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术矩形巩膜瓣大小与术后浅前房的关系研究
2016-08-11袁祖旭李素华李剑波
袁祖旭+李素华+李剑波
【摘要】 目的 观察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时不同大小的矩形巩膜瓣与术后浅前房的关系。方法 121例(14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 术中选用不同大小巩膜瓣, 分析并总结巩膜瓣大小与术后浅前房的关系。结果 a型瓣有浅前房17眼, b型瓣有浅前房6眼,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瓣与b型瓣术后浅前房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巩膜瓣大小不同, 术后浅前房的几率不同, 较大的瓣产生浅前房的机会较小。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巩膜瓣大小;浅前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26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rectangular scleral flap size in trabeculectomy for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and postoperative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Methods A total of 121 (140 eyes) patients with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received trabeculectomy by different rectangular scleral flap size. Analysis and summary were made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cleral flap size and postoperative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Results There were 17 eyes with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in type a flap and 6 eyes in type b fla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difference of postoperative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distribution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ype a and b flaps (P<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scleral flap size leads to different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Larger flap leads to low incidence of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Key words】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Scleral flap size;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眼病, 手术治疗目前为首选。传统小梁切除术是其常用方式, 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此本文对传统小梁切除术中巩膜大小与术后浅前房的关系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初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21例140眼, 其中男70例
82眼, 女51例58眼, 年龄45~60岁。术前眼压均控制在
20 mm Hg (1 mm Hg=0.133 kPa) 以下[1], 结膜充血(-), 前房无房闪。为控制其他因素对研究的影响, 特将无其他眼病、术后不用药物干预眼压在9~15 mm Hg、无前房出血、无葡萄膜反应、无其他并发症患者作为入选对象。所选对象要求术中巩膜瓣为矩形, 均厚, 1/2巩膜厚度, 缝合方式相同, 避免巩膜瓣厚度对研究造成干扰。
1. 2 手术方法 传统小梁切除术。采用以角巩膜缘为基底的高位水平结膜切口。用同一型号小梁咬切器。10-0尼龙线密闭缝合结膜、筋膜。术中矩形巩膜瓣大致分为大小不同的两种。瓣大小表示方法:长(与角膜缘平行)×高。a型瓣约4 mm×3 mm, b型瓣约6 mm×5 mm。术后常规换药, 术后5 d加压包扎。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前房、葡萄膜反应, 并对术后第7天前房情况进行观察。
1. 4 术后浅前房分级标准 按 Spaeth 分级法[2]分级:浅Ⅰ度:中央前房形成, 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Ⅱ度:除瞳孔区外, 全部虹膜面均与角膜内皮相贴;浅Ⅲ度:前房消失, 晶状体前囊和全部虹膜面均与角膜内皮相贴。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117眼前房形成良好, 23眼有不同程度浅前房。a型瓣有浅前房17眼, b型瓣有浅前房6眼,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a型瓣与b型瓣术后浅前房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主要为手术, 小梁切除术是我国最为普遍的手术方式。但其并发症较多, 最为常见的是浅前房。青光眼手术的目的是通过控制眼压, 减少眼内压力对眼内结构的损伤, 从而保护视力。手术的原理是将房水向眼球外引流, 降眼压, 增加眼内血液的灌注。眼内压的控制程度视外引流时引流量的大小而定。术后前房深浅与滤过强度密切相关, 浅前房对眼前节的影响较大。由于决定前房恢复快慢的因素主要不是小梁切除的大小[3], 而巩膜瓣起到调节房水流出量的作用, 高滤过时前房易浅。为了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 本文所选研究对象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通过以上研究说明较大的b型瓣较较小的a型瓣产生术后浅前房的机会少。虽然据另一项观察表明单纯考虑行b型瓣对远期眼压的控制并不佳, 特别是对球壁较厚、眼压较高的患者, b型瓣并非是理想的巩膜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这一结论有利于让手术者意识到大小不同的巩膜瓣术后可能会产生较多或较少的浅前房机会, 以便术中综合分析, 为获得较理想的眼压, 避免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在术中即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巩膜瓣厚度、巩膜瓣缝合方式、缝合的松紧程度等以避免或减少二次手术的机会。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眼球壁较薄, 临床很容易球壁穿透做出较薄的巩膜瓣, 术后多有浅前房的发生且恢复很慢。此项研究建议球壁较薄行较大的b型瓣, 减少浅前房、高滤过的发生率。对于球壁较厚, 眼压较高的患者建议其尽可能行a型瓣。
参考文献
[1] 李绍珍.眼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460-555.
[2] 叶天才. 小梁切除术的规范化. 国际眼科杂志, 2002, 2(4):84-85.
[3] 蒋炜, 汪诗安. 小梁切除大小与前房恢复延缓的关系.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2(1):17-18.
[收稿日期:201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