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颅内压监测联合NIHSS量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

2016-08-11陈劲飞肖化选钟素雯姚润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0期
关键词:甘露醇血肿量表

陈劲飞+肖化选+钟素雯+姚润伟

【摘要】 目的 探究持续颅内压(ICP)监测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17例)、B组(16例)和C组(21例), 三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 A组不予ICP检测和 NHISS 量表评分;B组予以ICP监测;C组采用ICP联合 NIHSS 量表进行监测。记录各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甘露醇用量、减量时间及手术介入时间。结果 三组GOS评分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甘露醇用量、甘露醇减量时间及手术介入时间[(750±125)g、(87.2±18.9)h、(17.3±4.1)h]均显著低于A组[(1375±150)g、(132.1±23.7)h、(29.3±6.3)h]和B组[(1000±125)g、(113.1±20.4)h、(23.1±4.9)h](P<0.05)。结论 联合颅内压监测技术和 NIHSS 量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指导作用。

【关键词】 颅内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高血压脑出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68

研究显示, 脑出血占所有卒中患者的五分之一。脑出血中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病, 为高血压病常见并发症之一, 且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因发病速度快、病情恶化快等导致其不能迅速得到有效的治疗[1-3]。目前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方案是根据意识昏迷状态、瞳孔变化及影像学改变等指标综合指导确定, 因此临床医生的主观性较强, 需要更好的客观可量化明确指标, 对中小医院提高治疗效果有推动作用。病理诊断发现, 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病理过程是ICP升高, 引起脑血流量减少[4-6]。因此, 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治疗刚开始即进行ICP监测, 动态观察ICP变化, 可及时作出相应的治疗手段[7-9]。NIHSS包含主要脑动脉病变出现的神经系统检查项目, 同时该表简单易用, 护士能够很快掌握, 完全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疗效的研究以及对预后的预测[10-12]。本研究将联合ICP和 NIHSS 量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进行个性化评估并通过评估研究具体的个性化治疗, 包括患者术前、术后的病情判断、手术术式的选择以及术后指导治疗的用药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4月本院住院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其中男29例, 女25例, 年龄31~78岁, 平均年龄59.9岁。患者行颅脑 CT 及临床观察进行确诊, 血肿体积>20 ml, 入院时意识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0分, 同时患者高血压病史均>5年。排除标准:外伤引起的硬膜外或膜下血肿、脑血管畸形、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肿瘤卒中及脑干或小脑出血、凝血机制障碍以及心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所有患者分为A组(17例)、B组(16例)和C组(21例)。三组性别、年龄体重、GC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方法

1. 2. 1 基础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给予以下相关措施, 包括止血或预防感染药物运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以及酸碱的平衡、足够能量摄入和营养神经治疗、预防肾功能损害并发症发作。

1. 2. 2 手术方法 主要包括小骨窗开颅脑内血肿清除、血肿腔细孔穿刺外引流术和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手术。手术过程中, 严格按照神经外科手术学及无菌操作规范进行, 及时注意止血, 动作轻柔。

1. 2. 3 各组实施方案 A 组患者主要采用基础治疗, 同时密切注意患者出血量、血肿位置、瞳孔改变、动态颅脑 CT 监测颅内病情的变化、以及监测患者水电解质、肾功能的改变。根据GCS评分, >9分的患者, 给予甘露醇125 ml/次, 2~3次/d;GCS 6~9分患者, 给予甘露醇125 ml/次, 3~4次/d和呋塞米20~40 mg/次, 2~3次/d;GCS 3~6分, 给予甘露醇125 ml/次,

4次/d和呋塞米40 mg/次, 2~3次/d, 同时给予甘油果糖或盐水等辅助脱水。血肿量>30 ml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手术。一般治疗过程中将患者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控制在<180 mm Hg

(1 mm Hg=0.133 kPa)及130 mm Hg。若血压过低, 可采用多巴胺等药物提升血压。B、C组患者给予相同基础治疗, 经手术置入ICP监测导管。术后监测1周, 其中C组患者在入院时予以 NIHSS 量表评分, 术后每3天进行1次评分。持续监测ICP变化, 根据颅内监测数值变化, 判断病情发展状况, 适时调整治疗方案(C 组同时要参考 NIHSS量表的评分)。ICP标准分为四级:正常(5~15 mm Hg);轻度增高(16~20 mm Hg);中度增高(21~40 mm Hg);重度增高(>40 mm Hg)。患者颅内压>20 mm Hg时, 给予甘露醇125 ml/次, 3次/d, 若ICP仍>20 mm Hg, 给予患者呋塞米 20~40 mg 静脉推注。同时复查头颅CT, 根据CT提示血肿大小、中线移位程度和ICP变化趋势决定是否手术。

1. 2. 4 随访 出院6个月后, 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GOS评分同时结合实际生活, 对所有患者进行预后评价, GOS 评分:5分为良好, 4分为一般, 1~3分的患者归纳为很差(重残、植物状态及死亡)。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及one-way ANOVA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猜你喜欢

甘露醇血肿量表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甘露醇有很多用途
甘露醇有很多用途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