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择校不如做好家教
2016-08-13张玉胜
张玉胜
“择校热”近年来持续高烧不退,既有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客观因素,更有家长“不输于起跑线”的认知误区。但对于处在中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而言,择校不过是营造学习环境的外部因素,未必一定能激发孩子勤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刘长铭校长以提升家教品质取代趋之若鹜的“择校热”的观点,或不失为为择校降温、让教育回归本源的“另辟蹊径”。
尽管人们常常用“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外部环境对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基于“内因是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哲学原理,最终决定孩子有正确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效果的,仍是其爱不爱、愿不愿、学不学和钻不钻的兴趣与韧劲。与此同理,大行其道的“擇校热”其实也不过是出于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的一厢情愿,尽管家长都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环境考量,但未必就是遂其所愿、心想事成。
刘长铭校长把择校视为“社会进步的体现”,旨在表明其对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人们对于生活品位、质量及精神文化提出的新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对家长渴望优质资源、寻求名校名师的良苦用心表示的理解与肯定,而并非是对“择校”行为本身的赞同。道理很简单,读书学习终归是学生个人的事,父母的可怜之心和教师的谆谆教诲可以影响孩子的情绪和态度,但终究不能取代孩子自身的努力。相反,父母购得“天价”学区房的出手阔绰,或会让孩子因出身“土豪”之门而滋生优越感,从而自恃高傲、不屑读书,岂不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宗旨的学校教育,其目的并非只在传授知识,更在于培育能力和养成品格,即“教书育人”。家长身为孩子的首任和终身的师者,其正确、科学和高品质的教育引导的影响力不可低估。这也是刘校长力挺家教、不慕“择校”的根本原因。
如何让家教更具品质,刘校长给出了“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品格、性情、兴趣,开阔他的眼界,开阔他的胸怀,使他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当中”的中肯建议,并举出包括带孩子去远足、做各种活动和户外体育运动等具体项目,这值得有志于家教改善的各位家长朋友反思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