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圈层模式下青岛西站交通商务区空间发展布局研究

2016-08-12邹志刚湖南千府城市设计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0

低碳世界 2016年14期
关键词:商务区西站圈层

邹志刚(湖南千府城市设计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基于圈层模式下青岛西站交通商务区空间发展布局研究

邹志刚(湖南千府城市设计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0)

伴随高铁时代的到来,高铁站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成为城市重要的增长点,研究高铁站周边区域空间布局尤为重要,本文结合青岛西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实例,基于圈层模式,从规模预测、产业选择、空间形态、规划布局等方面研究,为“高铁商务区”空间发展布局提供参考。

高铁商务区;圈层模型;空间布局;青岛西站

1 高铁商务区发展概况

近几年中国高铁发展高歌猛进——根据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将建成“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其中“四纵”包括京沪、京广、京哈(北京-哈尔滨/大连)和沪深客运专线;“四横”包括徐兰、沪昆、青太和沪蓉客运专线。中国高速铁路网将于2020年全面建成,进入高铁时代。

随着高铁及站点建设的同时,周边区域会出现相关的配套设施(如商务、商业、休闲、居住、仓储等),因此就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城市功能区,通过科学的规划和选址,对站点周边区域成片的开发,达到可以承担一定的城市特定功能,这就是“高铁商务区”。但是城市就一定能围绕高铁站点的建设发展商务区吗?商务区的规模到底多大?目前我国的高铁商务区和高铁新城的建设均处于建设阶段,需要一定的实践来评估。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欧洲高速铁路发展比较好的国家主要是法国和德国。2014年,欧盟15国高速铁路建设总里程达到3100km。其中以法国(TGV)和德国(ICE)居多。日本新干线(Shinkansen)目前总共形成了5条线路,约2000km,约56个车站。这些国家对高铁建设的相关研究,主要从经济、交通和空间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如高铁是否会带来经济增长?高铁经济增长对大城市、中小城市的拉动作用多大?高铁站周边交通如何组织?高铁站辐射影响范围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中国目前暂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

2 高铁商务区的圈层模型研究

目前中国高铁地区规划呈现两个趋势:①认为高铁地区将会对城市的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围绕车站地区必将有大量的商务增加;②高铁的辐射影响范围较大,且规划的用地规模和建设总量规模巨大。

青岛西站周边片区规划引入了“三个发展区的结构模型”理论,从空间层次和设施分类出发来研究站场周边区域功能布局模式。

2.1“三个发展区”的结构模型

Schutz(1998),Pol(2002)等人结合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开发的案例研究,提出了“三个发展区”的结构模型,研究了发展区域与高速铁路站点可达性的相互关系(见表1)。

2.2从空间层次出发的站场周边地区功能圈层模式

从空间层次出发,站场周边地区分为三个圈层,如下:

第一圈层:核心圈层,服务半径为500m。

主要由与火车站使用密切的相关的配套及附属设施,形成车站站前区。

第二圈层:拓展圈层,服务半径为1000~1500m。

在步行范围内,主要由车站带动引发的周边用地较高强度综合功能开发建设,形成车站核心区。

表1 发展区域与高速铁路站点可达性的相互关系

第三圈层:控制圈层,服务半径为2000m。

车站核心区外,主要以居住功能、生产功能为主的混合开发建设,形成车站拓展区。

2.3从设施分类出发的站场周边地区功能组合模式

从设施分类出发,站场周边地区分为三个圈层,如下:

第一圈层:站点设施——火车站。

TOD模式将促进地区发展,火车站是本地区发展重要引擎。

第二圈层:配套设施——U、S、T。

交通市政设施、公共停车场、广场等公共设施,设置在站点周边,紧凑布局,是车站的必要补充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三圈层:发展设施——物流、商业等。

由车站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集散功能发展的设施,能充分体现车站周边地区的重要活力。

图1 三个圈层模式示意图

3 项目概况

青连铁路北连京哈线,南接沪深线,是构建我国“四纵四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沟通东部沿海港口,完善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青连铁路于2014年11月已正式开工建设,为了更好的管理和规划站场周边的开发建设工作,西海岸新区第十大功能区——高铁商务区成立,并组建了高铁商务区建设指挥部,标志着青岛西站建设迈入了新的征程。

规划区地处青岛西海岸新区 (中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东邻胶河路,北邻邓陶水库、双凤山,西至铁山镇工业区,南邻东岳西路、铁橛山路,总用地面积1011.35hm2,基地为平原地形,地势平缓。

图2 区位示意图

4 基于圈层模式下的空间布局规划

青岛西站周边片区规划在分析了圈层模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特点,从规模预测、产业业态选择与布局、整体空间形态研究、规划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设计与布局。

4.1规模预测

本次规划结合圈层模型,在高铁商务区的规模上进行了科学预测,规划青岛西站核心区范围40hm2,控制区范围4km2左右,拓展区范围12km2左右。

图3 规模预测示意图及总平面图

4.2产业业态选择及空间布局研究

规划通过研究老城区型火车站与新市镇型火车站周边产业特点,对法国里昂高铁站、台湾台中站、杭州东站、长沙火车南站等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主要开发业态类型及对站场的依托性如下:

开发业态类型:商务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等最适宜在高铁站周边发展。

各种业态对交通枢纽的依托性依次为:商业、商务、居住、休闲,居住区离站体较远,公共文化配套设施分布于商务区和居住区之间。

圈层开发:核心区一般布局高能级的商业商务功能,而外围影响区则是休闲和中低密度的居住功能。

图4 各业态对站点依托性示意图

4.3整体空间形态研究

从国际成功案例来看,车站周边地块混合用地的开发容积率约在5.0左右,最高则可高达10以上。

与土地利用性质的分布相对应,土地利用强度以车站及其毗邻用地为最高,即在车站周围形成峰值,从车站向外围递减。这种土地利用形态(塞维诺称之为“婚礼蛋糕”)对实现高效组织客流集散十分有利。依据对案例的研究,结合TOD开发理念,火车站地区的三级功能圈:核心区、拓展区和影响区,开发强度如下:

核心区——主要是对外服务功能,半径为500m左右,为直接吸引区,高密度开发;

拓展区——对外对内服务功能相互混合,半径为1000~1500m左右,为重点开发区,高强度利用;

影响区——主要是对外服务功能以及为主体功能服务配置的功能,半径在2000m以上,为一般开发区,一般强度开发。

对于网络型综合体,车站独立设置,主要发挥交通集散作用,为保证最核心的地区具有良好的交通环境和景观效果,作为核心区的内核,火车站通常作为严格控制区,这种情况下核心区的开发强度呈驼峰形态,即在0~500m范围内,总体趋势都随站点距离增大而上升。500m范围之外普遍表现为随距站点距离的增大,开发强度逐渐降低的趋势。

4.4空间布局规划

整个规划区形成“一核两轴两心多节点”的空间结构。

一核两轴:规划以高铁枢纽站构筑片区核心,功能辐射。规划商业商务、生态居住、商住混合、仓储物流四大板块,通过城市发展主轴和城市发展次轴共同构成城区基本架构。

两心多节点:在城市发展主轴南端规划的中心公园,依托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打造区域内生态休闲中心;在城市发展主轴北端构筑文化广场,通过高铁站枢纽二层平台的连接,与中心公园串联。结合区域内的次要节点,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网络。

图5 空间结构及空间整体鸟瞰图

5 结语

“青岛西站高铁商务区”的城市建设提出的圈层发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希望可以为其它高铁商务区空间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种规划的前瞻性和长期性,灵活的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多层面综合考虑,使高铁商务区的圈层布局模式切实可行。

[1]湖南千府城市设计有限公司.青岛西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2]郑德高,张晋庆.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区规划研究——以上海虹桥枢纽和嘉兴南站地区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1(10):34~38.

[3]张楠楠,徐逸伦.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3):32~36.

[4]万婷,陈志浩.基于圈层模式下的“高铁新城”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探索[J].太山西建筑,2016(1):5~6.

邹志刚(1984-),工程师,主任规划师,本科,主要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等工作。

TU984.11+3

A

2095-2066(2016)14-0135-02

2016-4-23

猜你喜欢

商务区西站圈层
打造城市新地标
——杭州西站枢纽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B站冲破圈层
青岛西站正式开通运营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青岛西站的空间价值
青岛西站站房主体封顶
全国首个“5G示范商务区”在上海启动建设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