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教育史课堂教学的价值、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6-08-15刘崇民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价值问题对策

刘崇民

摘 要:中外教育史课堂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但是当前的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少弊端,可以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精心编排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性知识等方面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外教育史;价值;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C-0010-02

一、中外教育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

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重要源泉,中外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中外教育史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教育史课程的主要渠道,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中外教育史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免除了随意性和零散性。教学内容也是经过科学的选择,根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编成的教材作为学生认识中外教育的媒介,这比学生自己选择自发学习,无论是目标、内容、时间还是效果,都要优越。同时,教学又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可以避免自学上的困难和反复尝试,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有助于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

中外教育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教育家,如孔子、陶行知、裴斯泰洛奇等,他们投身教育事业,有的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有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把教育的好坏与国家命运、民族的兴衰连在一起,把教书育人视为崇高而神圣的事业,留下了佳话。通过教育史课堂学习这些鲜活的事例,有助于学生树立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中外教育史是一部关于过去的教育的历史,也是教育科学的发展历史。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内容的论述,对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通过课堂教学,总结前辈先贤的教育经验加以学习并用于教育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指标,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创新必须以过去为基础,必须建立在对教育历史的充分了解和借鉴的基础上。美国教育史学家布里克曼说过:“教育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无知。”通过中外教育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了教育的现状和过去,以史为鉴,避免走一些不该走的弯路,从历史经验中学习,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二、中外教育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编排失当

目前中外教育史教材大部分是按照编年体的编写体例编写,以时间为顺序,记述各个朝代或时间段某个国家或地域的重大教育事件、教育制度及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思想。这样的编写方式优点是给人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首先是头绪繁杂,某一时段的时代背景、文教政策、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等内容包含在同一章节,繁多驳杂,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其次是历史事件自酝酿、发生至结束,往往延及数年乃至数十数百年,对于某些长时段的教育事件或教育现象,在编年体的编撰方式下,只能散见于各章各节之中,前后联系被割断,难以窥其全貌。如,中国教育史中科举制度的变迁,从隋代设立到晚清废止,前后一共经历数个朝代共1300年,每个时期都有所变化,但是这些变化散见于各章之中,很容易忽略,也难让学生形成完整的印象。因此在教学中,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改造和编排,使之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学生主体缺失

在当前的教育史课堂中,因为课程时段长、内容多,课时较紧,不少教师担心完不成讲授任务,采用满堂讲授的方式,不放过课堂上任何一分钟,把课堂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许多教师还是秉承传统的教育观念,在课堂上占据控制地位,基本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作流水线式的讲解,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只是机械地听讲和做笔记,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完全被忽视。教师上课如念经文,学生如听天书,教师缺少讲课的激情,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教育史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中外教育史主要内容是古今中外过去的教育学,因为其与现实社会具有一定的时空距离,或是发生的年代久远,距今数十数百甚至数千年,或是所在地域距离遥远,远至异域他乡,再加上出于史学表述的严谨性,其内容的呈现大部分是用记述而非叙述的方式,使学生感到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内容不仅枯燥乏味,而且与现实生活关系不大,缺乏学习的兴趣。再加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在功利主义思想指引下,习惯以工具理性去衡量包括学术和教育在内的一切事物,认为中外教育史课程与现实相距甚远,不能带来效益,没有应用价值,因此不少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三、中外教育史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学内容条块化重组

教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打破原有的框架体系,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加工和重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拆分, (下转17页)(上接10页)按照所教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专题式的教育史课程单元,按“条”和“块”进行重组,变“编年体”为“纪事本末体”,使教学内容按照自身的逻辑体系呈现,以达到原来不能达到的效果。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按照专题教授“科举制度”“书院”等内容,效果要远远优于按照课本编排顺序讲授。

(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首先要利用课前准备的各项教学资源,创设一个个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情感性的教学情境,用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其次,教师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在教学中采用适合学生学习风格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如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时,可以通过“学陶诗、唱陶歌、书陶词、研陶书、写陶文”等活动,给学生多样的学习选择,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突出实践性

针对教学内容与当前教育实践脱节的弊端,中外教育史课堂的教学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介绍一些教育工作者在实践领域的探讨与研究,如学习历史上的教学案例,与当前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也可以分析历史上的教育家的经典教育故事,如陶行知三块糖果的故事,让学生明了故事中蕴含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并让学生思考,如何把这些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育实践之中。

基金项目:本文系韶关学院2012年教学改革项目——教育史课程教学内容条块化重组与教学方法革新研究,项目编号:SYJY20121319。

参考文献:

[1] 杜成宪,邓明言.教育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胡国华.关于《中国教育史》课程建设高效课堂的构想与实践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

猜你喜欢

价值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