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基础

2016-08-15蒋易如

现代交际 2016年14期
关键词:老师教育教师

蒋易如

[摘要]对学生人格及尊严给予一定的尊重与理解,增强对学生个体的认同,切实提升对学生的信任感,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尊重与关爱紧密结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育的基础就将更加坚实。培养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型与主体性人才,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而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与引导者,肩负着历史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学生是教师必须要践行的现代教育理念。

[关键词]尊重学生的必要性 如何尊重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187-0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培养人的千秋大业。教师作为国家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力量,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而教育的顺利推进往往以爱与呵护为前提,这也是我们日常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尊重的体现。只有给予学生最基本的尊重、最基本的关怀,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只有给予学生尊重的教师才是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一、尊重学生的必要性

(一)对学生的尊重,是法制社会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第46条规定:学生有受尊重的权利,有受教育的权利。尊重学生是遵守法律法规,依法执教的需要,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需要。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是我们的希望所在,保护好他们,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尊重学生,就是要充分地保护好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从大量的社会调查中也不难看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们最集中的表现特征就是尊重学生并且理解信任学生。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对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理解,给予学生充足的尊重与关爱,为培养综合型人才而努力。

(二)尊重学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身体处于迅速发育时期,精力充沛,所以富有朝气、充满热情,但是心理极不稳定,情绪化比较多,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意志力有了一定发展,但不稳定,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会失去理智,特别是有坏人乘机诱惑或挑唆时,就极易染上恶习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教师对学生尊重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培养与个性发展,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兴趣。学生会从教师的尊重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勇气,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更加积极进取的一面,对于一些困难也是越挫越勇,迎难而上。

(三)尊重学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要取得学生的信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真切关心、无私奉献。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影响到学习成绩。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一旦学生喜欢某位老师,就对哪个老师的学科有兴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就更为认真,其对应的成绩就比较理想。反之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就往往对其讲授的课程不感兴趣,从而学习落后,甚至会产生情绪上的抵触,学习成绩相对也差。“爱屋及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师,一般都是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教师。只有对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尊重,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心扉,教师用自己的真情融化学生的内心,学生在教师的情感感染下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前进的动力。再不好的学生,只要教师尊重他,信任他,他最终也会感动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的教育要求与尊重学生结合起来才能让其转化为学生前进的源源动力。

(四)尊重学生,是激励学生进步的燎原之火

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教师通过自己的尊重与呵护会让学生感到由内而外的温暖。美国心理学专家罗森塔尔曾经做了一次心理学试验,在试验中他从各个年级选择了十几个班级,并对这些选定的学生进行发展预测,并且把一份优秀学生的名单交给了老师,告诉老师这些学生在未来将会很有成就,其实发展预测并没有什么实在的根据,只是摆摆样子,走走形式,而那些所谓的优秀学生则是随机确定的。罗森塔尔等人走了以后,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另眼相看,对他们充满了期望。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期待会潜移默化地传递到学生,学生在老师的价值期许中严格要求自己,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从而表现出更为自强进取的一面。最后这些人都成为了社会中很有作为的人。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学生的成长提升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程度密切相关。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尊重则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努力进取,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

(五)尊重学生,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标尺

一旦学生入学,随着其年龄增长,其更多地受学校影响,与此对应的家庭层面的影响开始减弱。学生就开始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学习、生活的关系,学生的关系以教师和同学的关系最为重要。经常可以听见学生说,我的老师如何如何,我的同学又怎么样怎么样的,而其中老师的喜爱与否成为学生迫切关心的问题。多数学生都会基于经验做出一些判断,我是班上最聪明的孩子,相信老师一定喜欢我。我自己学习不好,也没什么特长,老师不会对我有什么关注。其实这份自然而然的判断是来源于教师,他们会通过教师的言语行动做出一定的判断。记得我刚刚接手一个班的时候,我注意了一个女学生,她在成绩方面不是很理想,所以有一点自卑,看到我总有点怕怕的。有一次我特意叫她帮我把数学作业本拿到办公室,并且谢谢了她。后来我经常请她帮忙,并且很认真地谢谢她。她后来好像变了个人,变得开朗了,看到我也不再是怕怕的表情,会对我微笑,变得做事大胆了很多,学习也进步不小。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改变了她对我的态度。

二、如何尊重学生

(一)尊重学生,就要满怀爱心

爱其实与尊重紧密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基本的关怀谈不上尊重,因此要想尊重学生首先要对学生充满爱。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与成长中的困惑都很可能给其学习带来干扰,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难免存在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充满爱地呵护学生,了解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做好生活学习难题的处理。对于一些学习落后或者存在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要一视同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勇气,更好地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挑战。

(二)尊重学生,就要体现宽容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每个人都有存在的理由,也具有别人不具备的特性与优点,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宽容地对待学生,对于那些学习落后或者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应该引导包容并鼓励,而不是嘲笑讽刺,也许你的讥笑对象中就有下一个牛顿。除了要学会充满同情心地包容他们,还需要倾听他们的苦恼,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忠诚的朋友,用充满爱与鼓励的话语给他们打气,鼓励他们振作起来,对学习对未来充满信心。特别是当遇到与自己顶撞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学会包容,从学生的角度立场去思考问题,从而三思而后行,这需要教师具有自我批评的意识与勇气。

(三)尊重学生,必须平等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学生家庭出身,不论学生长相、不论学生学习成就,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确保教学工作的公平公正,真正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好对应的鼓励引导,让学生得到平等的尊重。

(四)尊重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1.要敢于向学生道歉

教师也非圣贤,也会犯错,而教师一旦犯错也很容易引发对学生的误解,因此教师必须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必要情况下要学会放下身段,向学生道歉。学生不仅不会嘲笑教师,而且会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打动,产生积极的效应。

2.要学会主动问好学生

平时作为教师总是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讲礼貌,其实作为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主动与学生打招呼。反过来,我们又有多少老师能主动向学生问好呢,更有甚者,面对学生亲切的问候,只是哼一声,甚至不理不睬,给学生留下了恶劣的印象,在他们眼中,老师就好像庙里的“菩萨”,高高在上,没有一点人情味,人人敬而远之。只有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地向学生问好,一定能得到学生更多的爱戴。在校园里,遇到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如果他们害羞没跟我打招呼,那我一定会主动跟他们打招呼,如果他们没给我回应,我会说“怎么不理我啊”,这时他们一定会跟我打招呼,而我们会在微笑中结束这个问好。我虽然是老师,但是老师和学生地位是平等的,主动给学生问好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一个具体表现。

3.要善于给学生留面子

“人要脸,树要皮”。脸其实就是面子,中国人最爱讲面子讲情分,因此一旦遇到尴尬的场面,多数人会为了维护基本的面子尊严说很多理由,其实本质上就是想尽量不出丑,维护自己潜在的自尊。然而实际教学中却有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面子,很多事情都是追究彻查到底,让很多学生难堪尴尬。在一次卫生检查中,我们班扣了分,原因是地面上有一张面纸。这张面纸就在一位学生的凳子底下,对此,我没有点名批评,因为,我情愿相信他不是故意的。后来我利用课间提醒大家:“最近天气多变,很多同学都感冒了,用过的面纸一定要扔到垃圾桶里去,如果掉在地上要及时捡起来”。上完一节课后,我再走进教室,地上那张面纸不见了,我走到那位学生旁边,拍拍他的肩膀,轻轻地对他说:“很好”。给予学生基本的尊重,让学生有台阶可下,学生也会对你的包容产生感激,从而产生后续一系列积极影响。

(五)尊重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很多学校都强化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部分教师习惯武断地判断规划学生的未来发展,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真实内心想法。虽然表面上看是出于对学生的爱,但是却是强制性的错爱。学生每个人情况不同,对事物的兴趣也不相同,如果强制学生学习接受某些东西,只能引发其逆反心理。教师真正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兴趣课程,从而更好地更健康地发展。我的班级男生比较多,大家都认为是比较“活泼”的一个班级。经过了解,发现班里的男生都比较喜欢打篮球,于是,我给他们制定的一个打篮球的活动时间。由于打篮球总会有一些磕磕碰碰,刚开始我总是不放心,生怕出点什么事,所以总会在边上看着。后来我发现,他们在运球打到别人时,根本就不需要我去协调,他们完全能自己解决问题。一段时间下来,男生之间的小打小闹变少了,他们的团队精神更强了,更会包容别人,不会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了。这让我非常高兴,我就在班上“借题发挥”,表扬了他们。尊重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了我对他们的好意,他们也更加地尊重我,以后的工作开展起来就更加顺利了。

(六)尊重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的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并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来自家长层面的支持是做好学校教育工作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尊重学生也有必要做好对学生家长的尊重。我们面对的学生家长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与富裕程度都不尽相同,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必须打破身份地位的等级性,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家长,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与一视同仁。其次,不能侮辱学生的家长,特别是不能在学生面前对家长说三道四,尤其不能评论家长的缺点,

对于优秀的教师而言,不仅需要做好传道授业,更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给予学生最基本的尊重。你对学生付出的每一分尊重,或将收获学生对你十分的爱戴,更将收获学生更高素质的回报。行动起来,努力践行尊重学生的人民教师吧。

【参考文献】

[1]罗丽芳,连榕,周捷夫.不同学科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

[2]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3(04).

[3]张丽华.论自尊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02).

[4]张向葵,吴晓义.自我尊重: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资源[J].教育研究,2003(01).

[5]周作宇.学会尊重——从独立到相互依存[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2(08).

[6]陈广文.尊重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功效之本——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J].湖南教育,2002(14).

[7]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猜你喜欢

老师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老师,节日快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