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指标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疗价值研究
2016-08-11陈聚兴陈瑞丽伍尚剑
陈聚兴+陈瑞丽+伍尚剑
【摘要】 目的 探讨甲型流感 (甲流) 病毒抗原、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嗜酸性粒细胞(Eos)、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等感染性指标的变化及其对H7N9禽流感患者的临床价值, 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9例确诊为H7N9禽流感患者作为H7N9组, 382例已排除H7N9禽流感但甲流抗原检测阳性患者作为普通流感组, 40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 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再将H7N9组分为轻症组(5例, 均为儿童)和重症组(4例)。比较各组感染性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H7N9组和普通流感组的甲流病毒抗原阳性率(77.8%、100.0%)和CRP均升高, Lym、Eos、PLT计数均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流感组比较, H7N9组CRP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症组比较, 重症组WBC、Lym、Eos和PLT计数明显下降, CRP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流病毒抗原、WBC、Lym、Eos、PLT、CRP水平对H7N9禽流感患者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对H7N9禽流感患者的诊断和区分轻、重症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关键词】 H7N9禽流感;感染性指标;甲型流感病毒抗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56
为了更好地了解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死率高等特点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和病情演变规律, 作者对本县9例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毒患者的甲流病毒抗原、血常规、CRP、PCT等感染性实验室指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旨在通过观察、分析感染性指标的变化特点, 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病情监测、预后等提供实验室方面的辅助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9例确诊为H7N9禽流感患者作为H7N9组, 其中男7例、女2例, 年龄4~62岁, 中位年龄11岁, 并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分为轻症组(5例, 均为儿童)和重症组(4例);选取同期382例已排除H7N9禽流感但甲流抗原检测阳性者作为普通流感组, 其中男187例, 女195例, 年龄3~66岁;选取同期400例近3个月内未出现流感样症状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其中男200例, 女200例, 年龄18~68岁。
1. 2 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1]的诊断标准进行病例的确诊与轻症、重症病例的鉴别区分。
1. 3 检测方法 分别采集正常对照组、普通流感组、H7N9组咽拭子和外周静脉血, 甲流抗原采用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进行检测;血常规分析采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采用南京普朗生物医学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进行检测, 项目包括WBC、Neu、Lym、Eos、PLT;CRP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和使用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检测;PCT检测使用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FIA8100免疫定量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H7N9组与正常对照组、普通流感组各感染性指标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H7N9组和普通流感组的甲流病毒抗原阳性率和CRP均升高, Lym、Eos、PLT计数均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Neu、PCT无明显变化,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流感组比较, H7N9组CRP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流病毒抗原阳性率、WBC、Neu、Lym、Eos、PLT、PCT均无明显变化,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H7N9组的轻症组与重症组各生化指标比较 与轻症组比较, 重症组WBC、Lym、Eos和PLT计数明显下降, CRP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流病毒抗原阳性率、Neu、PCT无明显变化,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自2013年3月31日, 中国卫计委首次报告上海和安徽两地发生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确诊病例后[2], 各地陆续报道了绝大多数是以老年人为主、儿童及青壮年较少受累、患者症状较重、死亡率较高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确诊病例。本县于2014年1月底~2月中旬报道的9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3], 与上述相关报道的情况不一致的是本县确诊病例中5例轻症患者均为儿童, 4例重症患者, 无死亡病例。这5例轻症患儿家长对儿童健康的比较重视, 及时就医, 使患儿能够在发病早期、症状较轻时就被发现, 并及时治疗而没有发展成为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 由此可以认为H7N9禽流感病毒能够感染各年龄段的人群, 儿童也可能属于易感人群。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流属, 可以进行甲流抗原检测作为初筛实验, 以作为是不是甲流感染的初步判断依据。本研究中H7N9组和普通流感组的甲流病毒抗原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甲流抗原检测为阳性时, 可以作为及早使用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依据, 以避免轻症病例进展为重症病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 可以诱发细胞因子风暴, 导致全身炎症反应[1], 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感染性指标的变化。本研究中H7N9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H7N9组的血常规结果中的Lym、PLT和Eos显著降低(P<0.05), 而WBC、Neu总数无明显变化(P>0.05), 符合病毒感染病例的进展规律, 其原因可能是外周血淋巴细胞参与了病毒的灭活后引起病毒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而令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4];病毒感染后巨核细胞生成破坏增多而引起血小板来源减少以及血小板循环周期缩短, 同时病毒可产生某些循环分子导致血小板黏附聚集, 形成循环复合物, 以上原因均会引起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5]。重症组的WBC、Lym、Eos和PLT计数比轻症组的下降得更明显(P<0.05), 提示这4项指标可作为病情判断和预后的指标, 这可能与感染程度、患者免疫功能有关。本研究发现, 与普通流感组比较, H7N9组WBC、Neu、Lym、Eos、PLT均无明显变化,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H7N9禽流感具有流感病毒感染的一般特点, 与普通流感相比也无明显特征区别[6]。作为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CRP, 在急性感染、外伤和其他炎症反应时由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刺激肝脏迅速大量合成并迅速升高[7], 本研究中无论是普通流感组还是H7N9组CRP均表现为升高并且重症组比轻症组升高的幅度更大, 说明在H7N9禽流感病毒能刺激肝脏合成CRP, 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的幅度就越大, 提示CRP可用于区分轻、重症患者, 判断患者预后。本研究PCT不升高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使用抗生素意义不大, 不主张随意“大包围”式使用抗生素, 只有在明确存在继发细菌感染或有继发细菌感染的充分证据或临床细菌学检查结果才使用抗生素[1], 早期治疗仍然以使用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为主。
综上所述, 甲流病毒抗原、WBC、Lym、Eos、PLT、CRP水平对H7N9禽流感患者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对H7N9禽流感患者的诊断和区分轻、重症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PCT能提示是否使用抗生素和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 传染病信息, 2014, 27(1):I0001-I0004.
[2] 柴程良, 陈恩富, 陈直平, 等. 浙江省6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3, 34(5):443-445.
[3] 朱碧柳, 麦炜, 邓鸿, 等.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疾病监测, 2014, 29(9):696-699.
[4] Xie D, Bai H, Liu L, et al. Apoptosis of lymphocytes and monocytes infected with influenza virus might bethe mechanism of combating virus and causing secondary infection by influenza. Int Immunol, 2009, 21(11):1251-1262.
[5] Kaneko H, Ohkawara Y, Nomura K, et al. Relapse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aused by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 a case report. J Infect Chemother, 2004, 10(6):364-366.
[6] 王新华, 邵冬华, 梁国威, 等.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非甲型H1N1流感病毒患者外周血象的对比分析. 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7):1225-1228.
[7] Pepys MB, Hirschfield GM. C-reactive protein: a critical update. J Clin Invest, 2003, 111(12):1805-1812.
[收稿日期: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