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乙瑛碑》(一)
2016-08-16滕西奇
□ 滕西奇
怎样写《乙瑛碑》(一)
□ 滕西奇
《乙瑛碑》 (局部) 拓片
第一章 《乙瑛碑》概述
隶书萌芽于战国,成熟于两汉。由于历史的原因,鲜有传世的西汉碑刻,而简牍隶书于西汉中期率先渐趋成熟。东汉兴碑,碑刻隶书进入鼎盛期,也是碑刻隶书大放光彩的黄金期。
宋高宗赵构在《翰墨志》中关于“书法必先学正书”的倡导,风靡书坛,流衍千年,至今不衰。今天以科学态度看来,不少人对赵构此话的理解上有片面性。一是,赵构不但提出“先学正书”,同时还提出“兼学行草”。有人只强调其一,忘却其二。对这一点,欧阳修论述得最为透彻,他说:“单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二是,“先学正书”只是学习书法的途径之一,不是唯一途径。有人说:“写不好楷书,就学不好书法。”今天稍有书法常识的人都知道,楷书是东汉时期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成的,真正十分成熟的楷书,到初唐方形成而趋臻致。试问,东汉以前的已成百代标程的甲骨文、石鼓文、秦篆、汉隶叫不叫书法?那些笔挟风云的写甲骨文、石鼓文、秦篆、汉隶的先贤们,是先学了正书才写出甲骨文、石鼓文、秦篆、汉隶来的吗?显然不是。因此,廓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对学习书法是非常必要的。
综观学书轨迹,要真正把楷书写好,还要追根溯源,探究楷书的来龙去脉,全面地、科学地把握楷书嬗变的规律,这就不得不学习和研究篆书和隶书。篆书和隶书皆属于母体字,楷书、行书、草书皆由它们孳乳演变而来,自古书法大家出于篆隶,已是经验之谈。对于篆书和隶书而言,篆书要在识字上花费大量工夫,这是我们现代多数人不易做到的。而隶书发脉于篆书,识字上不需花费工夫,它的笔法又具有楷书的发端形态,因此,学习书法,从隶书入手,既可以学到篆书中锋用笔、藏头护尾的基本笔法,又可以通晓楷书,以至于行书和草书的笔法。隶书这种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任何书体不可替代的。隶书以前的大篆、小篆都属于古文字,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都属于今文字。隶书本身既属于今文字范畴,同时,它又有处在古今文字分水岭上的优势,向前可以追溯到篆籀,向后可以延伸到楷书、行书和草书诸体,能对日后的学习和研习提供深厚的基础和切实可行的方法。隶书非常接近楷书,笔画和结体比楷书更易于掌握,其艺术性和实用性又非常之高,它可以使一切学习它的人得心应手,也可以使一切书法高手具有驰骋书坛施展才华的余地。所以,从隶书入手也是学习书法入门理想的途径。
东汉是隶书的隆盛期,碑刻盛行,作品蔚为大观,光前裕后。清人将《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西岳华山庙碑》 《衡方碑》《史晨碑》《张迁碑》,定为汉碑七大名碑。其中,《乙瑛碑》法度森严,隶法纯正,集古朴、舒展、雄浑、典雅于一身,是汉碑隶书艺术最精湛的碑刻之一。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年)六月立,现存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内。碑高260厘米,宽128厘米。共18行,每行40字(有4行不满40字)。乙瑛为鲁相,他在汉桓帝元嘉时(151-152年)奏请在孔庙设置守庙百石(dàn)卒史,执掌祭祀之事。因遴选的百石卒史为孔(和),所以,《乙瑛碑》也称《百石卒史碑》和《孔碑》。碑中刻有奏请设置百石卒史的公牍和对乙瑛的赞辞。此碑在内容上共有三式:一为三公大臣上奏天子,二为朝廷下郡国,三为郡国上朝廷。由此可以看到,汉代奏牍,每言一事,再三重复,复述前文,始见现代公文请示与批复之端绪。
《乙瑛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赞许。
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中说:“文既尔雅简质,书复高古超逸,汉石中之最不易得者。”
清朱彝尊把汉碑分为方整、流丽、奇古三类,《乙瑛碑》属于流丽一类。
清王澍在《虚舟题跋补原》中说:“《 乙瑛》雄古,《韩敕》(即《礼器碑》)变化,《史晨》严谨,皆汉隶极则。”他认为:“遒古莫如《孔》,清超莫如《韩敕》,肃括莫如《史晨》,三碑足概汉隶。”
清方朔在《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中评道:“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王林( 王澍)太史谓为雄古,翁覃溪(翁方纲)阁学谓为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不虚也。”
清何绍基跋云:“朴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清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本汉第七》中,根据汉碑风格,将汉碑分为骏爽、疏宕、高浑、丰茂、华艳、虚和、凝整、秀韵八类,指出“虚和则有《乙瑛》《史晨》 ”。
以上这些论述,足资今天我们去认识和品骘《乙瑛碑》。
王澍在《虚舟题跋》中说:“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乙瑛碑》在争奇斗艳的汉碑隶书中,属于雍容典雅、端庄规整一路,是东汉碑刻中成熟隶书的典型代表。它笔法纯正规范,用笔纯熟,一丝不苟;笔画丰满,凝重沉稳中不乏流畅华滋,波挑分明规整,从容自如,不以矜奇弄巧取长;结体方中见扁,平正严谨。笔画之间的搭配,偏旁之间的组合,格局匀贴,不以偏奇诡怪取胜,通篇不见失范。 《乙瑛碑》在章法上同众多成熟期的汉碑一样,整体布局纵成行、横有列、步伍整肃,充满庙堂之气。
总之,《乙瑛碑》将丰满的线条、端庄的结体与规整的章法融为和谐的统一体,表现出隶书正体的威严,奠定了其在汉碑中的地位。诚如清翁方纲所说:“是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因此,把《乙瑛碑》作为学习隶书最理想的范本之一,是毋庸置疑的。
《乙瑛碑》 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