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域文化渗透于德育工作中
2016-08-15陈晋彭立新
陈晋+彭立新
地域教育资源是学校德育肥沃的土壤,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教育的有效载体。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长堰中学通过对地域德育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树立生活化的德育观,使德育资源更具开放性。多年来,我们在教学中已经习惯于教教材、搬教参,或者挪用别人设计的教案或活动方案,忽视了对现实课堂中或活动中生成的新的教育生长点。让德育回归生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真正实现“近、小、实、亲”。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时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德育的基础,他们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那么,德育资源就应该向学生的整个生活层面开放,比如学生的家庭生活、班级生活、学校与社区的生活。
挖掘校内条件性资源,丰富学生德育活动载体。条件性资源是相对于素材性资源来说的,比如设备、设施、环境等。随着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资源也在不断地丰富起来。比如让学生参与学校公共设施的打扫,这是对学生进行公益劳动的教育。学校的绿化区可以让学生来认领,做好平时的护绿工作,这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人人参与劳动实践,每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区,分工细致明确:黑板槽、电灯开关、窗台、玻璃等都有责任人。校内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缺少的只是发现的眼光。又如利用校内“影、视、歌、书”生动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德育取得一定实效。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如《峰火木兰山》《渡江侦察记》《上甘岭》等。学生观看影片后,组织开展座谈、写影评或观后感、召开主题班队会等活动,做到看一部影片有一份收获。举办“每周一歌”活动,开展校园卡拉OK比赛,利用校园广播播放各个时期的革命历史歌曲。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比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
重视开发利用校外的德育资源。校外德育资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校外德育资源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充分地利用校外资源,德育工作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根据德育工作特点和本地实际,学生道德教育可确定以下内容: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前辈遗志;寻访英雄模范,学习英雄精神;参观重点工程,讴歌祖国伟大;考察家乡企业,赞美家乡发展;欣赏自然美景,增强环保意识;观察社会现象,熟悉社会风貌。
在校外德育实践活动中,可以采用“看”、“听”、“访”、“写”、“行”的“五字活动法”。一看:组织学生去实践基地参观、考察,让学生对家乡历史变迁,建设发展,人文景观等有初步的直观感性认识。深入到纪念馆、工厂、大型农批市场、蔬菜基地等参观学习,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去深入了解家乡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发现家乡前进的脚步,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的风情。二听:组织学生听一听与主题活动相关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对教育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比如:邀请当地老人为同学作讲座,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地名的来历和典故等。邀请关工委的老干部介绍东纵历史、名人英雄事迹,邀请法制校长来校讲课。三访: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调查、采访、拍摄等活动。通过对家乡知名人士、企业名人、历史见证人的采访,使学生在已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家乡,产生崇敬与热爱之情。四写:组织学生开展赞美家乡、歌颂祖国的抒情活动。通过开展写一句话、一首诗歌、一篇记事散文等征文比赛活动,借助笔尽情地表达在主题活动中所获得的真实感受。五行:组织学生开展具体的行为实践活动。如:外出参观、便民服务等。通过活动,使学生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爱乡情感内化为学生自我的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