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师训工作的导向
2016-08-15宋仕军
宋仕军
引领各学科建立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建构课程体系、实施生本课堂改革、确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考试诊断机制,是县市教研师训中心的主要职责。如何落实?唯有以“研究为桨、展示为帆、诊断为舵”,才能从功利化教育的此岸到达绿色质量的彼岸。
研究为桨。研究解放教师之道。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锤炼师资的唯一途径就是把老师们引领到研究的康庄大道上来。给他们松绑,把他们从“写教案、编学案、改作业”等繁重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常规教学检查时,我们要删繁就简,少些条条框框,多些底线设计;少些务虚动作,多些求真务实,着力提升生本课堂实效。
深度解读教材和课标。课标和教材深度解读的成果体现在集体备课中,重在坚持个备。没有个人的静心阅读、独立思考和延伸阅读,就没有集体备课的温度、深度和广度。个人备课思考的重点是通过本章本节内容的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要成为“学什么、怎么学”的依据,教材文本要成为提炼主问题的遵循,教和学都要从课标和文本中寻找到生长之根。同时,教师应该把教材中隐含的固有的育人内容和因素挖掘出来,自然呈现出来,让孩子体验到、感受到,从而获得价值认同。
生本课堂要求我们在“学什么、如何学、如何用”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好学为原则,通过扎实有趣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富有思考力的主问题和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的内趋力,唤醒学生的潜能、激情,把课堂教学从被动“接受、复制、套用”的讲授法转型为“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本教育。
展示为帆。教育主管部门、教研师训中心和学校,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发现先进,建立教师专业荣誉制度,营造一方可人的小天地。教研员教学督导的任务就是发现和推介。发现就是慧眼识珠。我们要带着放大镜和显微镜进入学校,去发现不同群体中的先进模范、骨干典型。面对后进,我们要个别沟通,把沟通探讨的过程当作培训提升的过程。推介就是为典型搭一个表现的舞台。利用一师一优课、课内比教学、学科论坛,教学思想研讨会等,为老师们搭建一个多元展示的平台,让他们站在舞台的中央,去演讲、表现和讲学。同时,把培训当作福利,在学校全员培训和外出学习的基础上,把高层次的培训机会多向先进典型倾斜。
诊断为舵。学习与诊断是同步进行的。没有考试诊断,先行教学中暴露的问题就会得不到弥补,后续教学的方向可能得不到纠偏。考试不是为了甄别和筛选,而是为了诊断和改善。
绿色教育质量观如何看待考试呢?重在以本为本、变形考查、适度淡化知识和突出能力立意总原则的坚持。
引领师生关注文本。基于文本,开发和设计新情景,原创和再生新问题,从而达成把师生引领到文本和课标的深度解读上来,摒弃漫无目的的题海战术。
突出能力立意。知识立意的考试着眼点是学生知识的拥有量和熟练程度,能力立意的考试,不是不要基础知识,而是要结合题意,调用背景知识,在理解、分析、整合的基础上方能有效作答,考察的是思维能力的养成。
创新考查学科的命题。考查学科是国家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起着重要作用。要把以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的试卷结构调整为材料分析为主,通过材料分析,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调用、分析综合、整合重组和语言表达能力。
建立科学的命题机制。引领学科教育思想、探索学科生本教育、开展学科校本教研,是教研员的本职工作。精于数据分析,善于挖掘数据背后的东西,同样是教研员重要的基本素养。为确保命题质量,要坚守设置命题清单和建立试卷质量审查和保密机制等命题程序,形成科学的命题长效机制。
经验未必是正确的,只有经省察的经验才是有价值的。习惯的惯性是巨大的,只有遭遇改变时,才能感知惯性力量的强大。特别是在当前整体推进区域性教育改革过程中,教研师训中心的工作是绝不能止步不前的,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引领学科教学进入一片绿色质量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