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路径探讨

2016-08-13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支太雄郗永勤

海峡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闽台福建省协同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支太雄 郗永勤



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路径探讨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支太雄 郗永勤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突出的战略地位。近年来,福建和台湾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闽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通过推进产业合作转型升级、强化资源要素集聚融合、搭建生态合作交流平台、合作共建生态文明示范区,有效推动闽台优劣势互补、相互转化,促进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

闽台生态文明 协同发展 绿色发展

1 概述

工业革命后,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危机频频出现,“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关系已不复存在,人类社会面临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锐减,自然灾害频发。为了应对这些危机,人类社会不断进行尝试,生态文明这一新的文明形态被认为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形态,是有别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文明,与农业“黄色文明”和工业“黑色文明”不同,生态文明的根本宗旨是经济、社会的循环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本质是“绿色文明”。生态文明自党的十八大被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后,引发社会各界的深思和广泛关注,到“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出现在公众视野,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重视。

福建和台湾具有“五缘”的密切联系,合作交流基础雄厚。国务院2009年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闽台合作开启了新的里程碑,2014年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土空间科学开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几大区域建设的战略定位指明了闽台合作的方向。进入2015年,随着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和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提出,闽台合作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推动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是两岸人民的共同需求和愿景。

2 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闽台生态文明建设均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福建稍晚于台湾,与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经过30多年的发展,闽台各自形成了独有的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方式和特点,优劣势逐步凸显,在产业转型升级、能源节约集约、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制度建设等方面均积累了深厚经验,闽台可以相互利用对方优势弥补自身劣势,进而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实现协同发展。

2.1 闽台生态文明建设优劣势分析

2.1.1 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

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首先体现在生态基础优越上,目前,福建森林覆盖率高达65.95%,连续30多年居全国第一;人均水资源约440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的1.7倍,9个设区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99.4%,23个城市空气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 99.5%[1]。其次,从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历程来看,政府推动是其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优势,自2002年福建生态省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启动到2014年《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等,无一不为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大指引。最后,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明显优势体现在其发展潜力巨大,福建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良好、产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有着广阔的生态产品市场,生态文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

2.1.2 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劣势

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时间较短,发展劣势俨然存在。第一,尽管福建省多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生态建设的规划政策,但缺乏具体的指导措施、监督跟踪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合理的评价体系和阶段性的细化目标,还存在着诸如生态文明管理体制尚未健全、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等政策不够完善的问题。第二,福建省现代物流、软件等现代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与台湾相比生态技术人才较为缺失,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弱,技术研发和推广能力不强。第三,相比台湾而言,福建部分地方群众的环保意识不佳,存在浪费粮食,生活用品陈旧丢弃、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等现象。

2.1.3 台湾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

台湾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迅速,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首先体现在技术水平先进方面,台湾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设备,在电子设备为产业主导的工业体系带动下,以环保产品为突破口,取得了较大成效,在一些重大生态技术应用领域,已基本赶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值得大陆地区交流学习。在政策执行方面,台湾地区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行动方案,如“环境影响评估法”“空气污染防治法”“永续能源政策行动方案”等等,从节能减碳和环保两个方面重点进行,积极开展节能减碳规划与温室气体减量行动,自主确定具体的行动方案与监督措施,自发提供节能辅导、推广自愿减量,在环保产业、清洁生产技术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助推低碳经济发展[2]。在环保意识方面,台湾除了出台有约束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环保行为,更加注重民众环保意识的树立和普及,积极培养节约环保、低碳经济的健康文明风尚,主要体现在垃圾分类、废物利用、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等方面[3]。

2.1.4 台湾生态文明建设的劣势

相比福建,台湾资源有限、市场狭窄、人才外流是其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难题。一是台湾全岛土地面积相对较小、能源矿产贫乏且地质环境脆弱,随着工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增长使得台湾环境负荷颇为沉重。二是台湾虽然人均 GNP较高,但内需市场狭小,是典型的“浅碟子经济”[4],对外依赖程度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较大。三是近年来台湾政坛波动频繁,无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导致人才外流,经济出现停滞甚至倒退。据统计,目前台湾每年移出的人口约为20000~30000,大多数是白领阶层,台湾的“中央研究院”曾发表 “人才宣言”,指出台湾已是名副其实的高层次人才净输出地,人才外流严重。

2.2 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SWTO分析

福建和台湾隔海相望,同属中华文化圈的闽台具有“地、血、文、商、法”五缘优势,生态文化同源。福建可以通过借鉴台湾的理念和技术等优势从顶层设计上绘制福建生态文明发展蓝图,台湾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利用福建市场广阔、资源丰富的优势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详见表1)。

近年来,闽台合作交流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自 2004年海西战略构想的提出到2009年上升为国家战略,战略的施行极大地推进了闽台交流合作。2008年,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使闽台合作交流翻开历史的一页,2014年“一带一路”战略赋予了福建省“核心区”的战略地位,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台湾是福建多领域合作最重要的窗口,战略的推行使闽台多领域合作面临众多机遇,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度势先行。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行,纵观闽台生态文明合作交流现状和未来趋势,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较大的挑战,闽台生态环境脆弱,加之受政治、体制等历史因素影响,协同发展的生态和政治基础相对薄弱;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绿色贸易壁垒增加、气候变化压力的增大、自然灾害频发使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推动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已相当必要。

表1 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SWTO分析

3 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路径探讨

2015年来,福建省相继被确立为自贸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的区域地位越来越重要,与台湾的合作交流也势必进入新的阶段。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机遇,为此,本文提出闽台产业转型升级、要素资源集聚融合、合作交流平台搭建和生态示范区合作共建的路径(如图1所示),推动实现闽台生态文明的协同发展。

3.1 产业转型升级

3.1.1 节能环保产业合作

第一,加快高效锅炉、蓄热式燃烧、高效电动机、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节能技术装备合作;第二,深化大气治理技术装备、新型水处理技术装备、垃圾处理技术装备成套化、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等环保技术装备合作;第三,推动再制造、海水淡化、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等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合作。

3.1.2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合作实施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工程,加强高新技术合作研发,把传统优势产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研发生产高科技产品。合作改变传统产业“小、弱、散”的特点,针对优势传统产业组织投资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优势传统产业项目,共同引导全社会传统产业投资导向,开辟多元融资渠道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互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用先进管理理念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图1 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路径设计图

3.1.3 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立足闽台实际,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为重点,加强合作交流,福建以电子信息、精密仪器、高新材料等产业转移为核心,多角度、有重点地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3.2 要素资源集聚融合

3.2.1 人才资源集聚

最好集聚人才的途径是产才融合,通过产业吸引人才、通过引进人才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产才融合。闽台要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做到以产业招人才、为产业聚人才。依托学术交流、产业论坛等多种途径,发挥企业家人才“发动机”“吸铁石”的作用,吸引高端人才集聚。

3.2.2 资金整合集聚

共同推进闽台资金整合集聚,沟通协商联动机制的建立,建立闽台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联席会议制度,成立闽台整合资金领导小组,对闽台整合资金所扶持的生态文明项目实行统一组织规划、统一建立项目库、统一组织实施的“三统一”集中管理[5],统一制定闽台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整合管理制度、目标、任务以及监督其落实情况,通过联席会议整合资源,实现资金整合集聚,使资金的使用效率、产出率最大化。

3.2.3 生态技术集聚

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生态技术要素的重要性,持续为新一代冷冻剂技术、清洁煤技术、碳捕集封存技术,新一代的风能、光伏能、集光性太阳能发电、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等节能环保、生态监测、清洁生产等生态技术要素集聚提供良好的土壤,构建生态要素集聚平台,以生态产业集聚引导生态技术要素集聚,大力提升生态技术要素的集聚、创新水平。

3.3 合作交流平台搭建

3.3.1 碳排放交易平台

近年来,我国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国家已明确将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福建省已选定15家机构作为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机构,目的在于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撑体系。闽台生态文明建设应以此为契机,构建闽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交易平台软硬件系统、金融支撑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

3.3.2 生态协同创新服务平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五大发展理念”成为指导行业发展的指向标,积极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是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2015年,协同创新服务平台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应该发挥闽台的资源优势,通过共同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开展生态产权服务、生态技术转移、生态建设成果评价、生态理念宣传等专项服务,积极探索和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以及产学研合作机构和平台的运行机制,推动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不断强化闽台生态文明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

3.3.3 生态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加强闽台人才交流平台的搭建必须在健全完善双方生态人才引进机制、构建完善闽台生态人才社会化服务体系基础上,依托“4·8”台交会、“5·18”海交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海峡论坛等活动载体,通过有效整合闽台相关联产业现有资源,不断加强生态产学研、创业园区、科技团队、孵化基地、信息交流等人才平台建设,为生态创新创业人才的科研成果转化、资本运作、新产品生产销售等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保证人才投入与产出成正比,实现放大生态人才聚合效应的目的,不断推动闽台生态人才的交流合作。

3.3.4 生态技术研发与推广平台

闽台生态技术研发与推广平台的建设需被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推行,研发与推广平台的建设将促进闽台科技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研发与推广、应用水平,提升福建、台湾两地生态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水平,推动两地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4 生态示范区合作共建

3.4.1 台湾农民创业园

目前,福建已建成漳浦、漳平永福、莆田仙游、三明清流、福州福清、泉州惠安等6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园区已经形成包含水果、花卉、茶叶、蔬菜、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水产品养殖等多个农业支柱产业基地,成为大陆拥有国家级台创园最多的省份[6]。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创新应抓住福建省台湾农民创业园数量多、基础好、发展快、后劲足的优势,充分利用福建省丰富的自然农业资源、便捷的交通、广阔的发展空间等优越条件,依托现有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坚实基础,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倡导建立生态台湾农民创业园试点,选取农业基础较好的县市开展生态创业园共建,发展形成集农业技术研发、生态新农产品培育、农产品种植、农产品销售全方位链条的生态台湾农民创业园。

3.4.2 台商投资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福州台商投资区对促进两岸的交流合作作用越渐明显。随着2015年中央把福建列入第二批自贸区试点,福州自贸区的设立,福建五大台商投资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自贸区遇上台商投资区,福建对台的优势将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预测,未来几年在福建自贸区建设契机下,台商投资区将进一步扩大其对闽台两地经济发展的纽带作用。福建应抓住建设自贸区的契机,依托原有台商投资区的坚实基础,不断加强两岸生态文明交流合作,设立闽台区域生态投资专项基金,加强两岸生态服务外包产业合作,进一步引导和推进重点生态台资企业增资扩建。

3.4.3 闽台科技园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闽台目前已经建立包括福州科学园、厦门科学园、新竹科技园、闽台农业科技园等不同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园区,并且呈现出不断深化、扩展、深入的趋势。以闽台科技园作为载体,不断吸引生态企业入园发展,通过研发生态科技产品、培养和锻造生态科技型人才为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提供支撑,并进一步扩大闽台科技园合作交流领域,建立一个为福建省产业结构转型、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园区运作提供示范的闽台科技园。

3.4.4 闽台生态文明示范区

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商投资区、闽台科技园等平台,在平潭、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地合作共建闽台生态文明示范区,积极承接台湾节能环保、生态农业、生态水产、新能源和现代环保服务业的转移。首先,强化生态战略引领,着力吸引高科技、低污染、低消耗的台资企业入驻园区,同时为园区内现在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和关联企业,实现相关企业的转移和项目合作,以商招商;其次,完善园区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批生态建设重点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探索生态服务业发展的新机制,最终把示范区建设成为闽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

[1] 福建省发改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J].中国经贸导刊, 2014(1): 20-21.

[2] 余腾耀, 林志森.台湾节能减碳及低碳城市的推广策略与经验[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0, 41(5): 637-643.

[3] 王珊.借鉴台湾环保经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 34-37.

[4] 陶火生.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面促进闽台合作[C].海峡论坛海峡经济区高层研讨会, 2009: 445-451.

[5] 徐瑞蓉.破解福建省财政经建资金整合难题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4(1):31-33.

[6] 孙兆慧.台湾农民创业园概况分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J].2013(11):40-42.

猜你喜欢

闽台福建省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