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与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2016-08-10陶表海
陶表海
摘 要:物理课堂教学必须能够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尤为重要。从教学中人际关系智能的培养策略、教学中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策略两方面,研究多元智能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关键词:物理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9-0071-01
物理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因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它反映的是抽象的物理现象最本质的东西。许多学生在描述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往往缺乏科学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使用简洁明了的专业术语。例如,教师在总结“牛顿第一定律”时,如果口误成“一切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总保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个“和”字的口误,很容易使学生对规律产生误解。而如果叙述时正确阐述为“或”字,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二者居其一,即静者恒静、动者恒动”这个规律。教师流畅的表达,充满感召力的语气,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凝聚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经验的教师一般课堂上不多讲话,而是引导学生多渠道、全方位地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听有所言、看有所言、做有所言,教师适时地补充和评价。学生亲自参与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语言智能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教学中人际关系智能的培养策略
(1)当任务繁重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新课标背景下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当学习任务繁重,学生个体难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时,可采取课堂小组学习方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物理知识可提出多个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重有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教师可将各个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这样各个小组就有充分的时间去讨论和探究,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各个小组向全班汇报实验的方法和成果。课堂小组学习方式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2)当学生思考出现问题时,可采取合作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讲,学生被动地听和记,课堂枯燥沉闷,教学效益差,学生需在课后花大量时间复习、做题才能保证效果,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起引导、补充和评价的作用。学生在自我实践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单独很难完成学习任务。这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补充、相互讨论,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团队的力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后学生很难掌握,比如问学生怎样连接滑动变阻器才能改变电阻、为什么通电前必须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等,很少有学生回答得出。这时,采取探究性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去探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实验中,学生们有的连接电路,有的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一起分析和排除,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诸如为什么要采用“一上一下”接线才能改变电阻、通电前阻值调到最大是为了保护电路等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个人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中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策略
(1)多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初中生敏感、好动、好奇心强,而物理实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这些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些特点进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一个优秀的物理教师,总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变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在分组实验中,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实验结论的分析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思维,提高学生的空间智能。
(2)要求学生多用图示展示物理过程。物理教学中,几乎每章、每单元都贯穿了图像的教学内容。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教材内容的不断深化和扩展,图像教学也由浅入深,由具体形象到抽象。初中电学要求学生根据工作原理能够画出电路图或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工作原理,通过观察汽油机原理图来认识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利用磁感线演示仪认识磁场的空间分布等。在物理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解图、画好图,利用图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三、结束语
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现代物理课堂教学必须能够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尤为重要。美国学者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培养学生多元智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指导方向。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认真贯彻多元智能发展理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同时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付理才.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案例研究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9.
[3]黄世超.高中物理教学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