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经典中汲取思想智慧

2016-08-13唐璐璐

政工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口军营快餐

☉唐璐璐

在阅读经典中汲取思想智慧

☉唐璐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多次语重心长地谈到学习的重要性,劝勉党员干部要勤于学习、善于读书、敏于思考。这是着眼当前形势,对全体党员干部的一份寄语、一种鞭策。

当前,军营内部读书学习的氛围还不浓,部分官兵学习成才的积极性、主动性、紧迫性还不强,有的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把工作忙、时间少当借口,忽视了学习;有的热衷“快餐式”阅读,不愿沉下心读经典,让学习流于水过地皮湿、荷叶滚水珠,没留下多少痕迹;还有的习惯当“低头族”,八小时内外手机不离手,以“刷屏”的方式进行碎片化阅读。

智能手机在军营普及,为官兵获取讯息、拓展视野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渠道。但未经筛选、过滤的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处处充斥着庸俗和肤浅;“快餐式”阅读尽管能在短时间内浏览海量信息、获取各类知识,但其弊端是功利化、浅薄化、简单化。长期沉溺于此,人会变得浮躁、缺乏内涵,部队这个战斗集体将会缺乏智慧和思想的源泉。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鲁迅就曾对“快餐式”阅读这一不良现象进行批驳,他讲到,“随手拈来,大口大口吞下”的阅读,吃下的“不是滋养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包纸里的烂肉”……仰赖这样的“快餐”长大,是可能成为“畸形”的人。因此,他大声疾呼:“我们要有批评家,给青少年的阅读以正确的引导。”

古人读书,崇尚读经典,是深读和潜读。边读书边思考、边咀嚼边消化,以与书中所表达的思想、传播的知识进行碰撞,从中汲取精神养分、提升知识底蕴。北宋大文豪苏轼读《汉书》,将“誊抄”当作“日课”来对待,每天不辍,即便有客人来访,也要先做完“日课”再见客。在他看来,“誊抄”式学习不仅是为了加深对书本内容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帮助理解,使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客人不相信他真能记住所“誊抄”的内容,要当面考考他,只提到书中的一个字,苏轼“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后来苏轼有感而发,写诗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著名学者钱理群也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讲到:“‘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阅读经典而代代相传的……阅读经典,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吸取精神营养;吸收得越多越广,精神底气愈足,就愈能在独立的选择、消化、融会、创造中建立起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由此可见,“立身做人”也是阅读经典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智慧的古人创造了无数经典,它们是点缀在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散落在历史星河中的绚丽瑰宝,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等着与我们对话。只要我们能在浮躁之外、闲暇之余把它们捧读翻翻,采撷其中蕴含的隽永思想和智慧光芒,就一定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继而将其转化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我们在追梦圆梦的军旅历程中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作者系91526部队政治部干事】

猜你喜欢

大口军营快餐
大口樽
复合型营养添加剂对大口黑鲈肝脏的修复效果
一只鸡的IPO
军营里的奥运会
军营游
在军营下棋的岁月(一)
军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