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中职卫生学校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

2016-08-15崔丽萍董娟娟贾世磊孙晓虹曲文芙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中职班级职业

崔丽萍,董娟娟,贾世磊,孙晓虹,曲文芙,杨 欢

(烟台护士学校,山东 烟台 264000)

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中职卫生学校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

崔丽萍,董娟娟,贾世磊,孙晓虹,曲文芙,杨欢

(烟台护士学校,山东 烟台 264000)

目的 建立一套适合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通过科学的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方法 对中职卫生学校的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班级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探索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机制,并在“硬框架”的基础上积极采取“软措施”提高管理效果。结果“制度约束、文化熏陶、数理管理、情感教育”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得以形成。结论 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中职卫生学校“四位一体”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建立,将“显性管理”与“隐性管理”有机结合,对解决中职卫生学校学生管理难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缓解中职卫生学校生源水平低与职业要求高的矛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职卫生学校;职业素养;班级管理模式

随着招生、就业政策的改革,参加中考的总人数逐年减少,各中等职业学校纷纷降低入学门槛,生源质量也随之不断下降。在网络、手机普及的新媒体时代,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有不少学生在学习成绩、日常行为考核等方面很不理想[1-3]。护理专业是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服务性行业,对护生的职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事实情况是很多学生缺乏职业热情,对工作敷衍、抱怨,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毕业了也不从事护理行业,也有些从事一段时间后出现转行的现象[4-6]。综上所述,在中职护生现有的水平上积极提高其职业素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拟从学生的日常管理入手,探索一套全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培养合格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学生职业素养的调查对象是实习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及带教教师和专家委员会成员;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对象是2012级学生。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于2014年12月份随机抽取烟威地区15家二级甲等以上实习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及带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6个部分,分别为基本资料、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意识、经验借鉴。共发出问卷425份,收回41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7.18%。

1.2.2专家座谈会 学校为加强院校合作,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保证教学实习就业实现无缝对接,专门成立了专家委员会,邀请各医院骨干定期举办专家座谈会,就目前临床需要以及学生表现等进行交流。

1.2.3统计学分析 对问卷调查及专家座谈会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取护生职业素养各维度的准确数据。

1.2.4班级管理模式实践研究(1)在具体的日常管理中由学生参与不断完善修正班级各项制度,形成系统的班规班纪,让每项工作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2)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利用文化活动这一“隐形课堂”,建立学生的职业信心和荣誉感。(3)将统计学及管理学的方法引入班级管理,分析每周、每月班级各项事务的管理状况,有针对性地提高班级管理质量。(4)从情感等主观角度渗透素质教育,情理兼顾,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2 结果

2.1学生职业素养调查及专家访谈结果

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意识满意率低,且两者之间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中职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不理想,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不会科学学习,尤其是运用知识以及创造性提出问题的能力欠缺;与患者沟通、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能力不强;而在实习期间的爱岗敬业、责任心表现比较好,仪容仪表的情况也不错。座谈专家普遍认为目前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沟通能力欠缺,不善于发现问题,没有职业规划,只会机械地执行医嘱,被动地完成布置的任务,与问卷结果一致。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护理行业的发展,不适应现阶段“科学护理”的要求,需要学校从多方面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员。

2.2基于职业素养的班级管理模式研究结果

2.2.1制度建设 班级制度是学生管理的基本保障,完善的制度建设可以使班级管理更高效。我们在全班学生的参与下讨论产生了班委选聘流程、班委职责(总则)、各班委岗位职责、班委执勤制度、班级会议制度、学生代表参加班级管理制度、量化管理规定、素质课堂管理制度、班级自测制度、班级自习制度等。在班级制度建设过程中鼓励每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再通过全班民主表决形成定案。让大家参与其中,认识到自己是制定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落实制度,进行自主管理。

2.2.2文化建设 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给班级起了班名,设计了班徽,集体表决产生了班训,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与班主任一起创作了班歌,成立了班史纪录小组,划分了特长兴趣小组,对教室和宿舍进行了具有医学人文气息的装饰。同时,组织特色班级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2.2.3数理管理 所谓数理管理,就是利用数理方法统计分析班级各项事务的管理状况,查找影响班级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造成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便于发现管理漏洞,将整改真正落实到可操作的具体细节上,使班级管理避免盲目和被动。例如柏拉图分析影响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见图1);复合柱形图进行管理质控(见图2);鱼骨图寻找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见图3);帕累托法则管理各种资源;艾森豪威尔法则决定班级工作优先等级;5Whys突发事件归因分析;SMART原则制订班级目标,这些工具的引入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客观,从流程化到标准化再到个性化,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

图1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周班级量化管理柏拉图分析

图2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月管理质控

2.2.4情感教育 遵循4R原则(尊重Respect、信赖Rely、责任Responsibility、自我约束Restrain)。尊重、信赖、责任、自我约束在中职生的情感教育和管理中逐级递进,相互依存,互为基础,密不可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尊重是前提,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原则;信赖是亲密关系的体现,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赋予学生责任是尊重和信赖的产物;而尊重、信赖、责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能够独立自主地健康成长[7]。

图3 执勤班委与同学打架鱼骨图分析

2.2.5系统模式构建 总结研究实践,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四位一体”高度自治的班级管理模式。所谓“四位一体”,是指制度约束、文化熏陶、数理管理、情感教育。将这一管理模式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显性管理”与“隐性管理”有机结合,无论笔者离开1周还是1个月,班级工作都能按照预定模式有序进行。

3 讨论

根据“素质冰山模型”,学生的职业素养就像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1/8代表着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而隐藏在水面以下的7/8代表着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作风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但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目前,很多的发达国家已经通过专业人文素养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实际的调查研究也发现,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水平不高,因为没有很好的客观衡量指标,所以往往被忽视。

总结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以人为本。(2)引入企业管理模式,重视校企合作。(3)德育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4)关注“全员育人”[8-12]。分析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管理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彻底。(2)忽视情感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3)管理者水平有待提高,管理手段需要创新。(4)偏重理论,缺乏可借鉴的实践案例[13-18]。

作为班主任和学生管理工作者,从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入手,注重学生成长的点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对学生实习医院的调查,发现大多数临床科室都在采用一些统计学或管理学工具进行护理质控,其中有些管理方法正是护理管理学当中的内容,把这些方法引入班级管理中既能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又能使学生提早适应临床工作方式。借此我们固定了班级事务“数理管理”模式,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锻炼沟通应变能力,提高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培养服务理念和奉献精神。另外,在研究过程中与实习医院的沟通交流,强化了院校合作,促进了定期专家访谈制度的形成,建立了学生职业素养调查数据库。

本研究创新性地总结出一套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该模式的主要优势是:始终贯穿职业素养,体现“制度管人”,避免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更科学理性,达到了以管理促教学的目标,为同类学校的学生管理提供了借鉴。本研究是从班级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数理管理、情感教育4个维度进行的横向研究,同样,学生自入校以来不同阶段,尤其是几个关键时期的管理教育也非常重要,因此下一步应以学生成长的时间轴为主线进行纵向研究,并最终形成学生管理网络系统,真正做到“招得进,留得住,管得好,送得出”。

[1]陈军.中职学校“服务育人”学生管理模式的新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4(11):56-59.

[2]方文杰.以人为本的中职学生管理模式探析[J].科技创新导刊,2014 (21):182.

[3]谢崇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 (5):86-87.

[4]胡爱明.护士人文修养[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5]杨新民.应重新定位中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1):99-102.

[6]张彦芳.中等卫生职业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9 (24):182-183.

[7]崔丽萍,贾世磊,董娟娟,等.中职生情感教育的4R原则[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41.

[8]何妙.浅析“以人为本”的中职学生管理模式[J].全国商情,2010(12):99-100.

[9]张木喜.中职校学生日常行为“6S”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省普宁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4(16):32-36.

[10]李超,涂智勇.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60-161.

[11]顾佳滨.浅谈民办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问题[J].文学教育,2010(1):69.

[12]任永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4(25):189-190.

[13]王磊.浅谈中职学生管理中的情感教育[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91-92.

[14]董翠翠.浅析职业学校学生的情感教育[J].科学大众,2015(4):129.

[15]梁红杰.在班级管理中注入情感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3(3):152-153.

[16]焦小龙.中职学校公司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制度构成[J].成功,2012 (3):93.

[17]江丽云.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学校人本化班级管理模式[J].学周刊,2012(8):168-169.

[18]安文稳.中等职业学校“团队责任制”班级管理模式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6):36-38.■

G630

A

1671-1246(2016)16-0023-03

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5SDJ125)

猜你喜欢

中职班级职业
班级“四小怪”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