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2016-08-13陈婷婷刘芳卉丽水市中心医院丽水323000
陈婷婷,刘芳卉(丽水市中心医院,丽水 323000)
·临床研究·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陈婷婷,刘芳卉
(丽水市中心医院,丽水 323000)
目的 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重度吴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联合糠酸莫米松喷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治疗4星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gE水平和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IgE水平及RQLQ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IgE水平及RQL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蝶腭神经节是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针刺疗法;过敏性鼻炎;鼻炎,变应性;蝶腭神经节;针药并用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又称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激发以 IgE介导为主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发生于鼻黏膜的非感染性炎性疾病[1]。造成AR的发生主要由于患者为特应性个体,即过敏体质;其次有特异性抗原,即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
国外研究[2]显示,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目前全世界AR患者超过5亿。常规治疗可分为特异性治疗和非特异性治疗两大类,但均具有长期效果不好、经济负担较重以及耐药性发生等劣势。
蝶腭神经节位于翼腭窝的上部,属于颅部副交感神经节,是鼻黏膜神经纤维的交汇点。有研究表明,针刺蝶腭神经节能够有效调节人体的免疫水平,并达到较好的抗炎效果。笔者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药物治疗AR患者30例,并与单纯药物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AR患者均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33±8)岁;平均病程为(4.26±1.13)年。对照组中男 14例,女 16例;平均年龄为(35±10)岁;平均病程为(4.81±1.2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3]。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重度吴续性 AR的诊断标准;②年龄为18~60岁;③患者就诊前未进行过系统性的规范治疗;④同意参加临床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两星期内曾患呼吸道感染或急性副鼻窦炎,胸部X线摄片出现炎症表现;②有鼻中隔中重度偏曲、鼻息肉形成等器质性改变;③有哮喘等发作性呼吸系统疾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施针部位有伤痕,或施针部位出现不适合采取措施的全身疾病患者;⑥参与临床研究的受试者不能配合治疗。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口服氯雷他定片(息斯敏,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30)10 mg,每日1次;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81),每次200 μg,每日1次。药物治疗连续治疗4星期。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具体操作参照李新吾教授创制针刺疗法[4],进针部位选择颧弓与下颌骨冠状突间骨间隙;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深度为55 mm,有向鼻内明显放射感后立即出针。针刺治疗每星期治疗2次,连续治疗4星期。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①外周血 IgE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取外周静脉血2 mL,检验科送检,正常范围≤87 IU/mL。②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QLQ)[5],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填写,用以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3.2 疗效标准
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症状计分进行评定(见表 1)。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显效:疗效指数>60%。
有效:疗效指数为30%~60%。
无效:疗效指数<30%。
表1 症状计分标准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非正态数据及方差不齐数据均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IgE水平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IgE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 I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gE水平比较 (±s,IU/m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gE水平比较 (±s,IU/m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5
3.4.2 两组治疗前后RQLQ评分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治疗前RQL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RQLQ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RQL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RQLQ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RQLQ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67.81±18.55 17.82±7.541)2)对照组 30 66.53±14.62 42.91±11.651)
3.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 4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临床疗效经检验,Z=-2.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过敏性鼻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我国成人自报平均患病率为11.4%[2],13~14岁青少年的患病率高达10.4%,并以每年0.33%的速度快速攀升[6]。本病的发病原因与机制并未完全清楚,其主流假说为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R发病过程始于接触通过空气传播的变应原,由于个体特应质不同,产生一系列针对性的免疫应答,进而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其发病核心为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和 Th2细胞的分化——促Th2反应。最新研究[7]显示,鼻黏膜上皮细胞在蛋白酶活性的变应原刺激下,可出现不依赖于个体特应质的差异,而引发多种变应性炎症的发生如鼻炎、哮喘等;另外,半胱氨酰白三烯的分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等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也参与了变应性炎症的发病过程。
AR可因诱发因素(多种变应原)的存在而出现迁延反复,并且是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和中耳炎等疾病的高危因素。本病早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如不控制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者导致劳动力丧失。目前 AR尚无治愈方法,其治疗方法[8]主要是避免变应原接触、药物治疗(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抗胆碱能类、鼻内减充血剂等)、免疫治疗及外科治疗等。但目前治疗药物仅能起到控制症状的目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根治本病;并且由于疾病本身的迁延反复,使疾病的治疗更为棘手,患者易丧失治疗信心,因而寻求安全有效可重复性强的治疗方法是当务之急。
针刺蝶腭神经节,又称治鼻 3,是治疗多种鼻部疾病的有效方法[4],其临床疗效明确,已被众多患者认可。蝶腭神经节位于颜面翼腭裂中央偏上最宽处的翼腭窝中,左右各一,其通过窝内上方的蝶腭孔,通向鼻腔。蝶腭神经节系为感觉神经,属于三叉神经上颌支,它在翼腭窝处膨大成结节状的蝶腭神经节,连同面神经的岩大浅神经和颈内动脉交感丛的岩深神经在翼管内合称为包含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纤维的翼管神经,再有蝶腭神经节发出多条分支,遍布于鼻、口及咽顶部位[9-12]。其中,交感神经可通过收缩血管,减少鼻黏膜及海绵体内血流量,抑制腺体分泌物的产生;副交感神经则通过扩张血管,使海绵体充血,鼻黏膜膨大,腺体分泌物增多。在正常情况下,两种神经纤维的功能处于动态平衡、相互制约。在疾病状态下,由于炎症等病变的刺激,可出现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为主的鼻腔血管充血扩张,黏膜肿胀,鼻甲肥大,进而导致鼻塞、鼻涕、喷嚏等变异性鼻炎反应,或副交感神经亢进为主的鼻腔干燥结痂等萎缩性鼻炎的症状。因此,针刺蝶腭神经节[[13-14]。对于 AR患者,针刺蝶腭神经节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获得较吴久的临床疗效,并且还可增强对天气变化及感冒的调节能力,减少复发。
有研究[15]显示,AR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水平与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呈正相关,且随患者年龄变化而有所差异;单克隆抗IgE抗体奥马佐单抗可降低IgE水平,并呈剂量依赖式降低AR患者季节性发病率,缩短发病时间与频率,使AR患者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16],故IgE水平高低对于AR患者诊疗与预后均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疾病的产生是心理-生理-社会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心理因素作为发病的关键环节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因此,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疾病的诊疗与预后也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研究表明,RQLQ评分与鼻结膜炎症状总分、鼻部多症状视觉模拟量表、总症状 VAS呈良好相关性[16],均提示RQLQ对于疾病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同时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于疾病的控制与预后具有促进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能有效降低患者 IgE水平,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但对于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1] Solelhac G, Charpin D.Manage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J].F1000 Prime Rep, 2014,6:94.
[2] 韩德民,张罗,黄丹,等.我国 11个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调查[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5):378-384.
[3]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4] Juniper EF.Measuring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rhinitis[J].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7,99(2):742-749.
[5] Asher MI, Montefort S, Björkstén B, et al.Worldwide time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symptoms of asthma, allergic rhinoconjunctivitis,and eczema in childhood: ISAAC Phases One and Three repeat multicountry cross-sectional surveys[J].Lancet, 2006,368 (9537):733-743.
[6] 梁美君,徐睿,许庚.变应性鼻炎研究新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9(3):202-206.
[7] 李华何.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49(4):347-352.
[8] 李新吾.针刺蝶腭神经节——“治鼻3”穴位治疗鼻部疾病的机制分析及有关针刺方法的介绍[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5):193-196.
[9] 陈立和,张路,毛文虹,等.“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3):254-260.
[10] 杨才德,赵达,于灵芝,等.蝶腭神经节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3):62-64.
[11] 商晓娟.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9):870-872.
[12] 钟琼,杨俊,付敏,等.蝶腭神经节联合上颌神经干阻滞治疗难治性慢性鼻炎1例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35(3):445-446.
[13] 张媛,刘承吴,张罗.过敏性鼻炎血清特异性 IgE与皮肤点刺试验的关联性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6):733-736.
[14] 杨元.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蝶腭神经节阻滞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6):938-939.
[15] Braido F, Sclifò F, Ferrando M, et a l.New therapies for allergic rhinitis[J].Curr Allergy Asthma Rep, 2014,14(3):1-8.
[16] 王学艳,任华丽,石海云,等.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适用性比较[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19(11):609-611.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at Phenomaxillary Ganglia for Allergic Rhinitis
CHEN T ing-ting, LIU Fang-hui.Lishui Central Hospital,Lishui 32300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t phenomaxillary ganglia in treating allergic rhinitis.Method Sixty patients with moderate-severe persistent allergic rhiniti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Loratadine plus Mometasone Furoate Nasal Spray,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y acupuncture at phenomaxillary ganglia in addition to the medicine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4-week treatment, the peripheral blood immunoglobulin E (IgE) level and 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QLQ)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were compared.Result The IgE levels and RQLQ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P<0.01).After treatment, the IgE level and RQLQ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1,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7%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8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Acupuncture at phenomaxillary ganglia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allergic rhinitis.
Acupuncture therapy; Allergic rhinitis; Rhinitis, Allergic; Phenomaxillary ganglia; Acupuncture medication combined
2016-03-08
R 246.8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7.0850
1005-0957(2016)07-0850-03
陈婷婷(1981- ),女,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