;旅游人次也明显增多,其中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014.71万人次,同比增长43.17%。2012年是的昭通市的旅游收入增长率最大,取得了的成绩最为显著的一年。从图2-1可以看出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是呈上升趋势,到2014年为止,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比2010年增长了1.72倍,旅游业具有可期待的发展前景。
2.旅游业对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与水平的影响
表2-2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
数据来源:昭通市2010—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表3-3可以看出旅游总收入,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以及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201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819元,2013年增长到3899元,增长了38.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从2010年的9122元增长到2013年的10649元,增长了16.7个百分点;人们的消费支出增加,消费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不断提高。
三、昭通市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思想认识问题
1.政府官员认识不足
政府官员将旅游扶贫简单等同于旅游开发,没有明确旅游扶贫的首要目标是扶贫,首要目标被置换的现象很普遍,在帮助居民参与到旅游业中获益方面做的不到位,造成了旅游业发展与扶贫脱节。
2.居民对旅游扶贫的认识不足
当地居民在知识、资金、能力方面的不足也导致了当地居民的参与度很低,当地居民缺乏参与到旅游业发展中的意识,居民普遍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只与当地政府与开发商有关,他们能享受到的优惠仅仅停留在进入景区旅游优惠方面,因而不会主动提高个人知识技能以适应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我国的国民素质不高,在国内对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加之,我们国家的居民收入比较偏低,正版系统价格也较高,导致盗版软件泛滥。在校园内,盗版系统也被大量地使用,给网络安全带来了隐患,如xp系统微软公司已经停止了更新,使用会带来大量的安全漏洞。
(二)资金投入问题
1.融资难
国家虽然大力扶持旅游扶贫,但真正落实在昭通的资金很是有限的。由于昭通地区的山高路险,交通依然是她与世界交流的最大阻碍,这也大大降低客流量,投资方在考略投入资金时都会考略到投资乘数效应,投资乘数较小问题导致了资金的投入受限。
2.投资方大部分为外地投资商,当地居民受益受损。
外来投资者拥有的市场竞争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当地居民的投资处于相对劣势,同时政府为了吸引外资,他们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这种举措会在不经意间放弃甚至损害当地居民的利益,削弱扶贫效应。
(三)市场导向与规范管理问题
1.市场导向
2.规范管理方面
在资源开发方面,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大多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政府为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随意开发甚至滥开发,强烈的利益驱使开发者急功近利,无形中就会给当地居民以及社会带去灾难和损害,最终造成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市场规范管理方面,市场管理缺乏严谨性、法制性,导致外省天麻的“入侵”,给当地种植户的利益带去了很大的损失,同时也使整个昭通的特色农业缺乏了特色性,给购买者、游客造成畏惧心理。
(四)可持续发展问题
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其主要对象为生态旅游。昭通虽然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基础,但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出与发展起来时间较短的,旅游者及当地人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比较淡薄,有关管理法规不健全,导致了我国的生态旅游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瓶颈性问题。生态旅游的观念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强调对资源的开发,而忽略旅游本身会给环境带来的破坏。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会导致当地生态旅游的不可持续性。当地旅游开发过程主要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导致了许多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与损害。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与发展面临着可持续性的严重挑战。
(五)人才缺乏
发展旅游扶贫的地区都是比较贫困和偏远地区,不能吸引高学历的年轻人到当地就业。人才的缺乏将导致旅游扶贫发展的平庸化,缺乏持续的创新活力。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没有人才就没有持续的创新,人才的缺少将导致低水平的旅游开发,重复出现开发过程中的无计划和不科学现象。
(六)受益不均衡
旅游扶贫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地区之间的受益不均衡,离景区的举例决定了受益的大小,此外资金的多寡,受教育程度,个人技术水平也直接决定了受益的大小,同时在一些旅游地区,外地投资者也带走了大部分的旅游受益,这主要取决于他们绝对的市场优势与资金优势以及政府为了吸引外资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贫困地区居民的素质问题也会对他们获得收益的能力受到影响,那些掌握了优势和资金的开发商和管理证获得大部分的受益,受益不均[1]。
[1]杨秀翠,韩少卿.昭通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和建议[J].绿色科技,2013,(10),第10期:262-268.
王晓凤,女,蒙古族,吉林长春人,在读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