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
2016-08-13李玉琴
李玉琴
【关键词】 德育;生活化;转变观念;校园活动;育人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6—0032—01
小学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往往简单地命令学生听什么、做什么,而忽视了小学生的主体性在其道德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忽视了小学生在各种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理解与体验。如此缺乏生活化的德育方式,使得一些学生知行不一,认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失去了德育教学服务于学生现实生活的价值;德育随时为升学让路,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因此,加强小学德育生活化,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观念,创新德育教学理念,逐步实现德育生活化
1. 转变教师的德育观念。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应该自觉调整自身与学生的关系,通过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的良性交往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通过学生与教师在亦师亦友的互相学习过程中,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 创新德育教学理念。正确处理好育人与育才的关系,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德育通常被放在重要的地位,这与中国德行重于才能的传统有关。但是在升学的压力及以分数论高低的教育环境下,德育往往成为被忽视的部分。因此,德育教学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理念,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使道德修养与传道授业两者兼得,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讲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二、校园活动助推德育生活化
在加强德育工作过程中,以各种校园活动为载体,创设各种道德环境和德育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自我构建。如,我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清明扫墓、观看歌颂革命先烈的电影、开展爱国主义讲座)等,进行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和系列主题班会活动。校园活动是促使德育有效开展而采取的重要形式,活动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德育信息和内容,它能够把德育的各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利用各种校园活动来助推德育生活化。
三、品德课堂生活化
1. 选取丰富的生活场景,营造品德课堂的良好氛围。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品德课堂上,教师要选取适当的生活场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启发学生联想、分析、歸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2. 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品德课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教师的语言、举止、情感、教学内容及课堂氛围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达成生活体验。
3. 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内化知识要求。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思考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真正内化德育课堂的教学要求。
4. 极力拓展生活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品德课堂中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拓展生活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中检验、丰富所学知识,使品德课堂真正回归生活、贴近生活。
四、营造校园育人环境
德育生活化与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关系很大。整洁、美观、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儿童思想的启发、个性的陶冶、精神的升华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校注重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打造净化、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楼梯长廊、草坪花坛、板报墙壁、学习园地等布置,都成为无声的诗、多彩的画,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小学德育生活化,需要教师观念的转变,树立生活化的德育观念,丰富德育内容,利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载体,构建家、校、社会和谐统一的有机德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S[2013]GHB0196)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