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干预

2016-08-11董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董慧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50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针对其病症特点进行临床护理干预, 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50例患者中, 有1例患者因为突发心跳骤停, 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5例患者行冠脉搭桥的治疗, 剩余44例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以后, 都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 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178

近年来, 医学技术飞速发展, 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冠脉介入治疗(PCI)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尽可能在心肌梗死发生以后的最短时间内疏通闭塞冠脉, 保护患者心脏的功能、挽救患者坏死的心肌, 限制梗死的范围。冠脉介入治疗主要包含支架置入手术与经皮冠脉成型手术(PTCA), 其中经皮腔内冠脉的成形手术应用时间比较早。本文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 其中男30例, 女20例, 年龄20~78岁, 平均年龄(55.00±7.67)岁。

1. 2 护理

1. 2. 1 术前护理 ①心理准备。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有剧烈的疼痛, 会有濒死感, 有焦虑与恐惧等负性心理, 这些情绪容易导致患者血压不断升高, 加快患者的心率, 使患者产生烦躁感, 加大心肌的耗氧量, 导致心肌血管出现痉挛, 加重缺血的症状。所以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倾听患者倾诉, 让患者释放自己的情绪, 然后按照患者文化层次使用恰当语言安慰患者。②患者方面的准备。患者在术前应该口服适量的抗凝药物, 即0.3 g阿司匹林, 300 mg氯吡格雷, 在手术前30 min肌内注射10 mg地西泮, 20 g异丙嗪。护理人员还要询问患者有没有药物过敏史、旁路移植的病史等;在手术前患者应该将膀胱排空, 防止术后出现排尿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行尿常规以及血常规的检查。

1. 2. 2 术后护理 ①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术后转入重症病房时,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将心电监护接通。护理人员还要观察患者术后有没有心绞痛, 如果有该症状, 需要及时进行心电图复查, 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人员要实时观察患者有没有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②穿刺部位观察。在术后, 护理人员应该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 经股动脉穿刺患者应采取平卧位, 自然外展或者是伸直, 局部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的包扎, 用盐袋压迫4~6 h, 严密观察患者动脉穿刺位置有没有足背动脉搏动、渗血、血肿的情况, 同时准备相关抢救的物品。此外, 护理人员还要密切观察患者肢体温度以及皮肤颜色;防止患者因为恶心呕吐、咳嗽、用力大便以及打喷嚏增加腹压, 导致穿刺部位受压。护理人员还要重视患者局部皮肤的保护, 避免发生张力性的水疱, 嘱咐患者多喝水, 在必要时按照医嘱进行补液。③抗凝期间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全面了解抗凝剂使用剂量, 掌握使用的方式;在抗凝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没有发生颅内出血、内脏出血等情况, 观察患者大小便的颜色。护理人员每天应该为患者做1次尿常规的检查, 在必要时, 做便潜血的检查。

1. 2. 3 并发症护理 ①亚急性的血栓。在支架植入2-4天以后, 患者容易并发亚急性的血栓, 所以为了避免冠脉内血栓的形成, 术后需要进行抗凝的治疗。②严密观察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心律失常是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室性心动与室颤过快的发生率大约是2%、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是0.9%。因此, 需要护理人员实时观察患者心电图的情况, 如实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变化。③心肌再梗死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有没有发生心前区的疼痛情况, 如果出现这种症状, 需要及时进行检查救治。④造影剂的反应。目前, 造影剂引起反应原因还不清楚, 症状和过敏反应比较相似, 其症状与过敏性反应相似, 例如喉头水肿、荨麻疹、打喷嚏与咳嗽等。因此, 手术结束以后,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呼吸、心电图与血压等, 如果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需要考虑过敏性的休克可能性。

2 结果

50例患者中, 有1例患者因为突发心跳骤停, 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5例患者行冠脉搭桥的治疗, 剩余44例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以后, 都获得满意的效果。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脉持续性、急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 临床上大部分患者伴有持久而剧烈的胸骨后疼痛, 硝酸酯类的药物或者是休息无法彻底治愈[1]。现阶段临床上主要使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使患者梗死部位血管迅速的重建, 将梗死面积缩小, 减小心肌梗死发生率。并且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已经有较长的应用历程, 经临床实践证明, 这种技术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以及生存质量[2]。本次研究发现, 50例患者中, 有1例患者因为突发心跳骤停, 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5例患者行冠脉搭桥的治疗, 剩余44例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以后, 都获得满意的效果, 这与张继红等[3]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 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霞, 刘一卓, 彭淑华.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实施效果.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14(12):3479-3478.

[2] 汤爱红, 金卫凤.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在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3(8):24-25.

[3] 张继红, 朱爱红. 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 河北医药, 2013, 35(5):792-793.

[收稿日期:2016-03-28]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