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洋外孙与洋外媳“斗法”
2016-08-11陈柏清
陈柏清
2014年陪姐姐去了一次美国,看望姐姐的儿子———我的外甥和他的洋媳妇,还有可爱的小外孙四岁的乔治。这次美国之行主要是受外甥之邀,外甥除了担心自己母亲出这么远的门是否应付得了,还有一个目的,来之前他跟我电话交代,美国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国内是不一样的,他担心母亲会和妻子苏珊在这个问题上有东西方认识上的差异,从而造成不愉快,而我则是去安抚他母亲的最好人选了。既然私下接了这个任务,何况外甥和我从小一起玩大的,感情没得说,因此我处处事情上都留意。半年下来,我总结出一句话:对美国的家庭教育,别的人最好的位置,就是旁观,即使是长辈,也不要插手,这是美国家长的底线。
到美国的第二天,就发生了一件给我印象深刻的事儿。周一的早晨,乔治吃好饭,穿好衣服由苏珊送去社区内的校车站坐车去幼儿园,苏珊刚进门,姐姐就惊呼着从厨房跑了出来,我和苏珊紧张地看过去,姐姐手里拿着一只硬纸卡和塑料片做的小帆船。原来乔治走得匆忙,把家庭作业,自己做的小帆船忘在了桌子上,“哎呀,孩子一定被老师批了,赶紧给送去吧!”姐姐边说边去房间穿外套,苏珊示意我说:“阿姨,不要让妈妈那样做!”尽管我不明白为什么苏珊不许姐姐那样做,但是我看见她的表情很认真,想起外甥的交代,我只好去姐姐房间劝止了她。晚上放学回来,果不其然,乔治很不开心,他说同学们拿着帆船在水池里演练的时候,他只好独自坐在一旁。苏珊接口说道“那么下次你不会再忘记了吧?”乔治很认真地点了点头。自那以后,乔治真的再没有把东西忘在家过。我同事的女儿上小学了,经常忘记带作业,然后打电话给同事,同事就放下工作送过去,还要忍受女儿抱怨没有帮她想着,前后对比,相差就太大了。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朋友式的,这种平等也包括子女与父母互相的要求与对待上。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他们永远只会教孩子如何做,而不是帮他们甚至代他们做,教会孩子知道承担责任,这本身就是一种尊重。
美国家长和孩子这种平等式相处还表现在与孩子心灵共通,他们不会用一种大人的、有别于孩子的眼光和思维去与孩子交流。我们去的第二周,有一天外甥下班带了一些小木板回来,然后就听见他高声喊乔治,父子俩手牵着手去了地下室,没一会儿就听见里面“乒乒乓乓”响,我和姐姐四目相对,想不明白他们两个在捣什么鬼。不一会,乔治欢笑着从地下室跑出来了,后面跟着笑呵呵的我外甥。再一看,乔治手里拎着个小凳子,他一进屋就喊妈妈奶奶和姨婆,说,“我们要玩一个游戏了!”苏珊正在准备晚餐,听见乔治呼喊,便放下手里的活,跑到客厅里来,乔治把小凳子往客厅中间一放,让我们排好队,然后说:“我们要开始玩抢凳子的游戏了!”原来前几天乔治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抢座位游戏,觉得没玩尽兴,就和爸爸说起,外甥便买了木板工具做了一个类似的小板凳,给孩子玩游戏用。外甥和苏珊与乔治为了能坐到板凳,你推我挤,滚作一团,玩得非常投入,一开始姐姐还觉得自己是奶奶,放不开,后来看见大家都玩得很认真,一点也不会因为乔治是小孩子,就特意让着他,便也开心地玩起来。我觉得国内的家长很多陪孩子玩游戏,都是象征性的,不能真正融入,他们更多的是陪伴,看护的意味更浓,并不是真正地和他们做游戏,而美国的家长不同,他们会把心真正地放回童年,和孩子一样融进他们的世界里去。这是与孩子进行心灵交流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在孩子的眼中,能一起玩才算是朋友。
美国家长还有一点做得好,那就是和孩子之间这种爱的分寸感,既有足够的爱护,但也有原则,这样才不会溺爱。有一个周末,苏珊在院子里的小花园浇花,临时回房间接电话,小乔治顺手拿起水龙头浇向正在小花园里奔跑的小狗皮皮,皮皮被浇得乱窜,乔治觉得很好玩,于是水柱追着皮皮到处喷射,把一丛正在开放的玫瑰花都打落了。苏珊出来看见,连忙喝止,可是小乔治正玩得开心,哪听得进去,仍咯咯笑着到处喷,苏珊便跑过去,夺下水龙头说:“因为你破坏了玫瑰花,而且造成水浪费,罚你一星期不许在花园里出现。”小乔治边跑边大声说:“不出现就不出现!”我和姐姐以为苏珊不过是说说,因为乔治特别喜欢踢球,每天晚饭后都会在花园里踢一会足球,而苏珊和我的外甥也很支持他踢球,第二天当乔治抱着足球要进花园时,苏珊阻止了他,乔治只好回了房间。我和姐姐都觉得苏珊还在气头上,过两天就好了,可是到了第三天,苏珊还不允许乔治进花园,乔治抱着皮球坐在台阶上,羡慕地看着皮皮在花园里欢快地奔跑,可怜巴巴地说:“妈妈,我可以进去玩一会吗?”“不可以。”苏珊毫不含糊。直到第七天,苏珊才允许乔治进花园,乔治开心地从台阶上一跃而下。我想在这七天乔治眼巴巴坐在台阶上的时候,一定已经想明白了,对于大人的正确决定,应该怎么做。国内家长很难做到这样,他们往往朝令夕改,家里几个人对于孩子教育问题是齐上阵,往往还乱成一锅粥,妈妈管,奶奶拦,有时再加上一个姥姥。我表妹家小孩乱花钱,表妹罚他一星期没有零用钱,早晨刚说完,晚上孩子就抱一个变形金刚回来。问他钱哪来的,他说奶奶给的,表妹有心跟婆婆理论,可老公又不乐意了,妈妈给孩子点钱,咱们大呼小叫的,好吗?弄得表妹也没法了。
小孩子天生都是外交家,很擅长从大人的管理中找到缝隙,从而瓦解你的束缚。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家里的成员可以提出建议,但在其中一个家长教育孩子时,既不要插手,也不要插嘴,这样才能令行禁止。与孩子相处时,要把握好分寸,既爱护又能真心把他们当朋友,而不是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把他们作为实现你理想的工具。你的爱被加了后缀的时候,既赢不了孩子的爱戴,最后你也很无奈,那样孩子也累,你也累,身体力行,告诉他们如何正确地活着,并与他们一起追逐梦想,我觉得这就够了。在这一点上,我承认,美国家长做得更好。
(责编 孙礼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