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会地理教育之美

2016-08-15邱述兰

考试周刊 2016年62期
关键词:艺术美四川盆地美育

邱述兰

摘 要: 地理审美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欣赏、体验地理世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谐美、科学美、艺术美,体会地理教育之美。

关键词: 地理教育 美育 教学效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连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重视通过美育培养学生理想和健全的人格,到十八九世纪时,德国诗人约翰·席勒首次提出“审美教育”这一术语[1]。我国新时期制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道德、智力、体育、美育和劳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一代的接班人,美育自然而然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美育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适当的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欣赏、体验地理世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谐美、科学美、艺术美等。将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创造、美的表现和美的欣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进而增强教学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善于挖掘地理学科之美,有意识地将融入美育地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地理之美。

一、自然美

地理涉及大量自然景观,如雄伟的山川、奔腾的河流、苍茫的沙漠、幽深的峡谷、浩瀚的海洋、一望无际的平原……这一切是何等的美丽动人,无不为我们展示着多姿多彩的自然美,可以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美不胜收。例如我在粤教版七年级上“亚洲概述”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亚洲雄风》,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亚洲的大气磅礴,欣赏雄浑壮美的青藏高原、奔腾的万里长江、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等,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特征,使学生得以欣赏、享受到地理学科的自然美。

二、社会美

地理涉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如古代的亭台楼阁、庙宇寺院、现代的城乡聚落、交通建设和民俗风情都为我们展现了地理学科的社会美。利用这些具有美感的地理景观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使学生不仅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美的陶冶,而且在进一步探究地理事物的规律和成因的过程中让人体味到另一种地理之美。比如,我在粤教版八年级下第六章第四节“青藏高原”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美丽中国神奇高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青藏高原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掌握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在欣赏享受到地理学科自然美的同时明白地理的社会美。

三、和谐美

地理为我们揭示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协调、和谐的关系,强调人地关系应和谐可持续发展。如在讲粤教版八年级下“青藏高原”时,高寒自然环境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是适应高寒自然环境的体现,这就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可这种和谐美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通过尊重自然,认识到人类活动只有与地理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人类才能在和谐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美[2]。并引导学生把感受、想象和判断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审美能力升华为保护地理环境、创造地理环境美、展现心灵美,达到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3]。

四、科学美

发现地理规律,探索未知世界[4]。如讲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之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材安排在高一开学的第一堂课,这就充分体现了地理教育中科学美的重要性。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应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这些科学美,培养其追求科学美的意识。如我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播放《复仇者联盟》、《星际穿越》、《BBC之地球的形成》等相关视频,并教会学生使用stellarium(虚拟天文馆)软件和Google Earth软件,充分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欲望及丰富的想象。课后布置一道开放题:“如果技术够先进,你最想去哪颗星?去干什么?”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甚至有些答案令人匪夷所思,这反映了学生的用心和求知欲。

五、艺术美

利用诗词、音乐等体会地理之美。如我在讲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四川盆地》时,学生觉得理解四川盆地的气候、地形、交通枯燥无趣,我就在教学过程中引用李商隐在《夜雨寄北》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通过诗句中的“巴山”反映大巴山,“夜雨涨秋池”反映四川盆地的气候特征是多秋雨,多夜雨;“蜀犬吠日”反映四川盆地地形封闭,“雾日”很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既反映四川盆地的交通状况,又反映四川盆地的地形,以此要求学生掌握四川盆地的地形、气候和交通。这样枯燥的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其实就是努力挖掘出课堂内容里面蕴涵的艺术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地理之美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发现它的美,有意识地将美育融入地理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深刻地体会地理之美。

参考文献:

[1]刘恭祥,徐永辉.地理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J].福建地理,2001(16):60-61.

[2]陈宝爱.浅议将美育融入中学地理教学[J].教育研究,2006(6):94-95.

[3]杜君兰,徐宝芳.中学地理美育实施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0):110-112.

[4]曹圣兰.以美育人打造高效地理课堂——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材为例[J].南方论刊,2011(2):56-57.

猜你喜欢

艺术美四川盆地美育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四川盆地极端降水演变特征及拟合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
四川盆地秋季气溶胶与云的相关分析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