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幼儿成为科学探索活动的小主人

2016-08-15邹静

考试周刊 2016年62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探究

邹静

摘 要: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应当激发幼儿的科学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勇于挑战的能力。本文从提供趣味性的内容、教师正确引导、开展多种探究活动和注重随机教育四个方面,阐述了科学活动如何引导幼儿学会探究。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科学探索 探究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不是教师传授给幼儿的,同样的,幼儿的科学知识是通过自我构建获得的,所以幼儿“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幼儿的发展不仅仅是指获得知识,更是生存能力的获得,幼儿教育要使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传统的教育往往把获得知识定位为第一目标,教师也是一味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灌输给孩子们,而完全忽略孩子们的探索需求,孩子们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毋庸置疑,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剥夺了幼儿的探究权利,而且扼杀了幼儿的灵性,十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这种模式教育出来的孩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和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品质。幼儿正处于爱动、爱问、爱探索的成长阶段,如何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促进其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一、掌握发展规律,提供趣味性的内容

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关键是引导幼儿从小善于观察科学现象和发现科学问题。同时,在科学探索的活动情境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的思考,培养幼儿科学方法和科学兴趣,从而增强幼儿的科学技能和智力。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科学探索活动内容来自于幼儿生活较常见的事物,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学习的信心,而且可以让他们认识到所学的东西在自己的生活中是有用的,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学习,同时对周围的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以科学探索活动课《沙尘暴》为例,在活动中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准备沙子、泥土、花盆、吹风工具等,利用这些东西制造“沙尘暴”,让孩子们知道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后果,进而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到相关的科学知识。

二、教师正确引导,促进幼儿自主探究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善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提问是贯穿整个科学探索活动始终的,只有不断提问,才能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并促使他们主动探究;二是给幼儿足够的探索空间,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操作,让他们真正参与活动,并获得自己独特的活动体验。例如在以“水果”为主题的活动课中,可以先让家长带幼儿参观水果店、果园,然后让家长为每个孩子准备几个自己比较喜欢的水果。活动时,老师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水果的特点。最后大家可以进行水果拼盘比赛,或者用榨汁机榨成果汁。这样不仅仅可以扩充孩子有关水果的知识,还可以让他们明白很多物体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换的。这样的活动课,容易让孩子们获得成就感,从而使他们更快乐和自信。

三、学会鼓励幼儿,开展多种探究活动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动用各种感官,多途径地进行探索。所以科学探索活动一定是多角度、多形式的,要丰富科学探索活动的形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鼓励孩子多动手

通过多种方式感知事物,幼儿要多层面、多角度地感知事物,必须动用多种感官,让孩子们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触摸、观看、动作、倾听、表达”等操作体会到活动的趣味性。教师一定要鼓励孩子多动手、多发现,如果孩子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实力,他可能就会树立在科学探索方面的自信,有利于孩子们学好科学。

(二)引导孩子使用多种形式记录探索过程

让幼儿使用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探索过程,幼儿的记忆相对成人较短暂,记录幼儿的探索过程,帮助幼儿储存信息,每个孩子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方式都不一样,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整个的探究过程,进而启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内部关系。

(三)创造各种探究环境

探究环境可以带领幼儿走进自然,零距离地和研究对象接触,也可以借助老师的帮助在课堂上研究有意义的问题,从而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延长幼儿探究时间,拓展幼儿研究空间,幼儿的探索活动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可以建立科学探究区域,让幼儿探索活动得以延伸,以满足幼儿深入探索的需求。

四、注重随机教育,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偶发性科学活动是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周围世界紧密相连的,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能发生。一般的科学活动,采用的是幼儿观察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教育限制了非正规活动,幼儿亲身体验的机会少。科学活动要和幼儿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丰富幼儿的经验。教师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不仅仅要尊重幼儿的探究行为,而且要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太阳从升起到降落是怎样变化的”,教师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太阳,它早上是怎么样的,中午是怎么样的,傍晚是怎么样的,并且让幼儿做好相关记录,使幼儿养成爱观察爱记录的好习惯。又如“蜂蜜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蜜蜂采集花粉和养蜂人制作蜂蜜的过程,并且认真记录下来,让幼儿自己总结归纳。这样的活动模式不仅仅让幼儿学到知识,而且可以让幼儿体验到很多生活中的乐趣。除此之外,还可以争取家长的参与,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投入科学探索活动,这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并且可以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感情。

幼儿教学不仅是一个传授文化的过程,而且是一种较特殊的认识过程,更是教师与幼儿交往、互动、一起成长的过程。新时代的幼儿教师一定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轻松自由的探究环境,引导他们自己观察、感受、发现、研究,让幼儿真正学会自主探究。除此之外,对幼儿的精神世界要给予关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指路人,幼儿应该成为活动的主体,让他们积极投入科学探索活动,从而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享受到探究的乐趣。所以,要充分尊重每个幼儿对科学的理解,并且鼓励他们在自我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每个幼儿的潜能,使得每个幼儿都充满创造力。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推”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