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当代达芬奇:伊塔洛·罗塔

2016-08-10徐天易

艺术与设计 2016年5期
关键词:米兰意大利博物馆

徐天易

第21届米兰国际三年展于2016年4月2日在米兰开幕,使这座意大利最重要的当代设计博物馆成为全球设计专业人士关注的学术聚焦地。

然而我们绕开博物馆大楼,来到展区花园中与竹林相倚的木质独立展厅。这里仿佛一个探索设计未来的“实验课堂”,实际上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米兰新美术学院(NABA)、多莫斯设计学院(DOMUS)合作展馆。在这里我们将与当代意大利建筑与设计的大师伊塔洛·罗塔(Italo Rota)展开一段对话。

伊塔洛罗塔被称为意大利当代的达芬奇,主导过欧洲很多重要的设计项目,包括室内设计、博物馆建筑等,甚至是大型的城市规划建设。他曾设计巴黎奥赛博物馆、米兰二十世纪博物馆、米兰BOSCALA酒店、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水之城”主题场馆,以及去年米兰世博会的科威特馆和红酒馆。

他的设计领域,从产品设计到城市空间规划无所不包,着重于空间与造型的变化和系统性,并注重整合创新材质、高端科技和灯光的广泛研究与应用。融汇了多种学科的他更是对文化与设计有着丰富的解读。

伊塔洛·罗塔于1953年出生在米兰,而后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建筑专业。他搬到巴黎居住了大约10年,1996年回到意大利的米兰——标志着他的一个高产创作阶段的开始,在这期间他的创作包括博物馆项目和卡瓦利咖啡屋(分别在在迈阿密、米兰和莫斯科),吸引了一大群建筑、时尚和设计爱好者。

伊塔·洛罗塔是当代建筑界不拘一格的人物。他是意大利环境设计领域中最迷人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之一:他创造了具有非凡效果的临时结构设施,为展览和赛事创造了优美与魔力俱存的环境。罗塔与合伙人的工作室极具特色,有丰富的形式、色彩、材料。在光、线形、折线上采用累积式的设计,给人多重空间合并与运动的印象。内饰和物品摆放也极其生动,充满活力。

Q>怎样看待这次三年展的主题——设计之后的设计?

设计之后的设计是对未来设计理念的探讨。从个人来说,伊塔洛·罗塔希望解决的建筑设计问题是——没有建筑。因为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不断被空间占领的阶段,从米兰到北京,世界上所有城市都在扩张。所以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是增加新的建筑来侵占城市面积,而是更好地利用我们所拥有的空间,并且是我们与所有生物共享的空间。在我们不堪重负的星球上,未来需要的应该是不与大自然冲突的产品。

Q>如何创建现代设计和文化历史之间的关系?

设计展望未来,历史回顾过去,看似在我们当下思考的两端,而文化活动正是联结过去与未来的纽带。伊塔洛·罗塔将历史遗产诠释为一段在记忆中的漫步,让我们在过去与现代的比较中反思。无论是他所设计的佩鲁贾保利纳堡垒(Rocca Paolina)博物馆还是米兰二十世纪博物馆,都是对一个城市和一段时间的解读。博物馆和文化项目设计并非只在于构建一个物质的建筑,而是要创造可以在其中穿行的空间。

Q>对当今中国文化建设的建议?

罗塔说中国已经有太多的博物馆。随后他解释道,博物馆应立足于藏品价值之上,相对于新的场馆,更重要是的从物品中倾听和理解世界,然后传播于大众。无论欧洲、中国、还是美国,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年轻人来到博物馆却忘记他们要看什么,我们需要建立对历史的真正认识与概念。文化是一个由过去向未来生长的过程,新的事物不断萌生,同时也会渐渐丢失一些历史痕迹。如何接受创新,如何看待历史,需要我们发现自己的时代观念,找到属于自己文化的独特性。

(编辑:王蕊)

猜你喜欢

米兰意大利博物馆
意大利面“变魔术”
博物馆
2017春夏米兰时装周
露天博物馆
意大利
前人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