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6-08-11雷伟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0期
关键词:甲氨蝶呤宫外孕米非司酮

雷伟娜

【摘要】 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患者的疗效。方法 163例宫外孕治疗患者, 根据不同的治疗药物分为对照组(76例)与研究组(87例)。对照组单纯予以米非司酮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盆腔包块消失和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时间。结果 研究组盆腔包块消失和血β-HCG转阴时间分别为(18.12±6.23)、(16.12±6.01)d均短于对照组的(31.85±10.70)、(28.51±8.41)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61、10.918, 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可有效减少盆腔包块消失和血β-HCG转阴的时间并提高治疗效果, 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宫外孕;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109

孕卵在女性子宫腔外的任何子宫部位着床均称为异位性妊娠, 又名宫外孕。根据不同着床部位, 有宫颈妊娠、腹腔妊娠、卵巢妊娠及子宫残角处妊娠, 宫外孕患者中较为常见的异位妊娠是输卵管妊娠, 约占85%以上[1]。为探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临床疗效及盆腔包块消失和血β-HCG转阴时间的影响, 本研究就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本院接受宫外孕治疗的163例患者, 根据不同的治疗药物分为对照组(76例)与研究组(87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 平均年龄(28.51±3.61)岁, 停经时间37~59 d, 平均停经时间(48.61±

3.04)d;研究组年龄23~38岁, 平均年龄(26.24±2.25)岁, 停经时间37~59 d, 平均停经时间(48.02±3.1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365)治疗, 55 mg/次, 3次/d, 持续治疗1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 首次注射55 mg甲氨蝶呤, 3 d后复查血β-HCG, 若下降未超过60%需再次注射55 mg甲氨蝶呤, 同时给予抗炎利尿和护胃保肝对症治疗;之后每4天检验1次血β-HCG, 3周后再行1次复查。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盆腔包块消失时间和血β-HCG转阴时间及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治疗后女性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检验血β-HCG降到正常水平, B超显示盆腔包块消失;有效:临床症状逐渐好转, 检验血β-HCG降到550 IU/L以下, B超显示盆腔包块缩小但并未消失;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 检验血β-HCG下降并不明显, B超显示盆腔包块无显著缩小。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盆腔包块消失和血β-HCG转阴时间对比 研究组盆腔包块消失和血β-HCG转阴时间分别为(18.12±6.23)、(16.12±6.01)d, 均短于对照组的(31.85±10.70)、(28.51±8.41)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61、10.918, P<0.05)。

2. 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显效49例(56.32%)、有效33例(37.93%)、无效5例(5.75%), 总有效率为94.25%, 均优于对照组27例(35.53%)、30例(39.47%)、19例(25.00%), 总有效率为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5, P<0.05)。

3 讨论

受精卵正着床户于子宫腔内为正常妊娠即宫内孕, 而孕卵于子宫腔以外部位着床并发育生长即异位妊娠, 又称宫外孕。宫外孕是常见的妇科急腹症, 主要是指发生于子宫以外所有妊娠, 而异位妊娠还包括公角妊娠、宫颈妊娠及子宫肌壁妊娠, 进而异位妊娠含义更广, 并被妇产医学界接受[3]。为明确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药物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就药物疗效予以回顾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盆腔包块消失时间和血β-HCG转阴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提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药物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盆腔包块消失时间和血β-HCG转阴时间。分析原因可能与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药物治疗宫外孕有关:①米非司酮属于受体抗孕酮性激素, 可通过蜕膜胚囊坏死萎缩或绒毛组织逐渐变性溶解, 终止中早期妊娠而增加引产死胎时的临床疗效[4]。②米非司酮属于孕激素压制剂, 具有压制孕酮素的作用, 可使子宫妊娠胚胎逐渐变性坏死成叶酸相似物, 有效压制二氢酸还原酶壁活性。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提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原因可能:①甲氨蝶呤属于叶酸压制剂, 能有效阻断体内核酸合成, 具有压制细胞繁殖的作用, 并使宫腔胚胎组织逐渐变性坏死, 最终造成胚胎死亡。②甲氨蝶呤能与二氢叶酸相结合并还原酶, 让其活性失去, 从而干扰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及蛋白质合成, 压制胚胎细胞滋养增生并破坏绒毛, 最后形成胚胎死亡。两药联合使用可发挥高协同作用, 有效杀死妊娠胚胎[5]。关于两组患者的远期效果情况, 有待临床进一步的研究予以证实。

综上所述, 宫外孕患者行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药物治疗不仅能有效减少盆腔包块消失时间和血β-HCG转阴时间, 而且还能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庆柏, 王爱珍. 宫外孕协定方联合西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探究. 陕西中医, 2015(9):1169-1170.

[2] 张佃云, 褚树枝. 中药联合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8):855-857.

[3] 陈永尚.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33):141-142.

[4] 杨蕾. 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疗效观察.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5, 2(10):7-8.

[5] 杨红英, 曾凡清, 吴南顺, 等.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54例.中国药业, 2013, 22(5):91-92.

[收稿日期:2016-03-29]

猜你喜欢

甲氨蝶呤宫外孕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宫外孕有哪些症状
关于宫外孕你了解多少
甲氨蝶呤片,误用有风险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早孕试纸难以发现宫外孕
乳腺癌术后静点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及防护措施
认识宫外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