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教育科学之父
2016-08-13文/康丽
文 / 康 丽
经纬度·JingWeiDu
赫尔巴特:教育科学之父
文/康 丽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1776-1841),19世纪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
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只要教师觉得能使自己以及学习者双方感到满意,那就是合格的教学了。
时至今日,谈起赫尔巴特,他可能不过是众多外国教育家中的一员。但在20世纪初的中国,赫尔巴特却是影响中国教育至深的大家。
1901年,大洋彼岸的赫尔巴特盛极一时,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废科举兴学校之际,由此,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不啻为旧中国教育变革的一剂良药。
中国最早的教育杂志《教育世界》出版刊行的《教育丛书》初集,是最初的赫氏思想推广者,其详细叙述了赫尔巴特的教学论,并附有六种学科的“教授案”,可谓理论与实践兼具。
为什么如此浓墨重彩地推介赫尔巴特?一方面,是因为赫尔巴特代表着西方主流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在许多方面与中国传统不谋而合。
比如,在赫尔巴特看来,教育科学的首要任务是发现教育的最高目的,即道德。这显然与中国教育对“德”的重视有异曲同工之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授让受教育者明辨善恶,磨炼意志,获得弃恶扬善的品德。道德教育是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全部教育都应围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完善的人这一根本任务而进行,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或背离。基于此,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性教学”这一概念,认为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教学是教育最重要的手段,教育与教学统一的过程,就是传授知识与道德教育形成统一的过程。
再如,赫尔巴特对教师作用的重视。作为“教师中心说”的重要代表人物,赫尔巴特认为,教师是社会的代表,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教师起着舵手的作用;在教学中,一切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由此,赫尔巴特提出,管理是教育上的一根缰绳,教师必须“坚强而温和”地抓住它,因为儿童有一种“不驯服的烈性”,它是不守秩序的根源,既会扰乱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计划,也会“把儿童的未来人格置于许多危险之中”。
这些观点在当下看来,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在当时无疑是领风气之先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而赫尔巴特真正在教育史上确立自己的地位,不仅是因为上述理论,更因为他是在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教学理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道德教育理论,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正如皮亚杰所说:“赫尔巴特企图以一种极其明确而又清晰的方式按照心理学的法则调整教学方法,这无疑在教育思想史上还是第一次。”从19世纪后期开始,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了许多国家的教育发展。所以,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不仅如此,这位理论家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四段式教学法,包括:明确地向学生讲授新知识;将新知识和旧知识通过联想建立联系;作出概括和结论;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如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与这四段相对应,学生也会呈现出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的不同状态。当然,赫尔巴特也坦言:不管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只要教师觉得能使自己以及学习者双方感到满意,那就是合格的教学了。
赫尔巴特“四段式教学法”后来经其弟子发扬光大,成为“五段式教学法”,在国内一度极其流行,甚至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也深受其影响。
有人这样评价赫尔巴特,他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而对中国教育人来说,赫尔巴特对中国教育的启蒙式影响,同样是少有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