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面设计桃花源:京都DDD画廊

2016-08-10易欣

艺术与设计 2016年5期
关键词:京都画廊设计师

易欣

平面设计袖珍殿堂:京都DDD画廊

DDD画廊地处日本的“学问之都”——京都,一提到DDD画廊,绕不过的是大名鼎鼎的GGG画廊(馆长北沢永志Eishi Kitazawa),更绕不过的是东京GGG平面画廊(Inza Glaphic Ga[tery),而他们都是由日本DNP(大日本印刷)公司文化振兴财団所运营。日本的许多艺术公共机构都是由大财团大企业所开办,DDD画廊于1991年作为关西地区的文化活动场所由大日本印刷公司开设于大阪,此后,由2008年设立的公益财团法人DNP文化振兴财团进行企划和运营工作,举办了大量的展览会和演讲。于2014年将场馆搬迁至被称作日本独特设计的原点,也是古今东西的文化交流据点的京都。其创立的主旨在于探讨未来的设计是什么以及怎样进行等问题。DDD画廊紧跟最新平面设计的时代潮流,通过各种交流与对话进行创新,并且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以求不断探索扩大平面设计与艺术的交互的深度。并且旨在为热爱设计的公众提供一个可以聚会、对话、体验新的创意的场所。该画廊的主要工作在于以平面设计为中心,招聘设计师以及各种行业团体,协助收藏家、开展企划展等。

惊艳了时光也浸润了商业:21世纪琳派平面设计十人作品展

近期DDD画廊最有价值的展览可以说是4.4日至5.13日正在展出的“21世纪琳派平面设计十人作品展”。2015年是琳派400年的重要纪念年份,因此举办了大量的琳派相关的展览,而此次展览则是承袭刚刚结束的京都国立博物馆的“琳派日本画400年特别纪念展”,为了纪念琳派美术,近来已举办了大量的琳派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展览。其中以刚刚结束的京都国立博物馆的“琳派&00年纪念展”与“琳派:彩绘京都”展最为知名。琳派绘画的精神内核在于贵族气质与庶民气质的碰撞。以尾形光琳为代表,其作品装饰性强、风格明快,既有贵族的高贵感,又有世俗生活的趣味感。琳派绘画可以说是日本装饰之美的原点。“日本版画和浮世绘给平面设计以巨大影响,创作者、画廊、公众三点需要相互促进,画廊在这三者中起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画廊的作用在于,社会责任明确化,提高其文化价值,努力推动文化艺术活动。”GGG画廊馆长如实说到。琳派在日本的广受欢迎对设计界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也正是这些相关的展览,提高了日本国民的审美力,以及大众对传统美术的兴趣,才能为传统的再生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

琳派追求精致纯粹的装饰性、简约性、以及多样性,总体呈现出色彩平面、线条简约的风格脉络。明治学院大学教授、美术史家山下裕二对正在展出的21世纪琳派平面设计十人作品展作出评价:谈到:自江户时代开始后大约一百年间,琳派谱系以16-17世纪的表屋宗达、17-18世纪的尾形光琳、18-19世纪的酒井抱一相继展开,虽然几位大家并未存在直接的师承关系,但却以前人的作品为师,潜移默化地集成了琳派的风格。光琳继承了宗达的风格和审美,此后这些风格又被抱一所承袭,体现了超越时空的“共时性”(Synchronicity),后来者将前人作品中的精华营养吸收,并且精进习得化为自身所有,最终成为当下的富有创造性的成就。然而到了20世纪,却由世界领先的设计领域师承了琳派的精要,而非僵硬保守的日本画坛。

琳派作品以大和绘为基础,却并不局限于绘画,而是广泛创作包括书法、陶、漆等工艺,自成一派而又集众家之长。琳派对各种介质的尝试和对手工作品的推崇成为日本现代设计的鼻祖。战后设计界的执牛耳者田中一光在60-70年代巧妙地运用以琳派为代表的日本古代美术的技巧制作了大量的海报。日本传统的美意识等表现手法,都被设计师们直接从日本江户时代的琳派造塑中吸取了营养。田中一光才是真正称得上是“20世纪的琳派”的存在。此后21世纪琳派又将面临怎样的继承?本次展览将展出活跃在设计第一线的十位设计师(浅葉克己、奥村靫正、葛西薰、腾井三雄、佐藤晃一、永井一正、仲條正羲、服部一成、原研哉、松永真)从琳派中得到启发感触而创作的海报。展览的配套讲座将由:京都美术工艺大学院长河野元昭、仲條正羲、服部一成等主讲。除此之外,DDD刚刚举办的浅叶克己个展“浅叶的血肉化”也惊艳了公众,大量富有个人特色和趣味性的平面作品得以与公众相见。

DDD画廊的监修由永井一正(KAZUMASA NAGAI)先生担任,他曾经说过,设计师是追求大多数人共鸣的工作。因此设计需要认真的考量从古至今的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哲理。此外,DDD画廊与高桥善丸等设计师也有深入的合作。比如高桥善丸的“怎样用印刷排版设计来增强文字表达的情感”这一想法也是通过DDD画廊的展览来展示了大量实例。

拿来主义:以日本GGG画廊、DDD画廊为代表的国外艺廊

世界知名画廊以自立方画廊、高古轩画廊、豪瑟&沃斯画廊、佩斯画廊等为代表。日本设计界的画廊以GGG、DDD为代表,中国的北京公社,他们站在艺术与商业碰撞的最前线,从作品到布展无一不是呈现出了大量的创新意识。日本的画廊包括美术财团画廊与大企业百货店画廊,美术财团是以专营艺术品为目的的艺术集团性实体。经济巨头企业所开办的百货店画廊则主要是为了美化企业形象、发展美术产业、增加文化投资。

除了今天所介绍的以平面设计作品展示为主的DDD画廊以外,日本最为著名的画廊还包括小山登美夫画廊和大田画廊。大田画廊以1000美元白手起家,创始人大田秀则挖掘扶植了全球著名的草间弥生等艺术家。还有小山登美夫画廊,其掌门人小山登美夫是村上隆、奈良美智等日本当代艺术家进军国际的幕后推手。现如今的日本艺术策展人群体都很清楚,面对局促的日本国内市场而言,在互联网时代下,积极利用各种国际展览、互联网信息传播平台,以及各种媒体渠道去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以求得更好的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日本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各类美术馆、博物馆、画廊,各类艺术财团、巨型企业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文化投资,不仅重视本国历史上美术品的收藏,同时也重视欧美和亚洲各国,各大企业家对于名家之作竞相追逐。这些国家与企业的行为既是为了打造一个很大的美术市场,美化企业形象,同时也为国民的美术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提高全民美术素养。从这一点来看,中国自然是落后很多,尤其是国外艺术品的收藏方面我们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任何优势。

从DDD画廊等艺术商业机构的经验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要想让设计有更快更好的发展,务必要有外部商业环境的成熟,包括政策的支持,贸易环境的优化、关税的降低。商业化程度越深的地区,设计水平自然也就越高,这是不容置疑的。因此也不能一味苛求我国的设计需要马上达到国际水准,设计的水准是跟随者制造业呈正比高低起伏变化的,所以提高整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准,也是推动设计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因。与此同时,更具可行性的是提高平面设计行业的内部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国际化能力与视野的提升和拓展,注重创新,并且力求设计师群体能够积极投身于设计事业中公众的接触,而不是局限于设计工作业务范围,在设计师及策展人对作品进行定位的时候,不能商业目的大过艺术追求,但是设计是商业的附属,一定程度上对商业目的的倾斜是无可厚非的,此外还要求设计师群体要积极地扩大设计在公众知识领域的影响力,这也对设计师群体、企业群体、消费者群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编辑:张慧娟)

猜你喜欢

京都画廊设计师
京都湾处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推荐一个设计师
京都好咖啡
画廊
画廊
京都访古记
“微”生活 发现·秋韵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