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小学德育的现状与对策

2016-08-15赵琰

考试周刊 2016年6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德育工作德育

赵琰

目前,国家政府和领导部门都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设,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正确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这一文件的印发,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忧虑与思考。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一阶段,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整个国家,都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承担着坚决的任务,因为未成年人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们国家才能实现良性发展,这也是整个社会的历史使命。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与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教育,它的教育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树立对于未来、对于人生的远大志向。二是思想观点的教育,这一教育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学生对于事物的思想与观点,包括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等。三是道德品质的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与社会需求相符的道德意识,使他们的行为得到规范的约束。

思想品德教育的三个方面紧密联系,在德育教育的各个环节,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此外,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社会、形成对于社会和人生的初步认识的基础阶段,他们的品德与行为都在处于一种“量”的变化之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在经历一种由低向高的发展,只要教师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正确的指导,就能使学生在将来的某一天迎来“质变”,朝着健康的方向前进。与此相反,如果我们的德育教育出现了某些偏差,学生就有可能朝着不良的方向产生“质变”。从长远来说,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体现了现代的精神文明,会对我国的社会面貌与民族精神产生重要影响。当今世界面临激烈竞争,追其根本,无外乎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与民族素质的竞争,由此可见,小学生德育教育对学生的终身教育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二、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呈现的问题

(一)教师没有对思想品德教育投入足够精力。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上,很多教师都认为这门课不用考试,就不用花费太多精力,有的教师只是在课上给学生念一遍课文就算学习结束,即使对学生进行讲解,也由于德育的内容较为抽象和空洞,与学生身处的时代不符,导致很难激发学生的认同感。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走入了学生视野,很多教师的观念也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开展有了很大变化,他们都能充分认识到德育在新时期所占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在德育教学中投入较多精力,这不仅使德育应有的魅力没能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使课堂教学缺少实效性。

(二)没有完善的思想品德评价制度。

德育教育的评价没有固定标准,新课标提倡以鼓励为主,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基础出发,尊重学生个性特点。这一要求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更是一种充满了人性化的评价标准。但是,受个人能力与学习水平的限制,很多教师没能深层次领悟发展性评价,在教学活动中不限量地给予学生表扬,当学生出现某些方面的不足时,教师并没有采取有效的帮助措施,而是简单提醒学生就算完事。这就使的学生对教师的表扬有了“抗药性”,表扬就难以发挥自身应有作用。

(三)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不足。

我们现在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期,很多教师、家长及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仍然以成绩为主,这就给教师造成很大压力,最终这些压力都会转嫁到学生身上。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缺乏必要能力和手段,家长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社会对学校的不理解,等等,都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很大阻碍。当学生出现严重的偏差行为时,教师就会觉得自己的权威和尊严受到挑战,这就使他们对德育教育缺乏足够信心。除此之外,学校很难将家庭和社会联合起来,无法形成有效的三方合理,即使教师在学校里管得再严格,到家庭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就会放松,而社区教育更是无从谈起,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教育中确实存在。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德育实效性

(一)教师要端正观念,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新课标下的德育教育实施虽然遭受到了很大阻碍,但是只要教师主动改变当前教育状况,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对课程教学进行潜心研究,就可以通过主题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使他们能积极投身德育活动中。德育活动的目标与计划要由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并实施,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内容,还要通过各种机会让家长和社会上的人士了解到德育教育的意义,让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德育工作,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一种稳定的三角形关系,共同协作,为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环境。只有走入生活之中,德育才能更具力量和活力。

(二)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德育评价的方式要灵活,要根据新课程的评价要求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评价。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有争议的评价就进行全班大讨论,收到了较好效果。学生自评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发挥,进而使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教育自我的目的。这种评价方式在低年级段学生中不太适用,学生尚未形成足够的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

(三)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要想加强德育工作的成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育人”的重要性,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期末考评时,可以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依据。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增长他们的见闻,而且能使他们的才干得到锻炼,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与此同时,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会随之得到很大提高。

总之,小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它是一项艰巨的教育任务。为使德育教育工作能顺利开展,无论是德育教育工作者还是学校管理者,都要将德育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好,结合我国当前国情,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整合相关配套设施,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使德育教育逐步实现系统化,实现公民道德的整体提升,为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