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心

2016-08-12冯沅君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17期

点击

冯沅君是个女中豪杰,早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科读书时,就以豪放无畏而闻名。其文也如其人,沈从文曾赞其文风“雄强泼辣”。这篇散文大写意、远视角的写法无不与她的个性有关,因而显得大气。

十时改乘正太车西行,雨益大,雾益厚。凭窗望去,只见远山近村都隐入虚无的境界,依稀古代神话中所说的阆苑蓬岛。

这种迷离的景物,在自然的美中最称蕴藉,较之天朗气清时所见者,格外美妙。沿道多植杨柳,长条婆娑,把它们上面的水珠送到我们的襟袖间,顿添了无限凉意。车上烟囱所喷的烟气缭绕于道侧林木间,云雾似的把它们上下隔绝;行人到此,也自疑置身云端,学古列子御风而行。行愈西,山愈深,两崖土石皆作赭色,至娘子关附近,始作青色。在这些岩崖上,多有碧藤绿萝、野花、小草来点缀,甚至倒垂下来,宛如峰峦的流苏。由石家庄到太原,因必横贯太行山脉,故铁道随山旋转;有时车行两悬崖间,石树掩蔽,不见日影;有时蛇行绝壁侧,旁临深壑。壑中溪流泠泠成韵,绝壁则拔地参天,使人望而生畏。娘子关附近,风物尤奇妙。山势既较他处峻险,溪水亦异常曲折澄澈。崖岸绿树倒垂,掩映溪面,水光树色,幻成一片碧琉璃。其遇乱石阻迸时,即变为急湍,浪花怒溅,如冰凿雪积,农人就急湍作水打磨,茅亭临水上,亦饶致趣。或有三五行人,骑驴乱流而渡,水鸟即骞然掠波飞去……

到孝感时,天忽下雨了,但这阵微雨却使自然的美增色不少。

我爱雨,赞美雨。我以为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的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给我们的视觉的刺激太强;这种过分的刺激,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只有阴雨时或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甚或轮廓也迷离了,我们的心弦便也因之弛缓下去。

在此外静内闲的境地,我们可以微微地喜悦,轻轻地惆怅,悠然,怡然,物我都冥合了,都诗化了。简单地说,日光下的景物是散文的,只能使我们兴奋;雨中月下的景是诗的,它能使我们遐想、幽思。

转就实际说罢,你看那些田间的农人们,他们都披着蓑衣,戴雨帽,伛偻着插秧或薅草;这样奇怪的雨帽,连他们的头和身子都遮着了。他们的目前憧憬着来日的千仓万箱的收获,哪顾及现在的斜风细雨。他们对于职务这样的忍耐,他们的态度这样的闲暇,他们的生活这样的和真美的自然接近,这样的诚朴的静美,岂是纸迷金醉的都市人所能领略其万一。

潇潇梅雨,滔滔浊流,我们携着半湿的行李由汉口渡江到武昌去。汉口的洋楼,武昌的城堞,汉阳的烟树,四望都是迷离,迷离;自身所切实感到的,只有颠簸不已的舟儿,入舱扑人的风雨,船首船尾,前仆后继,与天相接的波涛。这是江心呀!危险而雄壮的江心!

我在个旅馆里养病,旅馆作病院听来未免离奇,但就实际上论,这个所在确可以养病。它的后面有座小花园,据说是当代某诗人所建造的。园内有方的鱼池,有面面玲珑的水榭,有矮松或冬青之类夹植在小道边,有矮树所围成的圃,有太湖石,有芭蕉、玫瑰等。园的四周除一面是墙外,余皆精雅的小斋、轩敞的大厅和水榭。我住的房子是坐东向西的小斋。房内粗粗有几样家具。窗外的席棚,可遮蔽回光返照的太阳。由窗南望可见水榭的北面,北望可见隔墙的柳树,西望便是大厅。这些榭和斋虽未必全是空的,但这些住客似都深居简出,纵然有时望见了对面廊下的客人,也因为院子太寥廓之故,觉得他们如在天末,是和我不相干的。在这里,嘈杂的市声固然难听到,就是旅馆前部唱戏声、拉弦子声、呼唤茶房声……似也震动不破这园内的寂静的场面。这种地僻境幽、窗明几净的所在,固然宜于养病,但同时它也善于酝酿寂寞。我一个人静静地坐一刻,昏昏地睡一刻,看着成盘的香一圈一圈地烧成了灰,窗上的日影渐渐由斜而正,由正而斜,还看不见一个相识的面孔,听不见一声熟悉的语言。这个沉没在寂寞的海中的我,早将平日厌恶喧哗的性儿消磨净尽,渴望着朋友们来探问;我不要挚友,不要成群的来,不要他多说话,只要个相识的人的一颦一笑。

“春水碧于天”“一池春水碧于罗”,江南的水本自可爱,但西湖的水又似与江南的水不同。她的颜色是那样绿,绿而有光泽;她的波面是那样平静,逶逶迤迤,说不尽的温柔闲适。她仿佛一位大家闺秀,虽有些不遂心,也不对人使脾气,不过眉黛轻颦而已,而这种轻颦的姿态,却能增进她的温柔。啊,“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纹愁,融融泄泄,东风无力,欲绉还休。”这种细风光的妙语,虽非为西湖而写,却写出西湖的灵魂了。

到葛岭时,天已黄昏了,暗中攀登,勉强走到抱扑庐前。他人到葛岭观日出,我们却在此观灯火中的杭州。西湖诸山林木甚繁盛,葛岭的树尤多。黄昏中由树叶隙里远望灯火辉煌的彼岸,一灯如一明珠;这些明珠缀成的有璎珞,有游龙,有宝塔……

饭后泛舟湖中,到平湖秋月去。是时月刚从东方升起,尚未到中天,清辉斜射湖面,漾成一道金光,涟漪微动,金光也因之忽聚忽散。平湖秋月只是湖中一个小岛,岛上几椽小楼,破敝得仅蔽风雨。若白昼来游,恐怕人人都要望望然而去之。可是清夜来此玩月,确不愧为西湖名胜之一。月夜原是神秘的,幽静的,凄清的,所以与其在歌吹喧阗、灯火辉煌的地方玩月,无宁在寂寥无人、幽暗阒静的所在。幽暗可以衬出月色皎洁,阒静可使观者的精神舒缓,与月冥合。平湖秋月的妙处,便是树多。树多即可增进幽暗,换句话说,就是此地能造成分外皎洁的月色。试想在这黑洞洞、四面又都是烟波渺茫的地方,望着水似的长空嵌着一轮明月,怎能不感到月色分外晶莹,水天分外寥廓?我们大家或坐在树下促膝谈心,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独立小石桥上对月凝思。“年年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忽然有人凄然地念着,其声清切,如出金石,林木的枝柯似都为之颤动了。由平湖秋月登舟,过锦带桥,到断桥泊着。我们都到桥上步月。此时月已到中天,湖面的万道金光,竟变成一点明珠。回望葛岭,南屏诸山,只能于烟波深处得仿佛。整个西湖都浸在月华中了。

在如矢如砥的马路旁,耸立着枝叶茂密的树木,在枝叶茂密的树木中,透出星般的灯光。望去,路愈远愈窄,树愈远愈密,天愈远愈低;路、树、天的尽处,毗连处,渲染着一抹暮霞。

(选自《清音》,有删改)

选文二

点击

范长江的这篇《匆离额济纳》是游记类散文,作者巧妙地以游踪为线索,将所到之处的见、感、知、想,鲜明生动地记叙下来,历史沿革、民族往来、山川景物及当时的百姓的困苦,都有深刻表现。作者在笔法上独具一格、自成一体,将概括叙述与生动的描写、具体说明分析结合起来,条分缕析,脉络清楚。作者在行文中,形象地融入色彩奇异的风土人情,使文章妙趣横生。

骑骆驼作沙漠长征,在我尚为第一次。

戈壁中无鲜明的道路,只是望着山头走,走过一个山头,又望着另外山头,作为前进的指针。

一片戈壁盆地的中心,沙地上存留着灰白色的细泥沉淀块,整个来说,这些沉淀泥块,已经破碎了。远远看去,还保存着蜂巢式的平面。假如回到若干万万年以前,戈壁正是碧蓝海底的平沙,我们如果坐在探海器里,沉坠到汪洋的中心,那时可能遇到许多鲨鱼,乌贼,珊瑚之类,隔着玻璃我们可以和许多水栖动物见面。可惜我迟生了若干万万年,沧海已成荒漠,风沙而外,所余的只有极少的古海征候了。

途次,常遇成堆的白骨,狼藉戈壁中,盖为过去横渡沙漠而牺牲之骆驼。骆驼本生于沙漠,其所恃以生者,以其能食各种杂草,有水囊可以蓄水,有驼峰可以耐饥,故能纵横大漠,独傲群兽。待其一定时期经过之后,一代之生命即告结束,黄沙广漠,即为此漠上英雄白骨之陈列所。过去若干代如此,今后若干代亦莫不如此,此盖为骆驼生存史之本质。然而我们所骑未死骆驼,对于彼等先代之白骨,仍时现惊避之行动。是盖有惧于“死”。生物必不能不死。

而生物皆不欲死,此生物之所以特奇也。

午后走过了一个十数里的大沙窝区,黄昏后又走进另一沙窝,我有点不愿意走,一方面是骑驼骑得饿了,一方面是恐怕走进沙窝,夜间走不出来。但是老杜告诉我,苏牧羊的意思是再过了这片沙窝才住下,过了沙窝有草可以喂骆驼,沙里没有办法。我当然只好听话。天是慢慢由太阳的世界走入月亮的世界。朦胧的月光射在紧密的沙浪上,半明半暗的浪头,无尽地绵连着,起伏着,四望都是茫茫。五匹骆驼在苏牧羊领导之下,转来转去,浮沉在沙浪之中,飘荡,飘荡,到嫦娥小姐都有休息的意思了,我们仍没有发现沙海的边沿。看苏牧羊东张西望的神气,无疑的是迷路了!既然丧失了方向,也只好暂时找地住了下来。沙里无水无草,因为沙是松的,帐幕也立不起来,草率地烧些茶吃,我们就露天睡在沙上了。

仰面看到明月和星光,她们陪着我们,她们的态度非常温和活泼,似乎有几分嘲笑人类,笑人类的活动太迟缓,太小气,太自私,太白费气力,因为她们想来,人类正当的生活期,应该是集中所有的力量,克服自然界,增加全人类的享受,现在还停滞在民族压迫民族,阶级压迫阶级,事业压迫事业,个人倾轧个人的时期,人类的进步太慢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现尚拼命提倡压迫弱小民族,说是“传播文化”,这完全是开人类历史的倒车,在她们看来,是更加可笑了。

细想我们这一小队的构成,其中包含重要的政治原理,我为了生活上某部分工作需要,须由额济纳走阿拉善,然而我自己没有走沙漠的经验和准备,所以以一定代价,雇蒙古人之有此经验和准备者,来作我达成这一任务上的指导。用政党政治的国家来说,我是人民,蒙古喇嘛是当权的政党,他们在领导的过程中,当然要以我的利益为前提,以他们的经验,在茫茫的戈壁中,引导我前进。在技术领导上,我当然服从。但是有两点,我是不能不注意的:第一,他们是否忠忠实实地在走路;第二,我自己应有一个根本的方向,从大处看他们走得对不对。所以如果他们在半途停顿,另外作他们自己的打算,我们应该加以干涉,如果走的方向,觉得不对,应该提出质问,这是人民的制裁权和言论自由权。也许因为地势气候等关系,要走一段反乎平常方向的道路,也许一时有错误,我们不能干涉太严,不过我们最后的制裁权是不能放弃的。在一党专政的国家,甚至在古代君主专政时代,情形比较危险,他们未上台时,总是些“吊民伐罪”“解除民众痛苦”的口号,上台以后,大权在握,问题倒有些麻烦。因为他们不但要有高明的政治技术(大智),而且要有很好的政治道德(大仁),否则自私自利,恃势横行,完全违反民众利益,民众辛辛苦苦捧上台的力量,即刻成为大家最头痛的东西。阿斗要不是遇到光明磊落的诸葛亮,老早被人当猪仔卖了。

人民没有政权的国家,前途不会光明的。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一、思想内容上

《清音》由几个断片连缀而成。据文中记述的内容来推测,作者记录的是一次远行,出发点可能是北平,途经太原、孝感、武昌、西湖等地。作者没有采取流水账式的写法,将沿途景致逐一写来,而是选写了那些能激发出自己审美情趣的景色。每个断片只记一景,内容或多或少,篇幅不限、伸缩自如,形式活泼自由,然而合成起来则成为一幅完整的《清音》出游图。

《匆离额济纳》一文,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理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在即,是奋起抵抗以保家卫国还是屈膝投降而甘当亡国奴,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做出的抉择。骆驼精神包含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自信心,这种精神正是当时面临抗战的中华民族所必需的。

二、艺术手法上

《清音》采用大写意的描写手法,追求诗的意境之营造。作者取景角度大多是中远景,无论写高山深壑还是写亭院楼台,无论是广袤辽阔的北方还是细腻秀丽的南方,都是以遥眺、远视来摄取所要描写的景致。因此,耸立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幅全景图,富于层次立体感。即使小园小斋、一草一木,也极少用工笔精绘细描,给人以蓬勃气势或迷离景象。这种大写意手法又融入她所熟稔的古典诗词意境营造术,因而整篇文章有了一种博大辽阔的气势和诗情画意。

这一帧帧山水画中,处处可见作者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她的豪放刚毅中不乏女子的婉约柔美,因而也形成其审美情趣。细细品味这篇游记,不难发现作者爱水不喜山、爱雨不喜阳、爱清夜不喜白昼、爱迷离、朦胧不喜明朗、直露……

《匆离额济纳》中提到了“沙漠之舟”的骆驼,通过作者的叙述,一股悲壮苍凉之感跃然纸上,同时也涌上我们的心头。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生存和自由,为了抗击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不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是难以成功的,但是再大的牺牲也是必须付出的,所以说这也是中华民族“生存之本质”。接着写到了自己晚上观月的情形,通过观月联想到人类社会与之形成的巨大反差,强烈地抨击了那个不平等的世界,表达了作者热爱和平并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作者写到这里并没有止笔,而是在茫茫戈壁滩上,以他们一行四人“这一小队的构成”,联想到国家政治原理,从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一个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