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争进入“融空间”时代

2016-08-13韩旭东

政工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三维空间虚拟空间战场

☉韩旭东

战争进入“融空间”时代

☉韩旭东

·国防视野·

近来,美国计划封存现役先进武器装备的举措引人关注:美国计划未来陆续封存现役22艘巡洋舰中的一半,以及大批性能卓越的战机。美国看似疯狂的举动背后深藏根源:美国正在为规模更大和形态更先进的战争做准备。战场转化为“融空间”内的战场。在“融空间”内,美国可以凭借技术优势继续维护霸权地位。

传统作战空间是三维空间

自原始社会后期现代意义上的战争出现开始,人类战争很长时间内都是在二维平面战场上展开的,即在地面上展开。这主要是受限于当时武器装备依赖的作战平台尚未涉入水下或空中。

随着水面航行技术和能力的提高,人类将战场从陆地延伸至水面,但水面作战相对于陆地作战而言依然处于辅助地位。虽然在地中海地区,陆地作战表现为服务水面作战的特点,但这种“逆向”相对于整个人类战争史而言,无疑只是局部和偶然的。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缓慢,二维陆地作战在人类战争史上持续的时间相当长,不经意间走过了木石时代、金属时代和火药战争时代。随着气球的出现和潜艇的发展,人类战争才开始渐入三维战场时代。

·学海泛舟·

栏目编辑:倪红燕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大陆军企图用耶鲁大学大卫·布什奈尔制造的“海龟”号潜艇攻击英国皇家海军“老鹰”号军舰。虽然这场开创潜艇袭击军舰先例的尝试没有成功,但是开启了三维战场时代。在1848~1849年的奥意战争中,奥地利军队使用200个小型气球携带30磅炸弹,计划漂浮至威尼斯上空后用于袭击意大利。无奈风向不利,计划未能获得成功,但这是人类尝试以大气空间平台作为战场的开始。美国南北战争后期的1864年2月17日晚,南方联邦军队派出“汉利”号潜艇,成功炸沉北方联邦的“豪萨托克尼”号护卫舰,首次实现潜艇成功炸沉军舰,从而创造了三维空间成功作战的第一战例。1911年意土战争期间飞机运用于空袭后,真正意义上的三维战争开始登上舞台。

后来,随着潜艇和飞机性能的迅速发展,潜艇逐渐成为重要的水下作战平台,飞机也逐渐成为了空中主宰,但即便至二战末期原子弹开始显示巨大威力,人类战争舞台依然被束缚在三维空间里。

太空博弈推动战场向“融空间”延伸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军事斗争的日益激烈,战争舞台逐渐突破了三维空间的局限。1957年8月,苏联首次试射成功第一枚SS-6洲际弹道导弹;1959年,美国开始列装第一枚“宇宙神”洲际弹道导弹,人类开始具备“不动地方”就能打遍全球的能力,战争初露从地区性向全球性扩展的端倪。随着战略轰炸机、加油机、航空母舰和战略核潜艇等具有全球作战能力的武器装备陆续登场,全球性战争正在加快形成的脚步。此时,人类的战争空间正在逼近整个地球,战场的地理空间达到最大限度——全球。于是,为夺取新的战争优势地位,人类开始寻求新的作战空间。

尽管1959年美国进行了第一次反卫星试验,1972年苏联装备了反卫星武器并组建部队,但这只能看作是将外层空间作为战场而进行的准备而已。随着2010年人类首架空天飞机X-37B搭乘“阿特拉斯”-5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人类武器平台真正实现了从大气空间向外层空间的延伸,并将大气空间与外层空间融为一体。人类作战空间正在发生“界限性”的变化。而美国和俄罗斯相继组建太空部队,则标志着太空已然成为新的作战空间,传统的三维战场拓展到太空,开启了“融空间”博弈的新时代。

虚拟空间推动“融空间”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战争博弈正从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延伸。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国把伊拉克从法国购买的一种用于防空系统的新型电脑打印机内的某芯片换为植入病毒的同类芯片,从而通过打印机将病毒侵入到伊拉克军事指挥中心的主机。当美国发动“沙漠风暴”行动时,美军用无线遥控装置激活隐藏的病毒,使伊拉克防空系统陷入瘫痪。这一事件可以认为是开启了虚拟空间的博弈,人类迈入了虚拟空间博弈的时代。

传统战争作战空间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空间的延伸和拓展,作战空间依然是在地球三维空间之内变化,并未出现质的飞跃。而“融空间”的出现,是战争形态发生转变的一个根本性标志。

所谓“融空间”,是指战争从现实地球的三维空间延伸到外层空间、虚拟空间,并且大气空间与外层空间形成一体,构成一体化的现实空间;同时,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相互交融,人们能够在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之间进行交互式的军事活动。以往传统战争形态的变化,都是在现实空间内进行的,而“融空间”却使战争从现实空间跨入了虚拟空间,这是革命性技术推动下的发展。

随着“融空间”的出现,现实空间的军事博弈将从主导性降为辅助性,虚拟空间的军事博弈将上升为主导性。形象地说,在“融空间”时代,“神经的软博弈”将是主导博弈,“肌肉的力博弈”将是辅助博弈。“神经的软博弈”主要表现为技术上的博弈,“肌肉的力博弈”主要表现为以人员和武器为主要内容的军力博弈。

“融空间”作战的突出特点是交互性

可以认为,未来的“交互化战争”主要体现为技术上的博弈。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也逐渐应用于军事领域。近日,美国海军首个3D打印导弹零部件已经秀于“三叉戟”导弹上,预示3D打印技术即将在军事领域开启广泛运用。

将电脑中战争需要的武器通过3D技术打印出来,然后在现实战争中打响电脑中构想的战争,这种技术就是“融空间”军事博弈的一个现实案例。

首先,人们可以通过电脑对未来战争进行兵棋推演,大致勾勒出未来战争的轮廓。在推演过程中,对作战双方需要的武器装备进行预想,对武器装备的技术数据提出要求;通过电脑对武器装备进行设计,最后通过3D打印技术生产产品,即预想中的武器装备。在现实作战中,军队运用这些武器装备于战场,并根据战场实践检验武器装备,继而对武器装备提出新的改进建议和设想,然后重新进入电脑进行兵棋推演,以验证新武器装备的实际作用。这就是通过虚拟的未来战争设计武器装备的过程。

其次,虚拟空间的战争与现实战争进行互动。从美军捉捕本·拉登的战例可以看出,美军将在巴基斯坦捉捕本·拉登的现场画面通过摄像传送到美国本土战略指挥部,战略指挥人员通过观察作战场面进行指挥,战场现地人员根据指挥部的指示适时调整作战行动。这种虚拟与现实之间的互动,实现了捉捕本·拉登的预期作战行动。现实空间作战行动—虚拟空间作战行动—现实空间作战行动之间的转换,可以认为是“融空间”内的主要作战样式。因此,在未来的作战行动中,只有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作为统一的整体来筹划,将二者视为统一的作战空间,作战行动才能够取得预期的结果。

结语

不难发现,“融空间”内的作战力量正在构建,“融空间”作战正在形成。不正视“融空间”作为未来作战空间的观点是不对的,不重视“融空间”军事发展问题就想赢得战争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探索“融空间”内战争的特点与规律是当务之急。只有站在“融空间”战争的潮头,赢得“融空间”战争才有希望。

【作者系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

(转自《军事文摘》)

猜你喜欢

三维空间虚拟空间战场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虚拟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前庭刺激对虚拟环境三维空间定向的影响及与空间能力的相关关系
C-130:战场多面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红领巾环保走进三维空间——“6·5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
超时空转换(时空启蒙篇)
三维空间的二维图形
网络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