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地方传媒业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08-16张春校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温州网总编辑

传媒 2016年6期
关键词:传媒业结构性供给

张春校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温州网总编辑

加快地方传媒业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张春校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温州网总编辑

中央针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了“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战略部署,大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审视当今的地方传媒业,结合温州实际,也完全适用于供给侧的理论,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对此,笔者谈些粗浅的体会和看法,请批评指正。

在思想认识上,要增强地方传媒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紧迫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生产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传播格局和舆论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全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0.3%;手机网民6.2亿人,占整体网民的90%。特别是手机网上支付增长尤为迅速,用户规模达到3.58亿,增长率为64.5%。而绝大多数主流传媒却共同面临着严峻挑战:广告收入断崖式下降,发行量(收视率)持续下滑,优秀人才不断流失,读者(观众)大幅下降等。就温州来说,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网民680万人,网络普及率达7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24个百分点,手机网民646万人,占整体网民的95%,其中微博用户达170万以上,活跃微信公众号达7000多个。全市目前有报业和广电两大传媒集团,分别拥有五报一网一刊和10个频道频率。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来,报纸的发行量每年呈几万份下降趋势,电视的收视率也大幅下降。两大集团经营总收入和年利润双双下滑,不少媒体甚至出现了亏损情况。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大量的新闻信息内容重复、同质化严重,绝大部分都是跟在新兴媒体后面“炒冷饭”。为此,受众不满意,媒体人自身也不满意,出现了典型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增强紧迫感,大力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传媒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首先要做好“加减法”。要进一步突出党报党刊党网系列,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位、传播出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媒体宣传质量提升上做“加法”,进一步巩固主流权威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对都市类、商市场化的报纸,该并的并,该停的停,进行有效整合,在数量控制上做“减法”,切实减轻集团的整体负担,减少不良竞争。在集团管理层面,要大力提倡服务意识,实行“窗口化”办公,消除机关化作风,进行定岗定位定责的目标考核,实行优留劣汰、能者上庸者让的淘汰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在具体措施上,地方传媒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加快地方传媒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范围广,时间过程长,措施办法也各不相同。笔者认为,当前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在融媒体发展目标上下功夫。发展融媒体,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大趋势。无论是传统报业还是广电系统,都同样面临着发展融媒体的同一命题。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可见,媒体融合发展势在必行、势不可挡。温州这几年在这方面先行先试,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比如,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在集团层面设立了融媒体中心,抽调下属各报(网、刊)各方面的精英10多人,建设了集团新闻客户端;广电集团成立了新闻信息融媒体中心,把下属的各频道频率骨干集中起来,设立了“中央厨房”。通过改革,目前两大集团在新闻内容方面,初步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格局。各县(市、区)也出现了报纸与电视“相合”的趋势。另外,各传统媒体还相继开办了网站、客户端,实行数字化传播,出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加”的雏形。但总体来说,与中央提出的融媒体要求相比,与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发展融媒体的速度和质量相比,与当地融媒体发展现实需求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融媒体,仍然任重道远。

二是要在改变传统思维理念上下功夫。媒体融合,首先在于人的融合;人的融合,关键在于相关媒体一把手之间的理念融合。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与人之间性格不同、阅历不同,地位不同、话语权不同,往往造成各自对媒体融合的认识程度不同,对融合后的相关利益关切不同,很容易形成面上合实际不合、面上融实际不融的现象,有时还会出现有利益互相争、没利益相互推的状况。只有“班长”的融合意识到位了,对媒体融合搞懂弄清了,才能统一“班子”一班人的思想,才能统一各相关媒体员工的思想,最后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能真正出效果出效益。目前,出现的“上头热,下头冷”或“上头冷,下头热”的情况,很大原因就是上下两头思想认识不统一,对媒体融合发展理念不一致所造成的。

三是要在形成顶层设计上下功夫。这是地方媒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媒体融合,无论是“相加”“相合”,还是“相融”,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个蓝图,要有一个顶层设计。也就是要事先进行科学的规划、事中进行严格的监督、事后进行必要的总结,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特别重要的是媒体高层要对媒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科学的定位、定策、定目标、定路径,做到既有宏观指导,又可具体操作;既有中长远目标,又有近期实施步骤。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否则,相关媒体间就会各走各的道,各端各的菜,形不成合力,打造不出众所期望的新型主流媒体。

四是要在突出改革实效上下功夫。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效益和活力。传媒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做好“加减法”。要进一步突出党报党刊党网系列,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位、传播出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媒体宣传质量提升上做“加法”,进一步巩固主流权威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对都市类、市场性的报纸,该并的并,该停的停,进行有效整合,在数量控制上做“减法”,切实减轻集团的整体负担,减少不良竞争。在集团管理层面,要大力提倡服务意识,实行“窗口化”办公,消除机关化作风,进行定岗定位定责目标考核,实行优留劣汰、能者上庸者让的淘汰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五是要在重视运用新媒体技术上下功夫。传媒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大程度上依赖并取决于新兴媒体的新技术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传媒业竞拼的制高点,在于新兴媒体对新技术的重视和运用。谁掌握并学会了新技术运用,谁就掌握了媒体融合发展的主导权和决胜权。从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报道来看,中央级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明显比以往更生动、更灵活、更直观化,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VR技术、360度技术的运用,更是给观众和业界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这也是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中央主流媒体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成果。

地方传媒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效果评价。如何评价和判断地方传媒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笔者认为,总的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48个字”为总准则,认真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团结正面鼓劲,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看媒体舆论引导力有没有明显增强。高举旗帜、引领导向,这是党对新闻宣传的首要政治要求,也是党媒姓党、党媒为党的根本职责所在,更是传媒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的首要效果追求。媒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如何,首先应该体现在政治立场是否更加坚定,高举旗帜是否更加鲜明,舆论导向是否更加正确上。

二是看媒体的服务力有没有明显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职责要求。地方媒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成功,就要看媒体有没有围绕党和国家、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局工作,团结鼓劲,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鼓与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看媒体的创新力有没有明显增强。改革的核心,是激发创新活力。要通过媒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有崭新的突破,增添新的活力,使媒体的发展充满生机,让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更现代更直观,从而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四是看媒体的传播力有没有明显增强。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成功的媒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会使媒体的传播力大大增强。要通过媒体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力发展微博、微信、客户端,广泛使用手机H5、VR、360度等先进技术传播手段,融音、视和文字、图像、微视频于一体,配合动漫、微电影、沙画等方式,使传播与受众相融合,大大提高传播的速度和效率,迅速扩大媒体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传媒业结构性供给
试论融合发展语境下文化传媒业的新路径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欧洲传媒系统面面观之瑞士传媒业图景下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