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发生室颤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6-08-11王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0期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王娜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发生心室颤动(室颤)的护理措施。方法 20例接收并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室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20例室颤患者, 12例为左主单支血管狭窄, 8例为右冠状动脉狭窄, 经实施抢救极护理措施后, 20例患者心率均恢复正常, 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 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措施, 以降低室颤发生率, 提高除颤成功率, 进而使抢救成功率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室颤动;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15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因为心肌冠状动脉闭塞, 导致心肌的供血被中断, 发病时患者经常胸骨后会出现绞榨性的疼痛、产生濒临死亡的感觉、出现心力衰竭等, 有较高的致死率[1]。在该疾病的治疗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比较常见的方法, 能够迅速对患者的高危状态进行缓解, 降低死亡率, 但在手术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室颤, 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率。因此, 当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室颤时, 应该及时给予护理措施,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2]。为了进一步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室颤的护理措施,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接收并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出现室颤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其护理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接收并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室颤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11例, 女9例, 31~81岁, 平均年龄(45.0±11.3)岁。所选患者均符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相关标准, 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室颤, 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确认。

1. 2 护理方法

1. 2. 1 术前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检查手术室中的急救设备、药物等是否齐全, 注重检查除颤仪的状态是否良好, 接好除颤仪电源, 调整好除颤仪状态。另外,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安抚患者的情绪, 提高患者在手术治疗中的依从性。

1. 2. 2 术中护理 ①对患者心率、心律、血氧状态等进行严密监测, 注重监测与记录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 准确识别心电波, 当患者出现短阵室速、多发R-ON-T室性早搏反应时, 迅速作出反应, 及时告知医生, 以便于及时抢救。②对有创动脉曲线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 当压力曲线的振幅出现明显降低的现象时, 第一时间考虑室颤发生的可能性, 及时报告手术医生, 以便于及时对导管的位置进行调整, 防止出现恶性心率失常。③当患者发生室颤时, 及时引导患者用力连续咳嗽, 把导管立即撤出, 对患者胸外心脏进行按压, 并迅速应用除颤仪进行150~200 J的反复点击除颤。

1. 2. 3 心理护理 除颤成功后, 患者经常会出现恐惧的心理, 情绪极不稳定, 此时,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给予心理护理, 安慰患者, 并把室颤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 给患者讲解室颤后治疗成功的病例, 让患者放心, 增强患者继续手术的信心,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提高手术成功率。

1. 2. 4 术后护理 手术完成后, 护理人员应该协助医生做好善后工作, 把患者送入病房后, 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对患者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的监测了记录, 并认真询问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对动脉穿刺部位出血的情况与桡动脉搏动的情况进行观察, 如果没有出现异常现象, 则在2 h后每隔1 h放气2 ml。另外, 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 嘱咐患者食用低盐、低脂肪、产气少的流质食物。

1. 2. 5 并发症护理 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患者经常会出现不良反应, 为了提升临床疗效, 需要加强不良反应的护理。由于相关药物的影响, 患者穿刺部位会大量出血、出现血肿, 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应该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 发现出血、血肿后及时户部巷压迫止血, 并告知医生。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 患者出现气急、呼吸困难等现象时, 考虑是否形成血栓, 并及时进行血栓抽吸, 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加强术后血常规的检查, 并注重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处、消化道内是否有出现现象出现, 警惕血小板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

20例室颤患者中, 12例为左主单支血管狭窄, 8例为右冠状动脉狭窄, 经实施抢救极护理措施后, 20例患者心率均恢复正常, 顺利完成手术。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危急, 病情的发展比较迅速, 且有较高的致死率, 在发病初期, 如果不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则会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 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通常情况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 临床上会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 但在手术的过程中, 医生需要专心于手术操作, 往往无暇顾及患者心律、心电图等变化情况[3]。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注重观察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心电图、创动脉曲线变化情况等, 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手术医师、当患者出现室颤时, 保持冷静, 及时辅助医生进行除颤, 除颤成功后, 及时与患者交流, 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在手术完成后, 护理人员还应该进行并发症护理、穿刺口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的工作, 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20例室颤患者中, 12例为左主单支血管狭窄, 8例为右冠状动脉狭窄, 经实施抢救极护理措施后, 20例患者心率均恢复正常, 顺利完成手术。

总之,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措施, 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 以保证手术的顺利性, 进而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此过程中,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护理技能,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尤其是在心电图波形、心率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当心电图波形出现异常时, 能够迅速辨别, 对有创动脉压力曲线进行严密的监测, 准确辨别其中的异常, 以便于抓住抢救的最佳时机, 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叶晓梅, 杨志红, 胡慧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并发心室颤动的急救护理体会.医药前沿, 2013, 6(27):29.

[2] 任金梅, 华先平, 詹艳.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反复室颤患者急诊PCI的护理体会.当代护士旬刊, 2013(7):155-156.

[3] 徐敏, 叶凤丽, 易芳连. 2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的急救与护理.北方药学, 2014, 11(9):184-185.

[收稿日期:2016-04-06]

猜你喜欢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旋磨支架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进展
CYP2C19和阿司匹林药物基因分型指导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血清尿酸与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水平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