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地区高职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及诚信教育策略浅析
2016-08-13史运芳何雯静
史运芳 何雯静
摘 要:高职院校的学生以职业化为导向,其诚信状况直接影响走上社会后的诚信行为、诚信态度。本研究采用《当代中国人诚信正式量表》对贵阳地区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并结合诚信现状调查的情况,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权益保护、榜样教育和诚信观内化三个主要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策略进行浅析。
关键词:诚信 高职学生 诚信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以职业化为导向,诚信守信不仅是高职院校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要素之一,也是其职业道德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心理与教育学范畴中,诚信包含了诚信观和诚信行为两个方面。个体的诚信认识和行为表现,与社会文化背景和总体社会诚信氛围密切相关。
一、高职学生诚信发展的特点
当前,国内对于高职学生的诚信研究表明:(1)当前高职学生不诚信行为涉及到学习方面、求职方面、经济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和网络交往方面(汤洪俊,2008);(2)诚信道德意识与行为失衡;(3)自律意识较差,道德心理还不成熟、对诚信的认知较为矛盾、价值取向的双重标准是导致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4)高职大学生诚信品质受到社会环境、制度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物质利益环境等多维因素影响和考验(刘文明等,2014)。高职学生处于人格形成和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诚信守信是健全人格塑造的要素之一,也是职业道德发展中的重要部分。贵阳地区针对高职学生诚信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对贵阳地区高职学生诚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这对诚信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分析
1.调查问卷说明。正式调查采用吴继霞(2012)的《当代中国人诚信正式量表》。量表由诚实(34题)、信用(22题)、信任(23题)、责任心(35题)四个分量表的题项,另加预试量表中的6题测谎题,共120题构成。
测试形式:纸笔测试。
人口统计学变量为:性别、年龄。
计分方法:采用Likert 5点评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大部分不同意”、“不确定”、“大部分同意”、“完全同意”,正向题目由低至高计1至5分,反向题目相反,最后通过转化得出总分。
在本研究所设计的五点记分量表中,3分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就是一般水平,分数越高,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2.调查情况说明。调查对象: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问卷发放情况:共发放问卷130份,其中有效问卷121份,有效率为93.08%。人口学信息:年龄:18-22岁(18岁1人,19岁9人,20岁55人,21岁52人,22岁4人)。
男性61人,女性60人。
3.调查结果。
3.1总体情况。该校高职学生诚信总体得分分布情况近似于正态分布。四个分量表得分及其总分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1。各项目得分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2。
根据表1-1,本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量表及各维度上的总分值与理论臨界值相比略为偏低,四个分量表中只有信任得分高于临界值;而信任分量表的得分相对较高。
根据表1-2显示,本高职院校学生在诚信量表各子项中,真诚、人际信任与他人信任三个子项的得分明显高于临界值;而认真、信誉、尽责三个子项的得分明显低于临界值。从整体项目反映的情况来看,本地高职学生的诚信状况体现出真诚、朴实、有个人责任心的特点;行事风格上认真程度偏低,且信誉度和尽责心相对比较薄弱。
3.2性别差异分析。对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在四个因子项及总分上都没有显著差异。这与本量表的同期测验结果是一致的。本研究所使用的《当代中国人诚信正式量表》测试的是作为人格特质的诚信。在人终生的发展中,诚信作为非常重要的特质之一,两性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从整体来看,该特质在发展水平上是相似的。
3.3年龄差异分析。对年龄做方差检验,在四个因子项上得分差异不显著(表1-3)。但在具体分量表的结果上,年龄因素有一定的影响(详见图1-1)。
在信用、责任和诚实三分量表中,其得分呈现以20岁为中段,由高到低,又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而除信任分量表外,其他三项分量表中,20岁这一年龄段的总体得分偏低。在诚实分量表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诚实度体现出逐步增高的趋势;而在信任分量表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出对社会和他人的信任度总体下降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职学生逐步准备迈入社会,自身的信用和诚实度都在增长,责任心也开始成型;但对社会和他人的信任程度却在降低,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前社会诚信危机对高职学生的巨大影响。
三、高职学生正确诚信观的培育
从本调查整体项目反映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状况与其年龄特征相符合,体现出真诚、朴实、有个人责任心的特点;行事风格上认真程度偏低,信誉度和尽责心相对薄弱。但高职学生还处在人格形成与发展的成熟期,诚信观尚未完全成型,对他人和社会的信任度比较高,对诚信行为有一定的期许,存在很大的教育和提升空间。
1.开展诚信教育,捍卫合法权益。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首先需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高职学生正处于生理上成熟,心理上还不够成熟的人格形成阶段。他们明辨事理、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诚信道德意识与行为未必统一,为了满足自身利益,对于一些明知与道德观念相悖的不道德行为,会在不道德行为未得到惩处反而满足私利时忐忑接受,尽管一开始有内疚式的自我惩罚和自我价值观的降低,但只要道德观念不强或事后无事,慢慢他们便会不再顾忌。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诚信意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中存在一定的不诚信现象,社会环境中的欺诈行为也逐渐渗入校园。高职学生较易受到欺诈行为的侵害;一旦发生欺诈受害,对高职学生的诚信观培育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学校急需对当前社会中的不诚信行为乃至背德欺诈行为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中展开教育,从个体的辨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角度入手,切实帮助高职学生提高分辨能力,学会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2.凸显诚信榜样,引导正确舆论。高职大学生诚信品质受到社会环境、制度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物质利益环境等多维因素影响和考验。管文娟(2007)的研究也指出,生活中未遭到惩处的不诚信行为会助长不诚信行为的发生。高校是学生开展生活、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自己身边的榜样对于高职学生形成正确诚信观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学校一方面对于坚守诚信原則的行为,应予以肯定和彰显,并可考虑进行一定的精神和物质表彰,用具体的榜样引导学生;另一方面,鉴于调查显示的高职学生行事风格上认真程度偏低,且信誉度和尽责心相对比较薄弱的这一特点,高职院校应大力加强监督与管制,让不诚信高职学生受到应有的惩处,及时阻止其他学生仿效,让学生们通过身边的实例深刻体会诚信缺失带来的名誉及利益损害。
3.完善法制建设,内化诚信准则。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人的诚信行为,对个体的诚信行为而言,社会的影响和法律的制约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公平、公正、诚信无欺的和谐社会,需要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制约失信现象,使不诚信行为受到应有的惩处。此外,高校及社会各机构,应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来减少诚信缺失行为的发生,减少高职学生选择不诚信行为的机会。在本次调查中,高职学生的诚实度体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增高的趋势;而在信任分量表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出对社会和他人的信任度总体下降的趋势。这就要求高校的诚信教育除“罚恶”之外,更应注重诚信观念和准则的内化,使之逐渐成为人格的一部分。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促进个体诚信观的内化,应是当前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中亟需重视和深化的方面,这一点的实现,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继霞,黄希庭.诚信结构初探[J].心理学报, 2012,(3).
[2]姜晓梅,张兰英,黄桂珍.探析高职毕业生的“诚信危机”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06(11).
[3]邵丽芳.高职学生诚信缺失及原因探析[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3).
[4]汤洪俊.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与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8).
[5]刘文明,何霞.多因子的高职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及分析—基于广州某高职院校4500个样本[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3).
[6]文婷婷.探析高职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5(3).
[7]管文娟,吴继霞.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阐释[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12).
[8]管文娟.当代大学生诚信水平及其干预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