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爱湖里十二钗
2016-08-15涂普生
涂普生
十二,是个注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神秘色彩的数字:年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时辰,人有十二生肖,历法有十二地支,《红楼梦》有十二钗,而黄州遗爱湖有为人瞩目的十二景。东坡赤壁诗社女诗人王琼,以其裙钗的细腻情感、词人的独特视角、文化的传承价值,将遗爱湖十二景区诗化为《黄州遗爱湖十二景》同牌组词,艺术地展现遗爱湖十二景区,个个妩媚动人,一如十二钗,以湖为鉴,淡妆浓抹,各展靓丽。
一
我是既多次游览过遗爱湖,又多次拜读过王琼《黄州遗爱湖十二景》同牌组词的人。回味起来,第一感觉就是美不胜收。词如斯,景亦如斯。凡到过黄州遗爱湖的人,大抵都知道,这里集诸景诸胜于一湖。这里有翰墨扑鼻、水戏青峦的遗爱清风;有楼阁轩昂、歌舞飘逸的临皋春晓;有阡陌幽情、稼穑人生的东坡问稼;有碑石交错、哲理释怀的一蓑烟雨;有佛禅无语、飞花似梦的琴岛望月;有倩影婆娑、翠浪排空的大洲竹影;有银装素裹、暗香浮动的红梅傲雪;有深谷兰剑、幽香浸腑的幽兰芳径;有水岸烟柳、摆陌摇村的江柳摇村;有数炬高擎、凌波曼舞的水韵荷香;有层林尽染、松风醉耳的霜叶松风;有水下云逸、鸿雁排空的平湖归雁等十二景区。十二景区各有景点多处,真可谓是美中涵美,美不胜收。遗爱湖十二景区对于一般游人来说,都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读了女诗人王琼的《黄州遗爱湖十二景》同牌词十二首,再看遗爱湖十二景,不仅使人感到视觉美,而且深深地感到意蕴美、韵味美。遗爱湖公园之“遗爱清风”景区,当是位居第一的景区。这里有苏东坡谪黄期间的巅峰之作巨型浮雕,有苏东坡的巨型塑像,有诗碑步道,有苏东坡纪念馆,有遗爱亭,有露天水幕电影院,有儿童游乐场和人工沙滩……徜徉其间,清风徐徐,景物处处,故典历历,思绪阵阵。面对此景此物,默诵王琼的《临江仙·遗爱清风》词:
闻道清风和煦,来时翠鸟相亲。湖波怡荡渺含春。亭边芳草绿,坡上枕流云。 歌赋频传遗爱,苔阶今已翻新。几回移步觅诗文。欣然回望处,天水足为邻。
不难看出,王琼的《黄州遗爱湖十二景》组词,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着力营造意境,以漫溢景之美色。近代词话家王国维先生说过,为词者,重在意境也。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和语言的真切,是诗词意境的核心。这几乎已成为词者的遵循。王琼的《黄州遗爱湖十二景》同牌组词,正是首先着笔于此。知斑见豹。咏诵王琼的《临江仙·遗爱清风》,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着力营造意境美,对于漫溢词作和景色美的重要作用。斯词一出,黄州遗爱湖之遗爱清风景区,其美貌、美质、美感,油然而现,使人醉眼醉心。在这里,词人将遗爱清风景区诸胜诸景,通过营造意境,全然诗化。呈现给人们的是高层面的美貌、美质、美感:苏东坡在黄州的遗爱实践,苏东坡在黄州倡导的遗爱精神,全然被融入词作之中,且被游人“几回移步”寻觅。而清风徐徐,含春催绿,鸟亲景明,湖水怡荡,逸云缥缈,一派风清气正祥和景象,全然化为一幅美仑美奂的画。使人深感情景交融,意境高远,美感诱人。词人以“欣然回望处,天水足为邻”句,为全词作结,意蕴深远。词人不只是让人看到水天一色的美景,更是让人在水天一色的佳妙之中,追求高远清碧的人生境界。是很值得回味的。
二
连接根脉,在本源上体鉴美。这是词人王琼之《黄州遗爱湖十二景》同牌词组的又一大特色。明清不少词话家都主张,任何诗词作品,都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即人或文艺作品所秉持的可上溯较久远的文化根脉,或文化积淀。这底蕴可以是民俗的,可以是史实的,也可以是经典的故事。没有底蕴的作品有如一杯白水,淡然无味,且毫无想象之空间。词人王琼深深懂得了这个道理。而她的高明,在于她连接根脉,在本源上丰富词的底蕴,增添词作的美感。置身遗爱湖东坡问稼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型碑刻《东坡田记》。读罢《东坡田记》,对东坡问稼景区大体有了了解。其中,“流连其间,新境旧韵,赏心悦目”,“咏斯田也,俯仰自适天地,荣辱笑写春秋”之文句,尤其扣人心弦。转而再读王琼《临江仙·东坡问稼》:
忆昔东坡问稼,今时草木葱茏。茶花蔬果绿梧桐。翠禽枝上逐,幽径海棠风。 何处当年曳杖?重来应慰仙翁。故园依旧月融融。一怀清梦远,天际幻归鸿。
读罢斯词,萦萦于心,别有一番情趣。
在一般人眼里,黄州遗爱湖之东坡问稼景区,除了平坦的园区大道,便是各种不知名的树林和草地。其实,这个景区,对于苏东坡的人生来说,是至为重要的景区。苏东坡因躬耕东坡,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境清贫之窘状;而自号东坡居士并名扬古今;而使自己定位于“识字农人”这个层面,并进一步与黄州黎民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进一步悟得了“出世为人,入世为事”的禅学寓意……如果舍去了这些,东坡问稼景区就很难与一般公园的景色相区别了。应该说,它的真正的秀美,是其内蕴。词人王琼在其词《黄州遗爱湖十二景》之《临江仙·东坡问稼》中,以“忆昔东坡问稼”六字起兴,将笔触一下子连接根脉,让人们不只是在“今时草木葱茏”的现实景色上体鉴美,而是在其本源上去体鉴美。使人的思绪与苏东坡的《东坡八首》相连接。与苏东坡的“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锵曳杖声”的意境和韵致相连接;与苏东坡当年贬谪黄州时的困窘、当年的愁懑、当年的嬗变相连接;与苏东坡当年与黄州父老乡亲深情厚谊,以及苏东坡当年躬耕东坡所得到的丰厚的人生收获相连接。这不仅使人感受到东坡问稼景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之美,而且感受到现实景色的文化承载之美,致使词中那“梧桐”“海棠”“曳杖”的这些词语别具韵味和蕴涵。最后,词人以“一怀清梦远,天际幻归鸿”十字作全词之结,留给鉴赏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咏词赏景,使人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升华到一个新的层面。这不谓不是王琼词之高人之处。
三
实景虚写,灵动飘逸。这是词人王琼《黄州遗爱湖十二景》同牌组词的第三大特色。古往今来,对于词的写作有许多高见。其中,许多大家都主张,“词以空灵为主”“音诣绵邈”“空中荡漾,是词家妙诀”“必如天上人间,去来无迹方妙”“生香活色,当在即离之间”……。即使如豪放派之先宗的苏东坡《念奴娇·大江东去》亦未背之。其中“灰飞烟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等句,便是例证。词人王琼的《黄州遗爱湖十二景》在这方面做得是很有成效的。
综观黄州遗爱湖十二景区,景物最实,场面最壮观,景色最具特色,文墨韵味最浓的景区,当属“一蓑烟雨”景区。在“一蓑烟雨”景区里,有高耸入云的芸香阁,有镌刻关于苏东坡的诗词文碑刻石林,可谓气势恢宏,人间少有。可谓不止是一个景物可有一首诗词。即便是一尊巨型诗词石刻,亦足可写出几首诗词来。如何在“临江仙”词牌下,用寥寥58个字,描绘这个景区的别具特色的意境和秀色?词人王琼采用了实景虚写、以空灵为主的表现手法,使得这个景区的景物“生香活色,当在即离之间”。且看王琼笔下的“一蓑烟雨”景区:
漫向湖滨徐步,垂丝款款相牵。来寻幽径觅灵泉。一蓑烟雨路,吟啸共谁边? 吟罢大江东去,穿行寒食林间。芸香楼阁欲擎天。香随云梦绕,碑字寄坡仙。
——《临江仙·一蓑烟雨》
吟罢王琼的词,回想“一蓑烟雨”的情景和深厚的内涵,使人大有虚中见实,实而虚化,天上人间,去来无迹,空灵飘邈之感,不禁拍案叫好。词人王琼在这首词里,以“垂丝款款相牵”“来寻幽径觅灵泉”句,将实虚化为意、为情、为感;以“一蓑烟雨路,吟啸共谁边”句,将虚化实,让人在虚中见实,文海钩沉,回味当年苏东坡沙湖相田途中遇雨之景况、之情意、之感悟。一句“香随云梦绕”,其寓意何等丰富,其情感何等绵邈;一句“碑字寄坡仙”,又是何等耐人寻味。吟诵至此,不得叫人由词到景,由景到词,思情相绕,美感油然而生。
总之,黄州遗爱湖十二景,与词人王琼的《黄州遗爱湖十二景》同牌组词都是美不待言的。遗爱湖十二景区是美的客观存在,而王琼《黄州遗爱湖十二景》同牌组词,是美的客观存在的诗化,是又一个新的层面上的美。游景区,诵词作,别有韵味在心头。生长于盛世的黄州遗爱湖里十二钗,将越发靓丽,越发为世人所爱恋。
(作者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