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理效果纹样在提花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2016-08-13鲁佳亮

丝绸 2016年2期

鲁佳亮, 苏 淼, 梁 樱

(1. 浙江理工大学 材料与纺织学院,杭州 310018; 2.东华大学 服装·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3.东华大学 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



肌理效果纹样在提花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鲁佳亮1,2, 苏淼1, 梁樱3

(1. 浙江理工大学 材料与纺织学院,杭州 310018; 2.东华大学 服装·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3.东华大学 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

摘要:从肌理与肌理纹样入手,以乡村文化中的麦田元素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码处理的手法,提取与再创作,用不同方法设计表现出土地颗粒化、麦穗叶脉化、麦秆模糊化的肌理效果,并配合组织和纱线色彩将这三种肌理效果应用于提花面料生产织造和家用纺织品的设计中,将有着美好祝愿的土地与麦子以肌理效果的表现手法融入现代家纺产品设计当中,使家纺产品体现出自身的内涵。

关键词:肌理效果; 纺织设计; 提花面料; 家用纺织品

随着中国工业基础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无论在家纺市场亦或是服装市场,人们越来越注重面料的细节。从服装、床上用品及各种装饰用布,无不有着以肌理效果为其主题的应用。肌理因其自然天成、灵活自由的表现形式逐渐引导纺织面料纹样设计潮流[1]。与此同时,提花组织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其特殊的肌理、视觉效应、特性使织物层次更为丰富[2-3]。本文主要通过纹样的处理与组织配合的方法使织物具有各种独特的肌理效果,设计织造出应用于家用纺织品的富有肌理效果的提花面料,使肌理效果在提花面料中得到拓展和应用。

1 肌理与肌理纹样概述

肌理一般是指体现物质材料的质感和组织特性的表面纹理[4]。“肌”是指原始材料的质地,而“理”则是指对纹理起伏的编排,同时也指形象表面的纹理。不同的质有不同的物质属性,因而也就有其不同的激励形态,例如干和湿、平滑和粗糙、光亮和不光亮、软和硬等,这些肌理形态,会使人产生多种感觉[5]。根据肌理的形成、以感知方式和感知程度的不同可将肌理分成自然肌理与人工肌理、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显肌理与隐肌理[5-7]。

肌理纹样的产生多种多样,通常通过创造一种形体小、数量多、面积广的群体造型,造成星罗密布的感觉。它由所要表达材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材质的肌理形态所体现的图形应用方式非常微妙,结构丰富、数量繁多,其基本形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数理的、逻辑的、有序的肌理结构,如植物、印刷版面的肌理;另一种是情态的、非逻辑的、无序的肌理结构,如液体喷溅、碎片、金属的肌理[8]。

同时,肌理纹样的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在纺织品纹样设计中,制作肌理纹样有两种主要表现手法:一是数码设计,即借助电脑软件及相关软件,创新设计纺织面料与染织纹样,使传统的技法具有强大的现代生命;二是手绘设计,包括很多技法,如渲染法、撒盐法、吹彩法、擦拓法等[9-10]。肌理纹样在纺织品中的体现大多通过印花纹样设计体现[1],如图1所示印花面料的纹样是借助电脑软件设计的肌理纹样,表现出水彩晕染肌理效果和油画肌理效果。

图1 肌理效果纹样的印花面料Fig.1 Printed fabrics with texture pattern

与印花面料相比提花面料具有花型立体感较强,花型层次丰富,手感柔软,光泽度好等优势,因此,通过提花面料对肌理纹样进行演绎是当下面料中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制作肌理纹样时主要运用的是数码设计,并通过织造时织物组织结构的合理配合,赋予织花面料肌理效果。

2 肌理效果面料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本文提花面料纹样设计时选用了在家用纺织品相对较少的乡村风格元素:以乡村为背景,土地和麦子元素为主,进行不同的肌理效果处理。

2.1土地纹样颗粒化设计肌理效果

土地来源于乡村,代表着乡村的踏实与淳朴,现实面料设计中土地元素很少以纹样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一是因为其很难描绘,二是土地的颜色暗淡,层次很多,较难以提花的形式表现。此次通过数码技术处理肌理效果,将土地的沙粒抽象化,使其更具纹样性,并通过颜色的处理使其颜色丰富却易于在提花织物中表现出来。元素选用现实生活中能表现出土地沙粒的照片,如图2所示。通过Photoshop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使原本有着2 000多种颜色的图像转变为只有不到10种颜色的图像。同时,通过配色选取在明度和纯度相差较大的7个颜色以突出其层次感,将处理后的元素部分截取并接为四方连续。最终产生的纹样表现出抽象仿生的视觉肌理,有着土地的肌理感,由于颜色的限定整体颜色表现丰富、和谐统一,如图3所示。

图2 土地元素现实照片Fig.2 The realistic picture of land element

图3 土地纹样肌理效果一Fig.3 The texture effect of land pattern I

土地肌理沙粒效果明显,在其基础上添加其他纹样可产生浮在之上的效果,若将该元素独自表现,则需要将其与纯色拼接,并进行抽离从而在保有沙粒效果的基础上使其更有整体美观、干净,亦适合提花纹样对层次与色彩的要求。在处理完成的图3土地肌理效果纹样基础上,通过截取与抽离使其在纯色背景上具有花纹的效果,如图4所示。

图4 土地纹样肌理效果二Fig.4 The texture effect of land pattern II

2.2麦穗纹样叶脉化设计肌理效果

麦穗纹样设计时将颗粒化处理的土地纹样效果一作为底部,在上层选取了麦穗的轮廓,借用绸带舞动的效果,处理成蜿蜒盘绕的走势。麦穗的轮廓做块面处理,相对层次较少,比较单薄,满地的使用效果并不十分美观,因此在块面加入叶脉肌理的处理设计时,将叶脉肌理零散地应用于麦穗轮廓块面内部,使其与纯色麦穗进行对比,叶脉化肌理效果通过具象仿生赋予纹样自然的效果。叶脉肌理斑驳的走势充满伸展的力量,在突出乡村自然的同时,丰富了整个纹样,将叶脉肌理纹样与麦穗纹样结合在乡村风格设计中较少见,突出了纹样的创新性,见图5。

图5 麦穗纹样叶脉化设计肌理效果Fig.5 The application of stalk texture pattern

2.3麦秆纹样模糊化设计肌理效果

用Photoshop软件对现实麦秆图像进行处理,通过对现实中麦秆的观察,用CorelDraw软件对其进行描摹,加上部分手绘与平面排列设计,最终得到麦秆效果的肌理纹样,如图6所示。麦秆肌理效果在运用整体颜色明暗对比的基础上通过细节处明暗的不同,突出麦秆一根根排列与交叉的效果,颜色丰富。整体明暗对比显出部分凹凸的效果,部分明暗对比显出每根的分布状况,使整个纹样具有充实的整体与精湛的细节。

图6 麦秆纹样模糊化设计肌理效果Fig.6 The texture effect of straw pattern

3 肌理效果提花织物的设计与开发

3.1织物纹样色彩设计与经纬纱线色彩选择

提花织物面料的色彩效果表现与印花面料有着本质的区别,其色彩是由有限的经、纬纱线的色彩通过合理的组织配合实现的,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纱线交织后的色彩表现,与空间混合效果。

整体设计共使用18种颜色,色卡如图7所示,色相基本控制在棕色、米色和黄色调中。其中,以土地肌理纹样、麦穗肌理纹样为例,最后两者复合叠加使用,为与纹样上层的叶脉肌理效果有所区别,使用了两组纬线的混合色与经线色的5组渐变色,一共7种颜色,如图7中颜色1#-7#所示。麦穗肌理纹样上层绸带、麦叶与麦穗,有着两组层次较少的渐变色,如图7中颜色8#-18#所示。

图7 乡村风格提花织物纹样色卡Fig.7 The jacquard pattern color card with rustic style

根据纹样的色彩表现特点,经线选择米色,纬线分别为咖色、暗红色与黄色。米色是常用的经线色,浅色经线色彩比深色更能表现丰富色彩层次的变化,但相应的弊端是,米经会使织物整体的明度降低,色彩变暗,不利于表现织物明快的效果。因此,在纬线颜色选用时,选择纯度相对较高的颜色纱线。

3.2织物组织设计与经纬组合选择

整体纹样色彩层次较多,为能实现全部色彩的准确表达,纬线在咖色、黄色的基础上增加一组暗红色,相对应使用纬三重的组织结构。考虑要实现纹样肌理细小分散的色彩的精确表达,同时面料作为家纺床品使用,面料不能太过厚重,而组织结构需要使用3组纬线,因此综合纹样细腻表现和面料厚度的要求,纱线原料选用桑蚕丝为原料来满足设计要求。经线选用[22.2/24.4 dtex (1/20/22 D)桑蚕丝8 S捻/cm×2]6.8 Z捻/cm,纬线选用22.2/24.4 dtex (1/20/22 D)桑蚕丝×3的纱线,依次为咖色、暗红色、黄色对应甲、乙、丙纬,按1︰1︰1排列投梭。

组织配置选用纬三重结构,底部经显色,纹样以纬显色或混合显色为主。以土地肌理纹样所使用的7种颜色为例进行简单阐述。使用的颜色为1#-7#,1#色最接近经线色,7#色为甲乙纬线1︰1混色,2#-6#色是1#-7#色的5个渐变层次。表组织为12枚,8枚纬面缎纹或加强缎纹,里组织为经面缎纹,根据颜色的渐变需要表组织作变化时,里组织的接结点也相应调整,以使里组织不露底,更好地接结为原则,组织如图8所示。

图8 底纹颜色组织配置Fig.8 The configuration weaves of shading color

3.3织物面料实物展示

本文介绍了3种肌理效果纹样设计思路与18种颜色在纹样中的运用原理,并以前7种颜色的组织配置作简单描述。最终土地肌理效果、麦穗肌理效果、麦秆肌理效果在提花面料中效果分别如图9—图11所示,最终制作成的家纺成品整体效果如图12所示。

图9 土地肌理效果展示Fig.9 The effects show of land texture

图10 麦穗肌理效果展示Fig.10 The effects show of stalk texture

图11 麦秆肌理效果展示Fig.11 The effects show of straw texture

图12 床上用品整体效果Fig.12 The overall effect of bedding articles

4 结 语

肌理效果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悄然流行,因此对肌理效果在提花面料的设计很有必要,而无论是土地还是麦子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肌理效果。此次乡村风格设计将富有乡村风格的麦田这一元素与肌理效果相结合,以现代化设计语言来表达对自然、淳朴的向往,体现出肌理效果在提花面料中的设计与家纺中的应用,为本土乡村自身的“田园风格”与肌理效果紧密结合的应用作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梁惠娥,张冠峰,王潮霞.基于数码印花技术纺织面料肌理纹样设计[J].纺织学报,2013,34(9):103-107.

LIANG Hui’e, ZHANG Guanfeng, WANG Chaoxia. Design of fabric texture pattern based on 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3,34(9):103-107.

[2]索盈.浮线在羊毛衫组织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上海纺织科技,2004,32(5):39,43.

SUO Ying. Probing about the design of a float in woolen sweater stitches[J]. Shanghai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2004,32(5):39,43.

[3]王春燕,刘阳,李丹,等.纬全显色提花织物的混配色算法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2,29(3):304-310.

WANG Chunyan, LIU Yang, LI Dan, et al. Research on the color-match algorithm of pre-colored weft-all-coloring jacquard[J]. 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2012,29(3):304-310.

[4]夏志良.无意识的视觉冲撞:肌理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C]//2007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12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深圳: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07:302-305.

XIA Zhiliang. Unconscious visual colli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exture in graphic design[C]// 2007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Design Symposium (the 12th National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henzhen: Chines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ociety,2007:302-305.

[5]徐雯.肌理纹样在纺织面料中的流行[C]//2003年全国棉纺织色织印染产品开发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印染行业协会,2003:32-38.

XU Wen. The prevalent in textile fabric texture pattern[C]// 2003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Cotton Yarn-dyed Dyeing Product Development. Beijing: China Dyeing and Printing Association,2003:32-38.

[6]高晋民.肌理:艺术的触觉魅力[J].西北美术,1993(2):46.

GAO Jinmin. Skin tendon: enchantment of artistic vision[J]. Northwest Fine Arts,1993(2):46.

[7]李晓峰,陈良雨.面料肌理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文学界(理论版),2013(1):379.

LI Xiaofeng, CHEN Liangyu. Application of fabric texture in fashion design[J]. Literatures(the Theoretic Version),2013(1):379.

[8]建筑形态与构成编审委员会.建筑形态与构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4.The Organization Editorial Board of Architectural Form and Composition. Architectural Form and Composition[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2002:4.

[9]张冠峰.数码印花肌理图案的设计与应用[D].无锡:江南大学,2013:29.

ZHAO Guanfeng. The Application and Design of Digital Inkjet Printing Texture Pattern[D]. Wuxi: Jiangnan University,2013:29.

[10]有雯雯.低调的肌理,谦逊的诚意:肌理图案的艺术特征[G]//田青.纺织艺术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11-117.

YOU Wenwen. Understated texture, humble sincerity: the art characteristic of texture pattern[G]// TIAN Qing. Textile Art and Design. Beijing: 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2011:111-117.

DOI:10.3969/j.issn.1001-7003.2016.02.010

收稿日期:2015-05-30; 修回日期: 2015-12-28

作者简介:鲁佳亮(1979—),女,讲师,主要从事纺织新产品研究与开发、传统纺织技术的挖掘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TS14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7003(2016)02-0056-05引用页码: 021202

Application of texture effects pattern in jacquard fabric

LU Jialiang1,2, SU Miao1, LIANG Ying3

(1.College of Materials and Textiles,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2. Fashion·Art Design Institute,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3. College of Textiles,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exture and texture patterns, this paper takes cornfield elements in the rural cul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pplies the technique of digital processing for extraction and creation again, and shows the texture effects of land granulation, stalk vein and straw fuzzification. Besides, the three texture effects are applied in the design of the production weaving jacquard fabrics and household textiles by organization and yarn color. The land and wheat with best wishes are fused in the design of modern household textiles by texture effect express technique so as to make home textiles show their own connotation.

Key words:texture effects; textile design; jacquard fabrics; household text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