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探讨
2016-08-12古丽更娜
古丽更娜
摘 要:少数民族高职教学是少数民族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批具有双语应用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则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文章从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课程设计入手,分析了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0-0098-02
少数民族高职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则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汉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中,科学进行课程设置和开发,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也显得非常重要。优化汉语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体系构建,是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的关键。
一、少数民族高职汉语课程设计与开发
工作和社会发展是高职汉语教学课程设置的主要导向因素,以职业任务和过程为导向,少数民族高职汉语课程中设置了许多与职业工作任务有关的教学单元,不过,整体来看,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课程与少数民族本科教学课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两者的差异更多体现在课程构成要素和特征上。如少数民族本科汉语教学课程目的和主要内容分别是“掌握事实性的知识”和“在具体的学科中传授学科知识”,而高职汉语教学课程目标和主要内容则是“获取综合职业能力”和“在具体的职业工作情景中教学生学习如何工作”。可以说,高职汉语教学课程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实践、职业工作任务,关注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汉语能力的同步发展,这也决定了少数民族高职汉语课程设计必须具有适应性、实践性、双重性等特征,决定了高职汉语教学与评价必须将校内、校外双重因素统一起来,施行具有双重标准。
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课程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综合能力目标模式、基于工作过程模式和真实工作情景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高职汉语教学课程建设要从以下几点着手:①明确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目标。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综合职业能力,夯实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基础。②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尽量通过真实的职业情景来提高学生学习领域知识与工作领域知识的转换能力。③以职业资格研究确保职业分析的质量。在职业资格研究中,将生产过程分析、教学设计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门类,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结构,优化汉语教学的教育性、实用性。④按照职业成长确定课程序列。汉语教学与学生职业成长一样,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课程构建也必须按照学生职业成长这一逻辑顺序来进行。这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关注工学整合式学习环境建设,购置更多有利于汉语教学实施的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并以过程控制为重点构建教学评价体系,为汉语教学提供有利条件。
二、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和课程建设问题
许多高职院校在汉语教学专业建设上,都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不能根据地方实际和社会职业发展需求进行教学调研,对教材建设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都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都以就业导向的职业基础课程为主,内容则以任务型项目教学为主,缺少岗位定学模块教学和情景仿真教学,汉语教学实验、实训、实习一体化模式尚未确立。
2.教师问题
少数民族高职教育发展、汉语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努力,高职汉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极高,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还要有实际生产的感性知识,对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特定职业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还要能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汉语教学。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在办学方面都存在经费短缺、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由于工资、编制和待遇等问题,许多高职汉语教师都离职转行,汉语教师数量越来越少。
3.学生素质问题
少数民族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中职应往届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一些在职从业人员,许多学生的理论基础天生薄弱,加上年纪大、可塑性差,许多学生即便经过长期学习能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但是,汉语提高空间不大。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很难保证汉语课堂教学与实际训练都能如期进行,也无法保证所有的学员都能通过汉语教学提高汉语听、说、读、写能力。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也是只关注做题,不注重汉语交际能力训练和技术职能练习,因此,他们常常会因为发音不准、不理解汉语文化与背景知识而致使自身汉语能力难以提升。
三、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策略
1.加强课程建设,改革现有教学模式
少数民族高职院校要加大基于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汉语课程开发力度,按照现代社会对从业者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科学把握汉语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课时的比例,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规范汉语课程教学。
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以岗位分析和能力训练为主开发更多汉语专业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机会,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学生顶岗实践等开放式教学方式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2.选择合适的教材,强化基础教学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实现的根本。高职院校在教材选择上,要根据学生能力层次和特点及教师意见,选择内容丰富、形式简洁生动的教材,确保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非常贴近,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教师则要结合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整体把握,了解哪些是需要着重强调的基础知识,哪些是智慧性知识,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遵循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汉语听说读写基础教育,加强听写和速记训练,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使用功能,将语言学习、文化渗透和语言知识运用结合起来,通过群体参与活动和交际任务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3.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在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学生和教学现代化的角度出发优化课堂结构,还要采用多样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这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深挖教材中可以进行趣味性教学和竞争性学习的内容,通过趣味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改革促使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进入了发展关键时期,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实际情况,增加少数民族高职教师编制,有效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少数民族高职院校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招聘更多优秀的双语教师,严把教师质量关,一方面与内地院校携手开办培训班,加大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此外,高职院校还要按照开放性教学要求,安排教师到用人单位顶岗实践,同时适当增加行业专家、兼职教师在汉语教师队伍中的比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汉语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高会成.汉语教学与少数民族高职教育.新疆职工大学学报,1996,(2):13—16.
姚晓红.新疆少数民族高职汉语教学探析.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53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