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

2016-08-12黄辉

教师·中 2016年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高职院校

黄辉

摘 要: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难题,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响应创业教育改革号召、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实施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制、搭建课程基础平台、形成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创新教育模式、打造实战平台等多种策略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0-0117-0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响应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号召,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业教育提倡受教育者应该重视学习,具有独立工作能力以及相关的技能、社会交往能力等。创业教育于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美国在高校设立了创业教育课程,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发展,美国等众多西方国家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和成熟的体系,并对大学生的就业起到了有效的推进作用。

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毕业生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就业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背负着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艰巨使命,产生并发展于这个特定的“创业时代”。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可见,创新创业教育是化解当前高校就业难题的必经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创业教育定义为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使其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教育。科学发展观将人的全面发展摆在了重要位置,当前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社会竞争中取胜,就应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性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锻炼平台,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拓其个性,在学习中培养其创新、进取的能力,有利于高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策略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应把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摆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全局进行统筹安排。成立专门创新创业机构负责全校就业与创业教育、宣传、研究、项目实施等工作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就业与创业指导、制度建设、师资培训、建立创业导师团、指导创业大赛、创业项目孵化、创业项目的建立实施、管理等。形成有力领导、共同参与的“专兼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创新创业工作格局。

2.以课程为依托,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但仍不能脱离理论知识的依托。在西方国家,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备的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美国众多高校在教学大纲中开设了有关创业知识的必修课程,涉及了财务、管理、营销、咨询、成长、风险等基本创业知识及创业机会的选择和评估、发展战略、技术创新等更高层次的创业知识。我国高职院校应结合教学实际,根据国家总体发展目标与规划,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开发以培养基本创业素质为目标的创新创业课程及评价体系。将学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相结合,将创业基本流程、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风险管理、工商与税务法规常识等知识以课程形式加以实施,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搭建基础的创业平台。

3.政校行企联动,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高职院校以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办学理念,积极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主动融入地方产业,创建相应的地方性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实训基地,高起点构建政校行企合作育人机制,通过与当地重点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外创新创业实验基地,创建以仿真的环境、全真的流程和真实的内容为主要特色的实践教育基地,形成政校行企联动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4.创新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创业教育、创业训练、创业实战“三层递进、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根据不同年级分阶段递进式地进行创新创业意识渗透、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实战强化。通过开设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发展教育、就业指导有机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开展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实务等方面的教育;引进创业培训项目,作为选修课程,对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学生进行“精英”培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将通过“精英”培训遴选出来的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进入创业园进行实战强化,全面助推创业项目健康成长。高职院校可以将职业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作为创新教育的依托,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业理念和意识的普及,优化校园的育人环境和人才培养模式。

5.建设创业基地,打造学生创新创业实战平台

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与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不断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创业载体,结合专业组建校内创新创业基地,把基地打造成教师教学示范的场所、学生动手实践的阵地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实体。学生创业基地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开放型、市场化、专业化服务为宗旨,为师生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园区通过提供创业教育、创新信息资讯和多样化的延伸服务,全面助推创业项目健康成长。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在校内尝试了创业园项目,引导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校园创业园的建立在助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创业园的建设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好的硬件资源,将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顺利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创业团队孵化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更将以广阔的实践舞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创新创业精英!

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大众化、国际化背景下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选项之一。

参考文献:

彭伯涛,刘东卫.国外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及启示.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3).

付丽和.普通高校创业教育现状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刘 琳.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高职院校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