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单的一个举动

2016-08-13冯骥才

少年文摘 2016年4期
关键词:胡同口面墙布包

冯骥才

我幼时,家对门有条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望進去深邃莫测。隔街是店铺集中的闹市,过往行人都以为这胡同通向那边闹市,是条难得的近道,便一头扎进去,弯弯转转,直走到头,再一拐,迎面竟是一堵墙,墙内有户人家。原来这是条死胡同。怎么办?只有认倒霉,掉头走出来。可是这么一往一返,不但没抄成近道,反而白跑了长长一段冤枉路。凡是走到这儿来的,都恨不得把这面墙踹倒。

一天,来了一位老者,个子矮小,干净爽利,胳肢窝夹个小布包包,看样子像又一个撞上死胡同的。这位长衫老者却不同常人。他走出来时,面无懊丧,而是目光闪闪,似在思索,然后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那布包,取笔展纸,写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四个大字:此路不通。又从小包里捏出几颗饭粒,代作浆糊,把这张纸贴在胡同口的墙上。

咦,谁料到这张纸一贴出,立刻出现奇迹。过路人刚要抄近道扎进胡同,一见纸上的字,就转身走掉。

于是,我挺奇怪,本来这么简单的一个举动,为什么许多年来不曾有人想到?我因此愈加敬重那位矮小、不知姓名、肯思索更肯动手去做的长衫老者了……

年怀月摘自《广州日报》2016年1月23日

猜你喜欢

胡同口面墙布包
童年的第四面墙
基于成都元素的拼布包设计与制作
昙花破案
找一找
暗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