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015年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纵览*
2016-08-11杨向明
杨向明
(河南省图书馆,河南郑州 450052)
2006
—2015年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纵览*
杨向明
(河南省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52)
文化共享;地方资源;建设服务;发展综述
文章以2006—2015年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评审并最终立项的725项地方资源建设项目为蓝本,在成果形式、推荐选题、年度经费、类型划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疏理、分析,以期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工作的开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文化共享工程作为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数字资源建设是其发展的核心。十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文化共享工程坚持专业化、品牌化、社会化发展,数字资源建设总量稳步增长,资源建设质量不断提升。文化共享工程通过实施地方特色资源项目,以数字化、影像化方式,建成一批优秀原创数字资源成果,内容涵盖舞台艺术、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红色历史文化等领域,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广大社会公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做出了积极贡献[1]。
查询中国期刊网可知,涉及“文化共享地方资源”方面的论文,主要涵盖资源采集、版权处理、经费管理、标准规范、质量控制等。站在“大数据”分析角度,以2006—2015年十年跨度为横轴,以最新资源动态数据为纵轴,多角度、系统化阐释“文化共享资源篇”。
1 地方资源建设指导思想
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文件要求,立足原创,突出特色,力求精品,积极创新,努力创作生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2]。
提高资源推送精准性,探索按需采集资源、按使用量付费建设模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截至2014年底,全国文化共享地方资源建设总量达412TB(国家中心60TB,地方各中心352TB),“十三五”期末资源总量将超过1,000TB。
2 地方资源建设成果形式
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成果应结合实际,顺应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趋势,采用IPTV、双向数字电视、互联网电视等适合于网络、新媒体呈现和推送的形式。
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成果以文化专题片为主,同时兼顾其他形式的资源产品,包括:多媒体资源库、文化微视频、戏曲与民歌动漫、音频库、图片库、舞台艺术及群众文化资源、专家讲座等。在资源项目建设中,要注重收集、整理、保存各类原始素材,将其纳入资源建设成果的范围。
3 地方资源建设推荐选题
为加强统筹,促进地方资源项目建设的系统化、体系化,形成鲜明的资源特色,结合资源项目的申报、评审情况,近年来,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推荐相关选题方向和选题指南,供全国文化共享各分支中心参考。如:2014年度地方资源建设选题范围包括文化遗产、社会文化、中国戏剧戏曲、中国曲艺、中国音乐、中国舞蹈、中国美术、少数民族文化、少儿文艺、旅游文化、中国文学以及中国历史等12个类别。2015年地方资源建设选题范围又涵盖“一带一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迹”“红色历史文化”“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春节”“少数民族节庆”“古村落、古民居”“历史文化名城(镇)”“历史文化名人”“戏曲动漫”“文化微视频”及“舞台艺术、专题讲座”等12个类别。
地方资源立项评审专家认为,2015年各省在项目的选题策划、前期研究、具体建设内容和成果利用等方面,考虑得更为周到全面。福建、安徽与新疆等省(区)分中心分别申报的《福建春节》《大江淮》和《新疆味道》等专题片项目选题,受到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
4 地方资源建设立项数量
文化共享工程自2002年启动,2006年伊始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专项经费持续支持各地开展地方特色资源建设(2009年与2010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村村通”建设与文化共享基层服务点硬软件建设),十年间,全国文化共享地方资源建设项目共立项725项(见图1)。处于“十一五”时期的2006—2008年属于地方资源建设的探索阶段,3年共立项169项,全国每年的立项数量平均在56项;而“十二五”时期的2011—2015年,从2011年的91项跃升到2015年的132项,短短五年共立项556项,每年的立项数量平均达111项,是“十一五”时期年平均立项的2倍,占文化共享十年立项的76.7%,是全国地方资源建设发展的黄金时期[3]。
图1 文化共享工程2006—2015年立项数量
截至2014年底,立项项目共达593项。其中,专题片194项,占32.7%;资源库380项,占64%;其他19项,占3.3%。目前已完成321个项目建设,在建项目272项。“十二五”的2011—2014年,项目立项424项。其中,专题片189项,占44.6%;资源库216项,占50.9%;其他19项,占4.5%。
5 地方资源建设年度经费
2006—2015年,中央财政在文化共享地方资源建设项目投入7.68亿元,按上述时期725个项目计算,每个项目平均投入105.99万元(见图2)。
2011—2014年,东部9省(区、市)平均每省每年经费投入达334.4万元;中部10省(区、市)平均每省每年经费投入411.8万元;西部13省(区、市)平均每省每年经费投入482.6万元。
图2 文化共享工程历年下达经费
经费投入最高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超过4,000万元;经费投入3,000~4,000万元之间的有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3省(区、市);经费投入2,000~3,000万元之间的有吉林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等13省(区、 市); 经费投入1,000~2,000万元之间的有上海市、天津市、河南省等1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投入上,西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东部。
6 地方资源建设启动发展
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是2006年启动,初期主要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云南省等西部8省(区、市)试点为主,总投资规模3,200万;2007年又包括中西部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江西省等14省(区)加入,使全国22个省(区、市)共享中心加入资源建设行列;第三阶段于2011年启动,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等9个东部省(市)加盟,资金投入达到9,600万。至此,全国所有省(区、市)都开始了地方资源建设。由西到东,分梯次扩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7 地方资源建设类型占比
从表1可知,从2006年最初立项58项,到2015年立项132项,立项数量基本保持每年10%的增长,贴近实际,追逐科技,服务大众,资源类型从“十一五”期间单一的电视专题片与多媒体资源库,发展到2012年增加戏曲动漫,2014年增加文化微视频,2015年增加音频资源库、专题讲座、舞台艺术等。资源数量从最初单一的资源库,到专题片与资源库分庭抗礼,再到今日专题片遥遥领先,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
表1 文化共享资源类型占比
8 地方资源建设类别划分
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启动十年来,资源类别划分不断科学与丰富,共分为舞台艺术、文物遗产、少数民族文化等12大项(见图3)。其中,民间艺术、少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舞台艺术和文物遗产等5类,共立项417项,占全部立项的70.3%,是资源内容建设的重点。
图3 文化共享资源类别划分
9 地方资源建设成果数量
如上所述,2006—2015年十年间,全国文化共享各省级分中心共立项725项,建设了包括电视专题片、多媒体资源库、戏曲动漫、文化微视频、音频资源库、专题讲座、舞台艺术等类型丰富的资源库群。
表2 文化共享资源各省(区、市)立项数量
从表2可以看出,重庆市、贵州省、黑龙江省等7个省(区、市)是文化共享资源建设的排头兵,十年间共立项260项,占35.9%;处于表中第二方阵的河南省、安徽省、陕西省等12个省(区、市),共立项266项,占36.7%。这19个省(区、市)是文化共享资源建设的中坚力量,贡献率达70%以上。第三梯队是上海市、江苏省、海南省为代表的10个省(区、市),共立项151项,虽仅占20.8%,但所建资源不乏精品。
10 地方资源建设立项的成就
全国31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过去的十年中,地方资源建设成绩显著。其中,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与云南省等9省(区、市)结合当地文化实际,创建了包括“爱上海”微视频在内的文化微视频;而重庆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广东省、湖南省、山东省、福建省等11省(区、市)创建了富于地方特色的戏曲动漫、民歌动漫,其中,福建省分中心因参与各资源类型而成为资源建设名副其实的“全能冠军”;在2015年的立项中,上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5省(区、市)更亮出了“音频资源库”的新类型。
11 地方资源建设成果特点
11.1坚持“建”“用”结合
兼顾文化传播、普及与保存,注重以影像化、数字化的方式,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系统地讲述“中国文化”“中国故事”,努力满足群众需求。
11.2注重原创和资源整合
立足图书馆及文化系统自身的优势资源,整合其他系统的优秀资源,组织开展资源项目的策划、评审立项和建设。
11.3成果形式以专题片、多媒体资源库为主
专题片标准统一,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和艺术价值,达到了较高水平。出现了动漫、微视频等新的成果形式。
11.4以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遗产、传统艺术等为主要内容
进行深入地挖掘、整理、展示,形成资源体系和特色,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宣传当代艺术、群众文化建设、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就。
11.5优秀成果不断涌现,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气质和风格
2014年,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用为主,建用结合,完成了“心声·音频馆”二期建设,累计建设音频资源近3万小时、14.4万余集、页面浏览总量1,970万,累计服务人次100多万。“大众美育馆”汇集了名家美术作品13,614幅和部分美术课程资源。“社区文化生活馆”以智慧城市为理念,两期建设十六大资源栏目,3,500小时视频资源,定期推送精品资源系列。2014年,发展中心联合各省重点建设中的“戏曲动漫”和“文化中国微视频”项目,通过服务平台与光盘载体为基层提供音视频资源15,049小时、49,002集。
福建省分中心围绕《福建文化记忆》主题,系统、分层开展资源项目建设,完成《闽南文化》《妈祖信俗》《福建古民居》等专题片制作,并将专题片制作过程中收集、整理的大量珍贵资料和素材,作为馆藏资源收录到相关数据库中,将文化传播与文化保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受到非遗保护、新传媒领域专家的高度评价。浙江省分中心制作的《藏书楼》专题片先后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浙江省还按照省委领导的要求,实施“余音绕梁——浙江地方戏曲多媒体资源库”建设,计划到2016年分批建成包括56个地方剧种的多媒体数据库。安徽省分中心完成《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建筑》《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历史文化名人》等166集专题片的制作,形成了较完整的资源系列。上海市分中心与上海纪实频道合作完成《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系列专题片,以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作为访谈专家,深入挖掘、生动讲述小校场年画、石印文献等馆藏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在纪实频道上首播,既展示了馆藏特色资源和阵容强大的专业研究力量,又传播了上海近代城市文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中心与相关机构合作,在新疆卫视推出《新疆味道》专题片,受到各方好评。同时,积极策划了“丝路故事”系列等“十三五”资源项目建设规划。辽宁省分中心制作的《古塔辽宁》、天津分中心制作的《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秀专题片,通过中组部远程教育平台播出,受到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好评。河南省分中心完成的《河南文物考古建筑系列专题片(一)》《风卷红旗——中原红色历史文化系列专题片·济源“河防堡垒”杜八联》,通过与河南省委组织部农村远程教育办公室合作,在IPTV平台上播出,覆盖全省4.8万个行政村。
12 地方资源建设提升途径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受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邀请,参与文化共享工程相关地方资源建设项目质量评估,最终提交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项目》综合评估综述[4]。该报告指出,项目建设成果数量可观,但质量有待提高。
12.1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项目内容方面,存在申报主题和内容关联度较低的情况;数据库技术性能有些欠缺,基本功能的可用性表现稍差;资料收集、甄别、整理和加工,尚未完全到位;数据库内的视频制作需要更加规范。
12.2专题片存在的问题
部分专题片项目在提高内容思想深度的同时,还要加强观赏性和艺术性,更适合人民大众的需求。此外,文字图片以及音视频版权问题也是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十三五”时期,要以“三个转变”为发展思路,要在加快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新媒体传播渠道拓展等方面认清问题,明确今后地方资源建设提升的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时光,经过锤炼的文化共享的各类优秀作品,将随着微信、微博、数字媒体终端、移动互联,“入户、入站、入手”,走进大江南北,走入民众生活,走向世界之窗。
[1]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5年度地方资源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Z].北京:文化部办公厅,2015.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Z].北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
[3]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2006年度—2014年度地方资源建设项目汇总[Z].北京: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2014.
[4]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项目综合评估综述[Z].北京: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2015.
(编校:徐黎娟)
2016-02-06
杨向明(1967—),河南省图书馆研究馆员。
G258
A
1003-1588(2016)03-0102-04
* 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数字文化视域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KL—2015—838;也系2015年河南省图书馆重点调研课题《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利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