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研究

2016-08-11何剑

大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抗病抗病性稻瘟病

何剑

(独山县农村工作局)

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研究

何剑

(独山县农村工作局)

水稻是我国粮食作物主要种类之一,在人们的食物来源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我国拥有庞大的水稻种植面积,做好水稻杭病工作,是保障水稻生产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围绕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杭病技术有关问题进行探讨,阐述了深入推进水稻杭病技术研究、提高水稻杭病能力的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目前水稻杭病领域应用先进技术情况,最后着重分析了水稻病害种类和对应的防治策略。

水稻种植;抗病技术;水稻病害

1 引言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作为我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稻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将重点主要放在做好水稻培育、生产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上。作为农作物,水稻的种植、繁育同样面临着自然条件和病虫害的威胁,病虫害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水稻抗病技术的研究。

2 水稻抗病技术的重要性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粮食产量在不断增加,但根据实际供求情况调查表明国内粮食产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社会民众对粮食越来越大的需求量,导致我国粮食的供求关系出现严重不平衡的情况。其中,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农作物,是我国60%左右人口的口粮,其产量和质量几乎关系到国家的民生生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经由相关农业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水稻种植技术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出现容易造成水稻大范围患病或死亡的病害问题,不光会造成水稻产量的下降,还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对水稻种植中抗病技术的研究,并且能够了解和认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会出现的病害问题,有利于对水稻抗病技术的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水稻整体的抗病性,实现水稻产量的增加。

3 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

3.1 选择抗病性好的种子

保证水稻能够茁壮生长的基本条件就是选择优良的种子,以此来保证水稻的质量。选择抗病性好的种子,会大大减少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病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水稻的多产量和高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水稻在种子时期容易出现恶苗病、稻瘟病、自叶枯病等病害,这些病害会给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带来严重影响。几年前,我国某市因为稻种抗病性较差,使水稻大面积发生稻瘟病,大大降低了当地的水稻产量,给农民甚至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水稻种子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对于水稻种植来说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要对抗病性好的种子进行特殊处理,比如将选好的优质种子浸泡在药物中,增强其抗病性,有利于减少在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病害问题。因此,要尽力选择出优质的稻种,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种植的抗病性,一定程度上节约水稻的种植成本,以此来实现水稻产量的提高。

3.2 农药的使用

在水稻的种植期内,农药的使用情况也是十分重要的。所谓农药,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及化学合成农药三大类。在这三类中,最为常用且应用最广泛的是化学合成类农药,它的效果最明显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样也是最大的。例如:严重的农药残留问题。矿物源农药主要用作杀鼠剂、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毒性低,应用范围广,成本低,但登记少,可选择性低。生物源农药占市场份额相对较少,主要用于杀虫和杀菌,其风险低,环境相容性好,前景广阔,但防护效果缓慢,受环境影响巨大,而且目前大部分的生物源农药都缺乏统一的产品质量控制标准,监督比较困难。以上三种农药生物源及矿物源农药来源都是无公害农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选择农药的使用时,要综合考虑到农药对环境、水稻质量、食品安全等的影响,合理的进行使用。

3.3 施肥要科学合理

保证水稻的多产量与高质量的关键就是合理施肥。肥料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改变土壤的成分,提高植物的营养条件,便于给植物生长提供养料。一般情况下,肥料主要包括: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二者主要特点见表1),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所吸收土壤中的无机态离子,比如:钾、按、钙等离子和可溶性有机物,如:尿素、氨基酸、核酸等。所谓的无机肥料即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化肥,主要有氮肥、磷肥、钾肥、复介肥等,它主要提供无机离子促使植物生长。而有机肥料又称为农家肥,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机物的,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的营养条件,对植物生长起到促进的作用,还能对植物产生抗体起到刺激的作用,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单独使用一种肥料给农作物带来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可合理搭配两种肥料的使用,提高水稻产量及质量。

表1 有机和无机肥料的特点

4 水稻种植常见病害及主要要抗病策略

目前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水稻纹枯病两种,做好这两种病害的防治工作,对于保证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意义重大。

4.1 稻瘟病的现象及主要防治策略

稻瘟病俗称掐颈瘟、吊头瘟、火烧瘟等,为真菌感染所致。相关统计数据显不,患稻瘟病的水稻产量会显著下降,一般可达正常产量的1/10~1/5。按照发病时间和患病位置不同,稻瘟病又可分为苗瘟、叶瘟、枝梗瘟、节瘟、谷粒瘟及穗颈瘟几种,以稻节上发病的节瘟及在稻穗颈部发病的穗颈瘟危害最大。其中,节瘟的发病时期主要位于抽穗期,刚开始发病时,稻节上会产生一些褐色斑点,随后斑点逐渐蔓延至整个稻节,颜色转黑,而这时稻节强度严重下降,受力极易折断,最终导致枯自穗或批谷的形成。穗颈瘟的发病时间和节瘟相同,刚开始发病时,褐色斑点位于穗颈,待蔓延后整段的穗颈呈褐色或黑褐色,导致水稻不勾头,或谷粒不饱满。无论节瘟还是穗颈瘟,对于水稻种植有着严重的负而影响,一旦发生,就会导致水稻产量大幅降低,甚至会发生绝收现象。导致稻瘟病的原因主要是当地自然气候等原因,在水稻生长期内,天气阴雨连绵,水稻植株受不到足够的光照,空气过于潮湿,周围空气湿度大,给病原菌分生抱子的形成、萌发及侵入创造了条件。同时,氮肥使用不当、延退或旱期过长、灌水过深等也是稻瘟病发生的常见原因。由于导致稻瘟病的原因很多,所以要彻底防范稻瘟病,必须多管齐下,采取系统措施,杜绝发病因素的形成。

具体措施包括:①严格保证水稻育苗期的预处置效果,提高水稻种子抗病能力。要将20%浓度的三环唑加水稀释到原浓度的1‰,然后将种子浸泡在内,时间以1~2d为佳。②保证水稻栽培质量,可采用两段育秧、旱地育秧、栽培壮苗等方法,严格控制氮肥施用时间,杜绝出现超量、过期等情况。③如果发现水稻植株出现瘟病症状,要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治理,药剂治疗必须保证及时,一旦错过最佳时间,治疗效果会大幅下降。常用药剂主要有20%浓度的三环唑和40%浓度的稻瘟灵乳油,分别按照每亩100g和每亩60~70mg的标准兑水50~60kg喷雾。

4.2 水稻纹枯病的现象及主要防治策略

水稻纹枯病俗称烂脚干、花脚干等。发病位置主要位于水稻杆径、叶片,初期症状表现为茎秆和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斑,斑纹逐渐扩大并相互融合,之后斑纹上会产生自色菌核,最后会形成褐色菌核。患纹枯病的水稻植株不能抽穗,即使有抽穗的也往往会形成批谷。导致纹枯病的原因主要是植株密度不合理、氮肥超量或者灌水偏退或过深等。防治纹枯病主要做到以下两点:①要做好田间管理,消除真菌形成的条件,减少菌核残留,除此之外,还应控制植株密度,在保证产量的同时确保不会形成纹枯病。②做好药剂防治的工作,常用的办法是将10%的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按1:1000到1:1200的比例配成溶液喷雾治疗。

5 结语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采用多种抗病技术,首先要根据本区域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在种植的过程中,要适时更换那些抗病性能力减弱或者消失的品种;将多种水稻品种混栽,降低病害的风险;合理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在病害高发期和高发区域,选用适当的药剂进行防治。

[1]张华贵,唐庆刚.试论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研究[J].新农村(黑龙江),2015(24):12~13.

[2]刘春妹.水稻种植中抗病技术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5(36):59~60.

[3]程丹丹,刘菊红.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探讨[J].北京农业,2015(24):48~49.

S435.111.47

A

1004-7344(2016)10-0223-02

2016-3-18

猜你喜欢

抗病抗病性稻瘟病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葡萄新品种 优质又抗病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
膜醭毕赤酵母对草莓采后灰霉病抗病性的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