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说谎行为原因及应对
2016-08-15徐有为
徐有为
幼儿说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有研究表明,幼儿的说谎行为与幼儿特定的反社会行为(如打架、争吵等)相关。幼儿说谎行为是后天逐渐习得的,随自身认知水平的发展而越发复杂化,并受家庭、同伴、教师、情境、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应分析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并规避幼儿的这一行为。
幼儿说谎行为的年龄特点
有研究者认为,谎言之所以称作谎言,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它在事实上的确是假话;第二,说话的人肯定知道它不是真的;第三,说的人希望听的人能够认为它是真的。那幼儿何时开始说谎,不同年龄阶段说谎行为有何不同特点呢?
研究表明,3岁时幼儿已能够说谎,但还不能辨别真实与谎言;4岁时幼儿才能够正确定义说真话行为并开始隐藏说谎意图;6岁幼儿才开始出现假装无知的欺骗。随着幼儿心理和认知能力的逐步发展,其说谎的策略也逐渐复杂化。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其说谎行为可能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属于幼儿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比如4岁左右的幼儿对于时间概念还不够清晰,常常把发生在很久之前的事说成是昨天发生的。
影响幼儿说谎行为的因素
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本文主要从幼儿本身、同伴群体、师幼关系和家庭教育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幼儿本身。幼儿说谎发生的时间和规律均表明,说谎受个体身体成熟和心理因素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为其说谎提供了生理基础,心理理论水平的发展为其说谎提供了心理基础。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其心理理论水平、言语、认知等方面发展存在差异,说谎的水平也有所不同,6岁幼儿比4岁幼儿在说谎时更有策略,说谎的水平更高。研究表明,心理理论与说谎或说真话的概念理解之间也是有显著的相关性的。一般来说,年龄越小,自控能力就越差,越缺乏抵制诱惑的能力,因此可能会为了得到家长或老师的奖励或表扬而说谎。
同伴群体。同伴群体是幼儿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满足自身的情感发展需求,促进自身健康人格及认知能力的发展等。同伴的忠诚度、同伴群体的规模、群体规范及预期压力等都会影响幼儿的说谎行为。在相互交往中,幼儿会向同伴“学习”说谎,幼儿之间还会交流说谎经验及策略,这些行为都会提高幼儿的说谎能力。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也会引起幼儿说谎行为,比如,被拒斥幼儿为了获得同伴的接纳,炫耀自己不曾拥有的玩具。受欢迎幼儿一般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为了维持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形象,也会表现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言行;也有的幼儿为了维护友谊,掩饰好朋友的过失而说谎。
师幼关系。幼儿园是幼儿重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在幼儿园,除了同伴关系,师幼关系也影响着幼儿说谎行为。学前阶段的幼儿处于权威定向阶段,幼儿对权威人士盲目崇拜,行为上表现出模仿倾向,教师作为幼儿心目中的权威,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行为方式等不可避免地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教师有意或无意的谎言,会使幼儿在无形中进行模仿。幼儿还会为了“讨好”他人或者避免惩罚而做出说谎行为。笔者亲历过这样的情景:在以动物为主题开展活动的一周,老师为丰富幼儿经验,嘱咐家长周末带幼儿去动物园,周一老师问小朋友有没有去幼儿园、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时,有的小朋友即使没去也说去了;有的小朋友说看到了老虎之类的,而有的小朋友说看到了恐龙等等。
家庭教育。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长教育观念、家养方式、父母的言行举止等也会影响到幼儿的说谎行为。众多研究发现,家庭结构不完整或者家庭氛围紧张、不和谐,幼儿会表现出更多的反社会行为,比如说谎。家庭教育观念对幼儿的说谎行为影响很大。在这一方面,中西方幼儿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西方文化下,父母常采用夸奖和鼓励方式关注幼儿的积极行为,因此幼儿首先形成对说真话的道德认知;中国父母常以批评教育为主,特别关注幼儿的错误行为,一旦出现说谎现象,就会及时制止不诚实行为,并采用积极和消极的例子来向他们展示说谎的后果。在幼儿时期,“说谎”不完全是品德问题,家长如果过分干预反而会对幼儿“说谎行为”本身形成强化作用,不利于达到诚实教育的目的。
教养行为不一致严重影响着幼儿的说谎行为,比如父母一方给幼儿吃“垃圾食品”,让孩子不要告诉另一方;或者是爷爷奶奶因疏忽或其他原因让孩子轻微受伤后,叫孩子不要告诉父母等,都在无形中教会了幼儿说谎。幼儿的谎言一般都幼稚简单,很容易被家长识破,然而,有些家长发现后感到好气又好笑甚至引以为乐,以为是孩子聪明伶俐的表现而在亲友面前津津乐道。父母的这种行为,无异于是鼓励幼儿再次说谎。
规避幼儿说谎行为的方法
提高儿童的自制力。幼儿说谎行为,首先是受个体认知水平的影响,因此,成人在教导幼儿不要“说谎”的同时,也应让他们懂得“说真话”的含义及积极性。对幼儿道德认知的培养应该从培养幼儿的心理理论能力开始,通过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区分“说谎”和“说真话”的含义。游戏是最受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渗透诚实教育,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游戏能帮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提高认知能力;游戏具有内隐和外显的规则性,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通过设置游戏角色和游戏情境,可以提高幼儿的毅力和自控力,提高抵制诱惑的能力。针对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模仿再现,切身感受榜样人物在活动中的内心感受和外在表现,如表演列宁打碎花瓶后的诚实行为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幼儿的说谎行为。
树立好榜样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学得的,因此,作为与幼儿关系密切的家长和教师都可能对幼儿的说谎行为起“示范”作用。成人作为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士,首先要以身作则。比如,有教师或家长为了表扬或纠正幼儿的行为,会口头答应奖励小红花或买玩具或带幼儿去动物园之类,然而却不兑现承诺,这在无形中就给幼儿树立了一个不守信用甚至说谎的榜样。教师及家长除了要以身作则,还应该注意到幼儿同伴的榜样作用。成人应改变传统的只关注幼儿不诚实行为的习惯,要善用消退和强化原则,关注、表扬同伴中的诚实行为,强化幼儿对诚实、说真话积极后果的认识和体验,使幼儿同伴之间形成互相学习说真话的氛围;对于幼儿同伴说谎行为不予过分关注和强化,一旦幼儿表现出积极行为,成人要及时给予强化,并以此消退幼儿消极说谎行为。
加强家园合作。家庭和幼儿园要加强合作交流,在教育观念和行为管理上达成一致意见。家庭对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是最早的,也是最深刻的。幼儿园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园联系手册等方式了解幼儿家庭教养观念及行为方式,以便能够就幼儿的说谎行为与家长展开有效的沟通;家长也需要坦诚,与幼儿园进行积极合作,达成一致。幼儿园和家庭如果缺乏联系就会给幼儿说谎提供可趁之机,比如幼儿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家长不同意买时,他会跟家长说,是老师让买的。如果家长与幼儿园缺乏沟通,满足了幼儿的要求,这一说谎行为的“甜头”就会催生更多的谎言。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要在尊重家庭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对家庭教育给予合理指导,帮助改善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营造良好的情境。社会文化、幼儿所处的情境等对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随年龄的增长越发明显,家长和教师有责任为幼儿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生活情境,尤其是要减少压力情境。幼儿时期的说谎包括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对于无意说谎家长要予以引导教育;对于因恐惧、避免惩罚、诱惑而说谎,成人也需要做到以诱导为主,慎用惩罚。如果成人对因恐惧、避免惩罚的说谎采取消极批评、呵斥甚至打骂的管理策略,就为幼儿提供了进一步说谎的情境,“逼迫”幼儿更多的说谎行为。成人要善于分析幼儿的说谎行为,改善专制型教养方式,与幼儿平等沟通,营造融洽和谐的交流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