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应用研究

2016-08-11许燕邱赛琴麦银得洪凯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0期
关键词:品管圈应用研究

许燕+邱赛琴+麦银得+洪凯彬

【摘要】 目的 观察品管圈(QCC)在预防术中低体温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5月行腹腔镜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 选取2015年6~8月行腹腔镜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不给予QCC活动, 实验组给予QCC活动。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士认识不足、术中输注冷液体、手术室温度不恒定的目标达成率分别为96.0%、96.0%、92.0%。实验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18.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P<0.01)。实验组的护士认识不足、术中输注冷液体、手术室温度不恒定、保暖设备缺乏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QCC对于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品管圈;术中低体温;应用研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197

人体的核心温度正常范围为36.5~37.5℃, 通常将34.0~

36.4℃时称之为轻度低体温。正常情况下, 体温的维持是产热和散热2个过程的动态平衡[1]。在麻醉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 围手术期机体的产热过程被抑制, 散热增加, 体温调节机制被破坏, 导致患者普遍存在体温下降现象, 轻度低体温的发生率为50%~70%[2]。有研究发现, 在常规手术中, 患者的体温往往<36℃。这不仅使患者在手术后易出现寒战、肢体发凉、麻木等不舒适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能使患者心血管系统和凝血功能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使患者的围手术期风险增高, 影响预后, 延长住院日, 增加经济负担[2]。本组研究通过QCC在术中低体温的应用, 能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减少围术期低体温等并发症的发生。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5月行腹腔镜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 选取2015年6~8月行腹腔镜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年龄≥20岁;包括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直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贲门癌根治术等。

1. 2 方法 对照组不给予QCC活动, 实验组给予QCC活动。活动遵循QCC的基本步骤。通过QCC的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对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发生进行分析, 从人员、环境、手术、制度流程等方面拟定出更为合理的改进措施, 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确保患者术中安全。在QCC具体实施过程中, 应通过脑力激荡激发圈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使圈员的自我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1. 2. 1 组圈 手术室自发组建了10人的QCC小组, 其中包括辅导员、圈长和圈员。通过投票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手术室护士长1人担任辅导员, 手术室专科组长1人担任圈长。通过组员讨论民主投票决定本次的圈名为“温暖圈”。

1. 2. 2 主题选定 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最终将“术中患者低体温的预防”定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 2. 3 活动计划与拟定 根据术中患者低体温的预防的内容, 由圈长和各圈员一起制定本次活动步骤, 大概的活动计划为:第1个月确定主题, 拟定活动计划;第2个月设定目标;第3~4个月把握现状及要因分析;第5个月对策的拟定;第6~8月对策实施;第9~10个月确定效果并进行评价;第11~12个月制定标准化措施并对后续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1. 2. 4 把握现状及要因分析 通过对患者低体温发生情况的了解, 结合目前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主要有四方面因素:人员因素、环境因素、制度因素、手术因素, 通过脑力激荡的方法对上述因素, 圈员从这四方面展开讨论后绘制鱼骨图(见图1)对影响患者低体温的因素进行特性要因分析。

1. 2. 5 效果的确认 通过QCC活动对护士认识不足, 术中输注冷液体, 手术室温度不恒定这三方面原因进行统计并与所预定目标值进行比较, 降低了护士认识不足, 术中输注液体, 手术室温度不恒定引起的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发生。QCC活动后改进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达到了目标。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QCC活动改进低体温发生的质量效果 经过QCC活动, 实验组护士认识不足、术中输注冷液体、手术室温度不恒定的目标达成率分别为96.0%(48例)、96.0%(48例)、92.0%(46例);进步率分别为44.0%、50.0%、60.0%。本活动总体的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分别为96.0%和52.0%。

2. 2 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18.0%(9例),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20例)(P<0.01)。实验组的护士认识不足、术中输注冷液体、手术室温度不恒定、保暖设备缺乏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人员缺乏、保温流程不规范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品管圈的广泛使用, 在临床护理中推行品管圈活动, 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效果[3]。

本活动中, 实验组圈员的QCC品管方法、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责任心、积极性、专业知识、护理质量意识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组。说明品管圈活动在护理人员中开展可行, 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自身综合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性,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但仍存在不足和改进之处, 因此必须对圈员加强培训, 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和实践相结合, 才能取得收获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673-674.

[2] 刘小颖, 吴新民.围手术期低体温.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 23(9):712-714.

[3] 章飞雪, 于燕燕, 徐枝楼, 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2):127-130.

[收稿日期:2016-03-31]

猜你喜欢

品管圈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