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生涯专项教育对护生职业态度及职业认同的影响
2016-08-15睢俊卿
睢俊卿
摘 要:为了观察开展护理生涯专项教育对提升实习护生职业态度及职业认同的效果,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院实习护生260名进行职业态度及职业认同调查,在此基础上,以上入选护生序贯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30名,在进行常规轮转实习的基础上,进行护理生涯专项教育;对照组130名则依实习常规不进行此教育;在实习6个月后,再次采用护士职业态度测量量表及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对以上入选对象进行评估,比较其职业态度、职业认同变化情况。经系统的护理生涯专项教育,实验组护生职业态度测量评分、职业认同水平评分均明显提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提示实验组护生在有效的护理生涯专项教育下,职业态度偏向正性积极,对护理事业总体认可度提升。给予护生护理生涯专项教育,可以引导护生对护理工作内涵形成正确认识,端正职业态度、坚定职业追求。
关键词:职业认同干预;职业态度;职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C-0057-02
职业态度是指个体对所从事行业的认识、情感及因此形成的比较持久的职业价值倾向。职业认同则是个体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体现。二者均是个体实现职业价值的内在动力。护理学科实践性较强,护士的职业态度及职业认同关系着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护理专业实习生职业态度、职业认同已成为当今护理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我院近期尝试对不同层次护生进行以“加强角色适应、提升职业态度”为目标的护理生涯专项教育,为了解实施效果,本文采用对照性实验,具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处于实习初期的护生26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248人,男性12人,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2.3岁±0.9)岁。包括本科护生89名,专科(高职)护生171名,所有入选护生知悉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自愿参与并保证真实性。
(二)方法
1.研究方法。
(1)分组
将以上纳入研究的260名护生按序贯法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30名;实验组在常规轮转实习的基础上,进行职业认同干预;对照组则依实习常规不进行专项干预。两组护生在年龄、性别、学历层次、实习前在校阶段学习成绩等一般情况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2) 研究工具
护士职业态度测量量表:该量表是在参考吴雅文相关文献基础上编制而成,具体包括12个选项提问,其中3个为正向提问,9个为反向提问,各选项提问按照“是”(1分)——“接近”(2分)——“否”(3分)三级计分,正向问题反向赋分,分值越高显示受试者护士职业态度越积极。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该量表由刘玲等编制,包括5个维度共计30个条目,基本涵盖护士职业认同属性的主要内容,具体为认知评价(9个条目)、社交技能(6个条目)、社会支持(6个条目)、挫折应对(6个条目)和自我反思(3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5 级(1~5分)评分法,计算总分,分数越高,表示职业认同水平越高。其中30~60分,为低水平;61~120分,为中等水平;121~150分为高水平。以上两项调查工具均经预实验及专家评审,具有一定信效度,其中护士职业态度测量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91,护士职业认同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21。
2.调查方法。
调查共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为研究对象入组前,第二次为实习6个月后,均征得护理部及入选研究对象本人同意,经培训的专业调查者统一协调、统一指导,集中发放问卷,不记名测试,现场做好质量控制,当场回收。
(三) 护理生涯专项教育方法
护理部在充分评估护生职业态度及职业认同水平的基础上,制订专项教育计划,发放《护士职业生涯教育手册》;并于专项教育开始前,指定一名资深护理教育专家为督导专员,提供咨询指导;教育计划的执行进度追溯,采用柯氏评估法。教育计划的执行以散点式和定期集中式培育为主,在一对一引导式教育及集中授课的同时,依托护理部专用微信平台与护生进行专项交流,评估护生心理动态和实习感受,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计划的执行中,突出培养护生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首先,以提供护理职业情感及内涵为前提,给予实习前动员实现情感启动;要以现象学和阐释学的方法,讲述护理事业的职业价值和人文价值;要解释性讲授并建构护理角色适应,要尽可能多地将医疗事业的远景、方向及医院的规划、目标等普及到他们中间,提升护理行为的感性认知,使其做好主观心理准备、产生专业情感和共鸣,平和心理预期,以适应即将开始的实习生活。
日常教育中,要注意融洽师生情感,激发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要注重自身言行举止的引导效应,融激情于讲授中,调动护生求知意愿。教学中,要细心体察护生在日常工作中的情感变化,关心其心理诉求,不断给予心理干预;要善于结合临床实例增进情感体验,提高岗位主观幸福感。要进行心理防卫技巧的培养,提高护生临床观察、沟通和独力抗压能力,使他们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使其面对挫折时,有正确的认知并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在不知不觉中端正职业态度。要提供诸如身体放松训练、护理安全、理性情绪调节及时间管理等护理职业技巧,以纠正护理认知偏差,降低职业倦怠。
要进行阶段实习座谈和总结,鼓励护生相互学习,互相鼓励,指导撰写心理反思报告,以训练自我调适能力。要大量搜集整理有关护理专业的感人事例或邀请留院的优秀护生现身说法,利用荣誉激励和榜样激励激发比、学、赶、超的动力。要做好择业和就业指导,组织求职技巧讲座,组织面试模拟训练,根据个性特征和就业需求,进行针对性指导,提升他们对组织的信任感,以激发投身护理事业的信心。
(四)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5统计学软件处理,护士职业态度测量评分、护士职业认同评分以(x±s)表示,行t检验。
二、结果
经护士职业态度测量量表及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评估,实习前,两组护生职业态度测量评分、职业认同水平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6个月后,再次比较两组职业态度、职业认同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职业态度测量评分、职业认同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提示实验组护生在有效的护理生涯专项教育下,职业态度偏向正性积极,对护理事业总体认可度提升。
三、讨论
职业态度、职业认同与职业行为相关,共属于职业行为倾向的驱动要素并影响职业行为。生产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成长的重要阶段,有研究显示,国内护理专业实习生职业态度和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偏低,存在职业决策模糊、职业定位困难、主观幸福感偏低、个人潜能无法发挥的现象。本次研究中的首次调查结果表明,初入实习期的护生职业态度、职业认同水平确实不够理想,稳定性差,有相当数量的护生表现出对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缺乏兴趣,个人成就感不高,无法体会到护理职业的神圣,个别护生甚至在实习期存在失落感和排斥感,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定位)被动、消极。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临床实习作为护生由课堂向临床就业过渡的角色转变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不确定期,职业动机尚不成熟,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相对不稳定;广大护生既要承担临床处置的一定风险,又要遵循心理和生理发育规律,身心负荷与其实际能力可能不对称,人际冲突凸显,面临着许多不适应问题,在此情况下,一旦心理素质不稳定,主观分析力、辨别力较差,角色适应滞后,必将导致内心深处现实与理想的激烈冲突,就有可能引发对未来从事护理事业的消极看法。
我国临床护理人员特别是高水平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关注护生职业态度及职业认同发展,尽早开展职业态度及职业认同培育,对于帮助护生群体完善职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管理学强调以人为本,本文尝试针对护生开展的护理生涯专项教育正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引导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组研究中,我们观察到,实验组通过贯穿实习期的护理生涯专项教育,根据护生现实心理需要,不断提供职业情感、信念的认知教育,并不断给予心理防御支持和激励,赋予每位护生以职业归属感,使广大护生在感受组织关怀,外部援助的条件下,进一步坚定职业信念,自觉走近患者,从而使职业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激发出投身护理事业的热情及潜能。实习期满前的第二次调查显示,实验组护生职业态度测量评分、职业认同评分均明显提高, 与未进行专项教育的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提示实验组护生在有效的护理生涯专项教育下,职业态度较对照组护生偏向正性积极,职业认知更趋合理,在实习期对护理事业总体认可度大大提升。
综上所述,护理专业实习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认同水平将直接关系其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并对其未来护理专业素质和工作绩效产生深远的影响。给予护生护理生涯专项教育,科学地运用外部教育手段维护护生的职业动机,可以引导护生对护理工作内涵形成正确认识,端正护生职业态度,坚定护生职业追求。
通讯作者:李凤莲,女,(1965.8~),主任护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诊室,E-mail:m18248110674@163.com。
参考文献:
[1]王艳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综述[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
[2]王玉琴,詹莉.护理专业实习生职业认同与角色适应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3,(12).
[3]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护理学情感教学评价工具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
[4]刘玲,郝玉芳,刘晓虹,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的研制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
[5]高静,吴晨曦,杨翔宇,皮红霞,张婷,柏丁兮,张倩,刘晓云.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