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求甚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6-08-15王荣华

考试周刊 2016年62期
关键词:尼尔斯翠鸟学段

王荣华

“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来自于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一生归隐山林,淡泊名利,谈及自己的志趣爱好,不外有二:一是喝酒,二是读书。说到读书,相比当时那些为了获取功名而一味死读书、读死书的士人们,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初闻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再一思量,便觉得妙不可言。我认为这种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虽历经千年却魅力不减,仍然适用于现在的阅读指导课。

一、不求甚解——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一剂良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阅读也不例外。“好读书”的意思就是喜欢读书,这就是阅读的兴趣。可是阅读的兴趣不会从天而降,凭空而来,更不是与生俱来,它是后天的培养所致。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呢?“不求甚解”便是一种极好的途径和方法。

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的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阅读中会遇到“拦路虎”,这些“拦路虎”成为孩子阅读的绊脚石,大大打击孩子阅读的信心和激情,使孩子没有兴趣再继续阅读。如果这个时候告诉孩子可以不求甚解,我想情况就大不相同。因为它能降低阅读的难度,不懂的地方,不要一味地探究,暂且放一下,继续往后读,读到后面也许就豁然开朗。又或者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有的似乎已经看懂,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每年的寒暑假我都要跟学生同看一本书,以便开学时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会。孩子们三年级寒假我们同读的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当时是被这本书的光环所吸引,因为它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可是当我真正打开书本阅读时,我才发现这本书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特别是刚刚开始阅读时他们很有可能不知所云或不能领会作品的精髓,从而半途而废。怎么办呢?我就跟学生推荐陶渊明的读书方法——“不求甚解”。事实证明这一方法是有效的,我们班所有的孩子都饶有兴趣地读完这本书,在读书交流会上的发言也让我了解到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我们班的龚若涵同学谈到的读这本书的收获,她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虽然看完了,可我仍然被书中的故事吸引着。通过尼尔斯的改变让我懂得,一个人有不好的习惯和品质不要紧,只要能够及时改正,依然可以成为让大家认可的好孩子。今后我也会向改变后的尼尔斯一样,善待动物,帮助朋友,做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多么质朴又感人的话语,对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能有这样的感悟我觉得已经足够。

二、不求甚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一条捷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夸赞一个人有文化时会说“博览群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学段学生的阅读量都做了具体的量化要求。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以上都说明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是在学习之外,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才能扩大孩子们的阅读量,达到课标要求呢?我想一字一句都务必了解精熟,都要追根究底钻研探索的人是无法达到的。因为固执一点,处处咬文嚼字势必会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根本无法完成规定的阅读量,更无从谈起扩大阅读面。再碰上几本佶屈聱牙、艰涩难懂的,还能读多少本?更别说博览群书。那么这时就需要采用“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方法。不懂的地方暂时跳过,不拘泥于一处,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帮助学生完成阅读“量”的积累,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在这一方面,古人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三、不求甚解——促进孩子个性化阅读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说明那种死抠字眼、死读书、读死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否则只会束缚学生想象的翅膀。

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怎么被激发出来呢?我认为“不求甚解”这种轻松的读书态度和方法更能擦出个性的火花。在不求甚解这种轻松的氛围下,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学生才敢于说出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才能带给我们想不到的惊喜。

至今依然记得教学《翠鸟》那节课时的情景。在引导学生了解翠鸟外形和捉鱼的本领后,为了将课文前后贯穿起来,我趁势提出了一个问题:翠鸟的外形与它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针对这一问题我预设的答案是:1.因为它有一双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所以它能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2.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所以能发现机灵的小鱼;3.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4.因为它小巧玲珑,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四点后,我认为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可以pass过去了,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只小手还在高高地举着——是我们班的陈曼青同学,这个孩子很优秀,课外知识非常丰富,小小年纪已经读过许多中外名著。我十分想知道她还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便请了她回答:“因为翠鸟全身翠蓝色,跟芦苇的颜色很接近,所以很容易隐藏自己,不被小鱼发现。”我无法形容听到这个答案后的惊喜和激动,这就是跳出常规思维的个性化的解读,这就是她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是陶渊明说的“会意”。因为“不求甚解”,所以“每每有会意”。

“不求甚解”让陶渊明成为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影响深远;让诸葛亮成为一代名相,智慧的化身,流传千古;让邓拓成为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多才多艺。我相信“不求甚解”同样能使阅读教学精彩纷呈,惊喜不断。它如一缕春风,定能吹开一树的花儿。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不求甚解(邓拓).

猜你喜欢

尼尔斯翠鸟学段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梗概
翠鸟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翠鸟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五)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和化学之间的尼尔斯·玻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