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安徽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优化研究
2016-08-10何芳陈磊
何芳+陈磊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2016年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SKY1604ZD)
摘 要:农业生产的分散性与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流通规模化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阻碍我省农产品流通效率增进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安徽省农产品物流体系存在的信息化程度低、供应链环节多不连续、运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第三方物流”和依托农村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建设、完善我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连锁经营
一、引言
互联网经济的盛行促进了安徽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但省内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仍不完善。安徽省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体系尚未成熟,分散的农产品流通在造成严重资源浪费的同时,抬高流通成本,降低了省内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整个农产品流物流体系仍处于低水平阶段,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加快安徽省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安徽农产品流通效率成为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一大突破点。
二、文献综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众多学者致力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发展的研究,分析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中物流配送的瓶颈问题,寻求农村网购中物流配送的解决措施。
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产品物流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有些学者从宏观角度出发,由农村物流发展现状研究分析了农产品配送物流模式,认为连锁经营是新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应有之意,而物流配送则是提升连锁效率的有效途径。部分学者认为农村物流配送中心是沟通农村和城市的桥梁,是农村物流的重要环节,科学地选择农村物流配送中心有助于降低农村物流成本,对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仅仅是理论分析了农村物流现状,发展对策,配送方式,运营模式等方面,并没有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建议,对物流体系优化问题涉及不多,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以安徽省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为研究对象,对安徽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间和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安徽省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一方面从农产品物流的规模性和特殊性出发,通过对物流环节操作的标准化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强化流通管理规范,使其更具针对性,更规范化和具体化;另一方面在针对安徽省特色农产品的同时,利用互联网因素,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打造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使农产品效益趋于最大化。
三、安徽省农产品物流体系及其优化
近年,我省选择流通规模大、经营渠道广、辐射能力强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如合肥周谷堆批发市场、蚌埠海吉星批发市场等,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建立产销合作机制,拓宽省内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安徽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省辖市开展农超对接试点,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体,推进连锁超市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直接对接,缩短流通环节。
1.安徽农产品物流体系现状
(1)市场主体多元化,但整体素质不高
随着农产品经济的发展,省内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越趋多元化,包括农民经纪人、运销专户、农产品收购站、农产品加工企业、城镇职业零售商贩以及季节性、临时性的农民运销队伍等。
大部分农业劳动力缺乏专业流通知识和现代化商业知识,仅凭经验销售是无法满足现代化商业需求的。在安徽省流通管理队伍中也存在一部分市场管理人员未受过高等专业教育,其专业知识、执行能力、政治素养都有待提高。
(2)农产品产量增加,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成本高,市场占有率低
2014年安徽省农业总产值达2119.21亿元,比上年增长5.7%。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物流是网络贸易的支柱,安徽省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分散的农产品生产增加物流成本,降低了其竞争优势。农产品的季节性与生产的分散性是制约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阻碍我省农产品流通效率增进的主要因素之一。
安徽处于丘陵地带,农产品的区域性较为明显,农产品的核定标准不经相同。大部分的农产品无法进入高消费市场,农产品外销率很低,约占商品量的1/4。
(3)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现代化程度低
多种所有制、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尚未成熟。农产品流通市场仍处于散、小、弱状态,物流系内组织化、信息化程度过低,农产品市场辐射范围小,集农产品运销与消费于一身的农村合作组织匮乏。
相对于沿海城市,安徽省现代化水平较低,商品流通方式也较为落后。在一些城镇地区“夫妻店”、“代销店”仍是主要的商品销售网点,进货渠道复杂,价格随意性大,亦容易出现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与发达省份相比,安徽省虽为大省,农产品交易发展迅速,但省内农村经济发展仍需提速。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体系尚未成熟,农产品流通规模化的优势无法体现,降低了省内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低水平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无法完全满足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2.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的必要性及适用性
推进连锁超市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直接对接,能有效缩短流通环节,但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季节性、区域性,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辐射范围有限,省内农产品大多只能省内消费,无法有效提高农产品的省外市场占有率。农户自主销售产品可能会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形成统一标准,甚至个别连锁超市会出现以次充好现象,会给农户自销的农产品带来不利影响。
除去连锁商店的自营物流调度,农业生产者需要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的产销合作组织,将连锁经营物流体系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第三方物流”的物流体系相辅相成的运用到农产品流通中,通过网络信息手段统一调配销售农产品。在保证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同时,减少中间环节的损耗。
2015年安徽省物流总额突破8亿元,省内从事物流的企业有6000余家,货运车辆100余万辆,营运船舶近2.95万艘,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占90%以上,承担了社会物流总量的80%。但从整体上看,安徽省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尤其是农村地区在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网上销售、电子订货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较薄弱,亟需加强资源的整合配置。
在省内农村地区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设立配送中心,统一收购农产品,充分利用配送中心物流资源。利用互联网发布产品信息,展开电子商务交易,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将售出的农产品配送至消费者手中,能有效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辐射商圈范围。利用连锁经营物流建立区域性配送中心,免去了中间商的周转环节,大大节省农产品流通的时间与成本。“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第三方物流”的模式,有效减少了销售的中间环节,利用网络贸易直面消费者,为消费者带来新鲜产品的同时降低流通费用。以信息化节本增效,形成物流共同配送体系。
四、互联网发展对安徽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2015年安徽省“互联网+”行动方案的落地,从政策上、财政上支持互联网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壮大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新业态。各式各样的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平台也应运而生,一体化的农产品交易不仅缩短了农产品流通环节也为公众提供了放心优质产品。
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根据《安徽省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预计到2020年,光纤宽带和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65%,9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农产品交易信息传播提供了便捷通道,在交互信息的同时扩大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辐射商圈。
由于安徽省农业生产的分散性,产品的供应物流体系尤为薄弱。近年互联网对民生服务的支撑作用明显提升,利用一体化信息交互产销合作组织,规范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统一配送产品将为安徽省农产品网络交易开辟一片新天地。
五、安徽省省外农产品物流体系借鉴
与安徽省相似,农业发展也是山东经济的一大支柱。目前山东省农产品物流体系主要包括,一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物流,二是以超市为核心的“农超对接”农产品物流。山东省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物流体系具有较强的集散能力,以超市为核心的“农超对接”农产品物流则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介入,将农产品配送至消费者。两种流通方式相互促进,交错发展,传统的流通模式逐渐向高级的流通模式演进。
与安徽省毗邻的河南省则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基于“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原则,创建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集群。与此同时,河南省也在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充分突显农产品流通规模化的优势。
而属于华南地区中部的广西,由于存在地理位置优势,农产品产量多、商品率高且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辐射范围广,故而省内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省内由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场冷链物流和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所组成的冷链物流体系不断壮大。
目前安徽省农产品物流体系仍不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辐射商圈范围过小,农民自主运销产品成本过高,引导农民参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加强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能有效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辐射商圈,解决农产品生产分散,区域性问题。以超市为核心的“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物流体系能有效配置现有物流资源,亦能缩短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产品的季节性问题。
与此同时,信息化交易与配送网络的实施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缩短农产品交易、配送时间,降低交易及管理成本,大大增强省内农产品的竞争力。
六、安徽省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思路与建议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在线交易以其低流通费用、价格低廉而发展起来。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经济的发展是省内经济发展的一大经济支柱,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季节性、区域性等问题的存在,解决安徽省农产品流通问题至关重要。
鉴于安徽省农产品流通市场仍处于散、小、弱状态,物流体系内组织化、信息交互程度过低,农产品市场辐射范围小,集农产品运销于一身的农村合作组织匮乏,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优化安徽省内农产品物流体系。
第一,政府牵头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并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方便信息交互与协调各部门关系。利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所拥有的信息平台发布预期农产品销售信息,引导农民自愿加入组织,供应并销售农产品。网络信息平台的使用将有效缩短农产品供应中间环节,为农民减少销售成本的同时也为公众带来放心产品。
第二,引导第三方物流公司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合作,统一运输分散生产的农产品,为农村生产散户提供物流服务,既能保证低廉的物流费用,亦能缩短农产品的流通时间保证产品的新鲜度,提高产品竞争力。
第三,依托农村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建设,促进以超市为核心的“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形成连锁经营物流体系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第三方物流”物流体系相互促进、交错发展的模式,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既能有效供应本地需求市场,又能满足对外需求市场。
参考文献:
[1]孙敬平.安徽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现状及完善策略[J].商业时代,2010(7).
[2]鲍亮亮.安徽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获国家支持[N].安徽日报,2013.11.22.
[3]史力.安徽省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信息化程度有待加强[N].安徽日报,2016.03.24.
[4]郑莉.我省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N].安徽日报,2015.11.27.
作者简介:何芳(1995- ),女,安徽桐城人,安徽财经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贸易经济学;陈磊(1995- ),男,安徽六安人,安徽财经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贸易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