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动漫产业市场差距的探讨
2016-08-10赵越
摘 要:近几年来动漫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而且新兴的动漫产业对于经济增长、推广名族文化有着重大的作用。本文概述了中日动漫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进行了相关的比较,发现其差距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鉴于此,本文从动创造适合国情的动漫模式、动漫创新人才的培养、受众对象对动漫观念的转变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动漫产业市场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动漫产业;日本动漫产业;市场;差距
中国动漫产业正在飞速发展,市场也正在越做越大,然而始终没有日本动漫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那么大、那么强(见图,来自IT学生网)。为何国产动漫市场与日本动漫市场有这么大的差别,国产动漫市场如何扩大、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根据在我校随机抽样调查发现,每5个喜欢动漫的学生当中,100%的同学喜欢日本动漫,其中喜欢国产动漫的人仅仅只有20%。由此可见,中日动漫市场确实有着一定的差距。国产动漫市场如何扩大、如何提质是很多学者和企业家们都十分关注的话题。我们可以从中日动漫产业发展的历史演变与比较分析中寻找对策与措施。
一、中国动漫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比较早,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到现在也有过历史辉煌的一页,纵观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历史,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扩张阶段、转折阶段。
1.起步阶段
中国动漫行业的开始要追溯到1926年,上海的万氏兄弟开了中国第一家动漫公司--大闹画室。战争时期,日本人成立了满洲映画协会,是伪满洲国时成立的一个电影机构,它有公司的性质,但同时也有明显的国家宣传机构的特点。
2.发展阶段
1942年9月完成[铁扇公主]、当时[白雪公主]第二部的发表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我国也进入了第一次动漫黄金时期。日本战败后,1946年5月26日,国民政府派金山(中共地下党员)接收满映。7月7日正式成立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时期,中国动漫制作能力几近于无。当时中国对日本持有友好的外交态度,在CCTV引进了像《铁臂阿童木》《一休》等优秀的日本动漫。在这种背景下,考虑到当时我国的国情,日本以低廉的价格给我国提供动漫作品。
3.扩张阶段
90年代时期,日本制动漫在中国开始普及。像《多来爱梦》、《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等许多动漫作品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这也反映了日本动漫的魅力。但是同时,中国的盗版开始横行。
1996年,为了抗衡日本文化对中国的渗透,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讲话:“少年儿童是我国的未来,他们是振兴中华名族的希望,这也是文艺工作者孕育他们的历史责任”。从那以后,国产动漫产业开始了进一步的推进。
4.转折时期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动画的发展比较缓慢。1992年12月,第二届上海国际动画节在上海举行。1996年,中国动画学会召开了自1985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大会。2000年9月,在北京成立了电影学院动画学院。2004年,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为重振国产动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也是对中国动漫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一部作品。自此,一批优良动漫作品不断诞生,给动漫市场不停注入新鲜血液,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日本动漫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在当今世界上,日本被视为“动漫王国”。而且近几年,日本动漫产业产值超过汽车行业,成为了日本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与美国相比,日本动漫产业不仅在动画方面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在漫画、电子游戏方面也有强大的优势。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可以分为几个时期:诞生时期、成熟时期、辉煌时期。
1.诞生时期
19世纪末,欧洲现代漫画被引进到日本。日本动漫从明治时代(1870-1911)开始出现在民间。到大正时期(1912-1925),以漫画大师冈本一平为中心的十位漫画家成立了“东京漫画会”。
2.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随着新漫画的读者层出现,日本国内许多漫画杂志也随之创办,像《青年漫画月刊》《大漫画月刊》等。1964年,日本漫画家协会诞生。
3.辉煌时期
80年代后,日本漫画家开始努力创造具有个人风格和特色的漫画,漫画的题材和风格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一批优秀作品也随之诞生,像鸟山明的《龙珠》;井上雄彦的《灌篮高手》;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等,这些作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与创作水平。之后,动漫逐渐开始变成了大众传媒,日本动漫也进入到了辉煌时期。
4.繁荣时期
目前在日本,动漫制作公司有430家,每家公司每周都会有70集到80集的动画出品。近年来,日本政府对动漫制作的人才更加重视了。
三、中日动漫产业的对比
1.迥异的风格
一般来说,风格的不同属于类型上的不一样,动漫风格可以概括动漫作品的具体内容。经过几十上百年来的发展,动漫也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具有了各种各样的风格类型。日本动漫从起步阶段就不断追求风格的新颖与多样化,这便是日本动漫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中日社会形态上的差异决定了中国动漫除了娱乐之外更侧重于教育和宣传,所以进一步决定了风格的单一化死板化。
2.质量的差异
一般来说,要评价一部动漫作品的质量是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的,如果只从单个方面来评定无疑是极其片面的。但是能最直观反映一部作品的质量、制作水平的地方还是画面质量,这也是现阶段中日动画的最大差距。
3.模式的不同(见表)
(1)中国。据调查了解,有80%左右的人看动漫,认为这是一个好的休闲放松的方式,但是大多成年人都是被动的陪同儿童来看的,因为他们觉得幼稚无聊。所以这说明了在中国动画的定义过分狭隘,认为动漫就是专门给儿童看的。国产动漫的题材陈旧无聊,也是日产动漫在中国盛行的原因。
(2)日本。日本人不认为动漫仅仅针对低龄消费者的,日本中老年人当中许多都是动漫迷。对于日本人来说,动漫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手段,许多日本动漫都具有教育意义。比如《灌篮高手》中,三井寿一次次不断挑战自我,就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龙珠》中悟空保护地球可以看出对家的渴望与爱护。
四、提升我国动漫产业市场策略
1.创造适合我国国情的动漫产业发展模式
(1)创作开发
以原创动漫为核心,开发出具有特色的动漫选题、策划、剧本、造型等创作开发模式。成功的原创动漫是一个动漫产业的核心,也是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关键。
(2)盈利模式
一般来说,动漫产业链中,20%的盈利来自动漫本身,80%来自相关衍生产品。在中国,电视播出费很低,因此动漫企业不可能凭此盈利,衍生的动漫市场才是动漫的利润所在。如何让漫画、动画、周边产品等形成良性产业链才是动漫企业盈利的关键所在。
(3)合理融资
动漫产业,属于高投入、见效慢的产业,很多动漫企业需要大量资金,而且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比较高,所以很多动漫企业将目光放在了风险投资基金。在我国,政府部门也可以考虑发展动漫发展基金,或者国家能出台新政策给予动漫企业补贴来解决这个问题。
(4)科学运营
有了动漫产业链,如何去整合各方资源,建立起合理的运营模式。在国际上,动漫游戏化的联合运营模式已经成为了动漫产业的主流模式,在产业中游戏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所以我国动漫产业的人员应该把目光放在游戏这一块上面,才能走的更远。
2.动漫创新人才的培养
通过对日本动漫产业的比较,不难看出我国对动漫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之处。
首先从创意上来说,学校教出来的学生都是着重于技术与画工的人才,但是这类的人才再多,都是只注重作品外形,而没有灵魂的作品。最近几年,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在招收员工的时候也会注重其创新能力,我相信以后我国的动漫教育也可以从“制造”到“创造”的改变。
3.受众对象对动漫观念的转变
如今,有许多人一直认为动漫是给孩子看的,学动漫曾被认为不务正业,而导致受众面很窄。相比日本动漫作品所采用的分级制度(分别针对3-12岁、12-18岁以及18岁以上年龄段分别推广),我国当前动漫作品主要针对的目标群体集中在14岁以下的儿童。一系列的题材受限于受众群体,而无法制作推广。比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至今只有《西游记》成功地动画化了。仿佛在中国,只有孩子才该是动漫的唯一观众。我们可以学习日本动漫作品分级制度,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相配合增加宣传力度,这样的情况才会慢慢改善。
中国的动漫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前景是光明的,但是过程却是崎岖的。国内的动漫产业都是在国外动漫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而且我国动漫产业的繁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地方政府和企业以及动漫爱好者的共同努力。我们国内的创作者应该对自己有信心,虽然我们起步晚,但是我们发展快,只要有更多的人关注动漫,动漫产业链才能完善,受到大众的认可,动漫产业才能发展起来,最终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山田賢一.日中アニメ産業の市場争奪~国産アニメ振興を図る中国とどう向き合うのか~メディア研究部(海外メディア研究).
[2]饶威.中日动漫产业的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代梦颖.中日动漫产业差距浅析[J].青春岁月,2013(12).
[4]郎伊涵,韩红岩.中日动漫对比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01 -15.
作者简介:赵越(1990.08- ),男,汉族,江苏常州,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中日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