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新发展

2016-08-15赤峰市委党校内蒙古赤峰024000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16期
关键词:十三五结构性要素

潘 文(赤峰市委党校,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新发展

潘 文
(赤峰市委党校,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在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后,社会各层面对改革充满了期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到预期目标,对解决当下中国的发展问题,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供给侧改革;十三五;发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6.193

1 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的提出

1.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既来自于需求,也来自于供给,在过去的几十年,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总体上更重视对需求侧消费、投资、出口的管理,现在,随着一系列结构性问题的凸显,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决定经济增长长期趋势的是 “供给侧”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这些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侧、从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改革行为。供给测改革的全称是“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关键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方式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有限政府相结合,实现国家经济的现代治理。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2西方国家的供给侧改革实践

(1)“里根经济学”的核心是政府降低企业和劳动者的所得税率,同时强调减少政府干预,缩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供给。力推改革的里根时代,美国回归繁荣、经济迎来“大稳健”时代,但同时提高了美国的赤字率,让美国从世界最大债权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借债国,这场改革还是为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打下了基础。

(2)70-80 年代的英国同样陷入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泥淖,撒切尔任首相后,首先采纳了货币主义的观点,紧缩货币以控制通胀。同时采用供给学派的观点,加速推进国企私有化、减税、废除物价管制等改革措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她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私有化转变,任期内2/3的国企完成了私有化改革。随后英国经济触底反弹,恶性通胀得到控制,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波动率大幅减小。撒切尔的结构化改革被认为“挽救”了英国经济。

(3)德国: 1982年,科尔政府转向“多市场、少国家”的偏向供给侧的经济政策,采取了六个方面的行动,奠定了德国长期竞争力之基。德国的供给侧改革期间,财政危机解除,经济走向稳定增长,但在实施改革的80年代期间,失业率一直在8%左右。

2 当前为什么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适应和引领 “新常态”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经济新常态特征。从投资需求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需求低迷,国内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转化后外贸形势严峻,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传统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技术进步。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

新常态指的是一种趋势而不是结果,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经济形态,政府要更新经济管理的思路和手段。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应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和问题(速度和结构)的有效手段:

1)正确应对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压力:2011年后,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的增长, 2015年GDP增速首次“破7”。 2016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很大。稳增长,依然是我们国家这个时期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我们的很多问题要在经济增长中解决。另外, “十三五”及中长期将面临跨越“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考验。潜在威胁多,对优化供给环境和机制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

新常态下,侧重总需求管理的宏观调控手段的可用空间已显著收窄,经济增长下滑已经无法通过大规模需求侧刺激政策加以解决。所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质增效,减少发展速度对需求侧刺激的依赖是合理和应时的。

2)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决定中国供给体系效率的是巨量的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由于各种体制原因,无论是科技进步还是商业创新都显得十分不足,因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困难。还有,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在获得资本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而相对灵活的中小企业却融资困难,使得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不高。央行即使再“放水”,水也大都流向了国有及其关联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依然高企。

我国当前的金融、电信、能源、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诸多领域对民营企业开放程度低, 而且存在价格管制,企业税负过重也是个老话题,这些都降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

2.2应对国际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局面让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压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只有提质增效才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

虽然中国许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产值比重超全球三分之一,但大而不强的现状让人尴尬。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都在反思要让制造业回流,中国向“工业强国转型”的压力越来越大。要反思我们的市场经济形态是不是存在着供给抑制与供给约束、经济要素的失衡,政府是不是管制过多。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来增加竞争力,是所有产业面对未来的必由之路。

[1]李相国.基于财务视角谈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J].会计之友,2016(09).

猜你喜欢

十三五结构性要素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人力资源劳动就业培训分析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