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期待更多的“筷子情谊”
2016-08-15郑彦钰朱明瑗
郑彦钰 朱明瑗
教育国际化:期待更多的“筷子情谊”
每个周末晚上8点,采荷中学的初一学生向璟都会准时坐到电脑前,和远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小伙伴视频聊天。短短的几十分钟,他们会用英文交流近期在学校发生的一些趣事,两个小家伙畅所欲言。这个暑假,向璟同学还收到了小伙伴Flor的邀请,前去他德国的家中做客。
这段美好的跨国友谊是怎么建立的?我们就从一双筷子说起吧。
2015年11月,德国巴伐利亚州布鲁克缪尔人文中学一行四十余人来到采荷中学开启为期8天的学习交流。期间,德国学生住在中国学生家中,与他们同吃住、一起学习,而德国学生Flor正是向璟同学的结对伙伴。刚一见面,两个小伙伴还有些生疏,可餐桌上关于筷子的使用突然拉近了两人的距离。向璟热情地教Flor使用筷子并亲自示范给Flor看。接下来的几天中,每到吃饭时间,向璟都会仔细地观察并一遍遍纠正Flor的拿筷动作,他们的关系就这样熟络起来了。
在采荷中学,像向璟这样和德国小伙伴因为交流结对相识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都是中德两校友谊的见证人。从2004年起,采荷中学就和德国巴伐利亚州布鲁克缪尔人文中学结成友好学校。在这过去的10余年间,两校的交流已经越来越深入和频繁,除了两校学生互访活动外,两校的校长和老师们也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教师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这为采荷中学开设德语项目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14年,采荷中学又和德国皮埃尔·特鲁多国际高级文理中学签订了《缔结友好学校协议书》,这又为学生正式赴德就读高中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截至目前,采荷中学德语项目班的17位同学已赴德国高中就读,此外学校还与荷兰奥古斯丁那努中学、英国霍夫公园中学达成友好合作协议。
作为杭州市首批教育国际化示范校,采荷中学正在通过校际友好交流结对、开设德语项目班、引进外教教师等途径,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之路,推进区域教育国际化发展。
近年来,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心工作,江干教育致力于区域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全面深化合作内涵,推进了区域教育国际化发展。
像采荷中学这样的,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布鲁克缪尔人文中学合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例子在江干区还有很多。比如,引进葡萄牙“本菲卡”校园足球合作项目,7名葡籍教练入驻采荷二小、杭师大东城实验学校、濮家小学等6所学校,植入欧洲先进的青训体系,促进校园足球发展;再如,采荷实验学校与加拿大皮尔逊教育局合作,开设双语实验班,等等。
项目以外,各种学术活动也是引领开放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江干区借助高校平台,有效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和延伸,向纵深发展,逐步构架起多层面立体交互网络。近年来,举办了多项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如第八届“两岸四地”学术研讨会、首届“浙港中小学校长论坛”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代表,以及国内知名的师范大学等专家研究团队,一起集聚江干探讨分享教育发展经验。同时,与加拿大皮尔逊教育局、台湾高雄师大、中港校长专业发展促进会合作,变学校“单一往来”为区域“抱团协作”,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谋篇未来发展,“一域一品牌,一校一特色,做实基础,做优生态”是江干教育的发展思路,在城市国际化大背景下,在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两翼”助力下,向璟与Flor式的“筷子情谊”将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