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朋辈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基于杭州市九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
2016-08-10许占鲁任少波
许占鲁,任少波
(1.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28;2.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方略·
高校朋辈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基于杭州市九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
许占鲁1,2,任少波1
(1.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28;2.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摘要:大学生易受同辈群体影响,面对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与个体性突出的时代特点,朋辈榜样教育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重要方法。朋辈榜样教育活动的效果与过程紧密相关,作者从教育过程与教育效果的关系角度,对杭州市九所高校1064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高校朋辈榜样教育过程因素对教育效果因素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内容对教育结果的影响程度不同;宣传手段对朋辈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新媒体手段需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进而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重视朋辈榜样教育的过程有效性,显性与隐性宣传方式并用,加强对朋辈榜样教育效果的追踪与评估。
关键词:高校;朋辈榜样;过程有效性;结果有效性
“90后”大学生有更加鲜明的特点,他们政治信仰淡薄,价值观念多样,道德观念淡漠,学习、就业目标迷茫,思想和行为易受同辈及网络影响[1]。朋辈思想政治教育以其直观、形象、人性化的教育形式已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因此,本文拟从朋辈榜样教育的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角度,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探索影响高校朋辈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朋辈教育原义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2]。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矫正青少年的行为偏差,在缺乏心理咨询师的情况下,将表现优异的学生培训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帮助解决青少年性滥交、吸毒、酗酒等问题。1969年,美国的薇兰德(Vriend)发表了朋辈心理咨询领域的首篇论文[3]。1981年,马歇尔夫(Mamarchev)对朋辈心理咨询(peer counseling)进行了定义[4]。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很多高校都有朋辈心理咨询服务,开展了如“朋辈伴读”这样的特色活动,并形成朋辈互助员的培养、选拨、评估标准。国外学者的研究注重实证调研,强调其教育的时效性,并根据实证研究分析,建立起如多层朋辈辅导模式(MPC,2013年)等模型[5]。这些国外的研究对我国朋辈教育研究有借鉴意义,但对于大学生朋辈教育的研究较少涉及思想政治道德方面。
国内关于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研究较早,而对于朋辈教育的研究比较晚。大学生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理论应用为主,主要包括:借鉴国外朋辈的概念,以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6],探讨如何以优秀朋辈榜样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道德观、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7];探讨朋辈榜样在大学生创业、课堂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8];提出提高朋辈教育有效性的建议,如加强制度管理、发挥课堂及网络的作用等。也有学者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比如朋辈榜样理想化、抽象化,宣传夸大化、单一化、固定化,朋辈榜样教育与大学生现实需求脱节,缺乏实证研究等问题。总之,国内关于大学生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注重定性研究,缺乏定量研究,尤其缺少实证调查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其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其教育内容对人们思想观念影响的深刻性、持久性,以及对人们思想意识判别、选择、理解力等诸方面所产生的强化作用”[9]。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过程等密切相关,是一个动态连续且相互联系、影响的过程。本文所指高校朋辈榜样教育,特指高校以优秀的在校生朋辈群体为榜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职业目标等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问卷设计
高校朋辈榜样教育的效果主要涉及教育者、教育对象、朋辈榜样、教育手段四个层面。根据以上对高校朋辈榜样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解,本研究假定高校朋辈榜样教育过程(主要包括教育者组织推行力度、朋辈榜样特性、宣传引导力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分为思想引领效果、个人发展效果)有正向影响(如图1所示)。希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朋辈榜样教育不同的过程内容对教育结果的影响程度,以及教育对象、教育手段等因素对教育结果的影响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校朋辈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因此,问卷设置了5个维度,其中自变量教育过程3个维度,因变量学习效果2个维度。问卷分为基础信息题(5题)、行为习惯题(6题)和符合度主观感受题(21题)。在正式问卷发放之前,进行了网上问卷试测,在计划发放问卷的9所高校各测试8-15人,共收到有效问卷101份,试测的因子分析以及信效度分析结果较好,表明问卷设计较为合理,可以进行正式测试。
图1 高校朋辈榜样教育过程有效性影响因素与结果有效性因素关系的研究假设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共选取杭州市9所高校进行调查,其中普通本科学校5所,独立学院2所,大专院校2所,调查对象为大一至大四学生,每所学校发放问卷90-150份,共发放了电子问卷1227份,剔除回收的无效问卷163份,回收有效问卷1064份,有效回收率为86.7%。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为了研究朋辈哪些因素对朋辈榜样教育的学习效果有影响及其影响程度,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频率分析、效度分析、信度分析、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
表1 样本特征变量——频率分析
(三)正式问卷信效度分析
1.效度分析
从表2可看出,过程有效性影响因素的KMO值为0.881,大于0.7,说明过程有效性影响因素的效度结构好,适合做因子分析。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后,提取了3个公因子,3个公因子的方差累计为65.524%,说明这3个公因子基本上能够解释过程有效性因素12个项目初始变量所包含的信息。因子1在变量第1-6题上有较大的负荷;因子2在变量第7-9题上有较大的负荷;因子3在变量第10-12题上有较大的负荷。通过以上分析,可初步认定因子1反应组织推行力度,因子2反应朋辈榜样特性,因子3反映宣传引导力度,说明过程有效性影响因素因子分析结果度划分与预设是一致的。
从表3可看出,结果有效性因素的KMO值为0.907,大于0.7,说明结果有效性因素的效度结构好,适合做因子分析。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后,提取了2个公因子,2个公因子的方差累计为70.910%,说明这2个公因子基本上能够解释这个8个项目初始变量所包含的信息。因子1在第4-8题上有较大的负荷;因子2在变量第1-3题上有较大的负荷。由于“奋斗意志”在因子1和因子2中都有较大负荷,但是在因子1中的负荷大于因子2,故把“奋斗意志”归于因子1中。通过以上分析,可初步认定因子1反应思想引领效果,因子2反应个人发展效果,说明结果有效性因素因子分析结果度划分与预设是一致的。
表2 过程有效性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表3 结果有效性的因素因子分析
表5 描述统计量
2.信度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各个量表及总体的可靠性值在0.744-0.898之间,都大于0.7,说明问卷量表信度较好。
综合以上问卷的信效度分析结果可以得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通过了检验,可以进一步做定性定量分析。
表4 信度检验——可靠性统计量
三、调查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从表5得知:组织推行力度、个人发展、思想引领的均值都大于3(问卷选项最小为1,最大值为5,均值越大效果越好);朋辈榜样特性、宣传引导力度的均值都小于3。这些数据表明,高校朋辈榜样教育中,学校的组织推行力度较好,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朋辈榜样教育中朋辈榜样特性没有得到较大的认可,学校在宣传引导力度方面不够,需要加强。
(二)相关分析
根据相关性分析统计数据(表6)显示:结果有效性(思想引领效果、个人发展效果)和过程有效性(组织推行力度、朋辈榜样特性、宣传引导力度)两两样本的P值均为0.000,其对应的显著性水平α均为0.01,由于P〈α,故可以判断思想引领效果、个人发展效果和组织推行力度、朋辈榜样特性、宣传引导有显著相关性;而其r值都大于0,可以判断高校朋辈榜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性因素对结果有效性的因素显著正相关。H1-H6的研究假设得到验证。
(三)多元回归分析
1.以思想引领效果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研究思想引领效果与组织推行力度、朋辈榜样特性、宣传引导力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及动态变化,预测思想引领变量的值。本文以思想引领效果作为因变量,组织推行力度、朋辈榜样特性、宣传引导力度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7。
从表7可看出,宣传引导力度、组织推行力度、朋辈榜样特性的P值分别为0.000、0.000、0.004,都小于0.05,表明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思想引领=1.066+0.297*宣传引导力度+0.291*组织推行力度+0.070*朋辈榜样特性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看出,朋辈榜样特性对思想引领效果的影响比较小,宣传引导力度和组织推行力度的影响比较大。若学校想加大朋辈榜样学习的思想引领效果,需要加强组织推行力度和宣传引导力度。
2.以个人发展效果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个人发展效果作为因变量,组织推行力度、朋辈榜样特性、宣传引导力度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见表8。
从表8可看出,宣传引导力度、组织推行力度、朋辈榜样特性的P值均为0.000,都小于0.05,表明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表6 相关性
表7 以思想引领效果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8 以个人发展效果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9 宣传手段对朋辈榜样学习效果的方差分析
个人发展=0.853+0.264*宣传引导力度+0.337组织推行力度+0.148*朋辈榜样特性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看出,朋辈榜样特性对个人发展效果的影响比较小,组织推行力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宣传引导力度。若学校想加大朋辈榜样学习的个人发展效果,需要加强组织推行力度和宣传引导力度。
(四)方差分析
四、结论与讨论
(一)高校朋辈榜样教育过程对教育效果有显著影响,但不同过程因素对效果的影响程度不同
1.高校朋辈榜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因素与教育效果因素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本文为研究朋辈榜样教育过程对学生个人教育效果的影响,对研究进行了维度划分:将高校朋辈榜样教育过程分为组织推行力度、朋辈榜样特性、宣传引导3个维度,将教育效果划分为对学生思想引领及个人发展2个维度。经过相关性分析,证明了研究假设:高校朋辈榜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教育效果显著正相关。
2.虽然朋辈榜样教育过程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有显著影响,但从过程划分的3个维度来看,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朋辈榜样特性因素对学生思想引领以及个人发展的影响小于组织推行及宣传引导因素,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目标的激励以及就业创业的认知等个人发展效果有较好的引导作用,对学生思想引领的教育效果影响较弱。描述性分析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各类朋辈榜样教育活动,朋辈榜样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普遍的方式,但朋辈榜样自身以及对朋辈榜样事迹及榜样的提炼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如何以朋辈榜样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引领效果需要进一步思考。
3.朋辈榜样的宣传手段不同,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效果以及个人发展效果的影响也不同。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对学生思想引领作用大的宣传手段主要是直接的宣传方式,比如表彰会、座谈会、新媒体宣传;而对学生个人发展效果影响大的宣传方式主要是同学口口相传、老师提及、新媒体宣传等,偏向间接方式。这说明显性和隐性的教育手段要结合使用。
(二)增强高校朋辈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1.应注重朋辈榜样教育过程的有效性。一般我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否有效的感知点及最终的评判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但认识需要不断深化,在朋辈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的研究中,我们还必须在对朋辈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静态分析基础上,深入到导致这一结果形成的动态的朋辈榜样教育活动过程中。本研究表明,过程的有效性与结果的有效性是息息相关的,在我们注重朋辈榜样学习效果的同时,应该理性地思考如何保证过程的有效性。这需要我们的教育者明确教育目的,形成朋辈榜样组织管理、培养、评价等机制,选择有针对性的、能够引起教育对象学习兴趣的宣传方式,推行类型多样化的符合学生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的朋辈榜样。
2.朋辈榜样的宣传方式应多样化,注意利用新媒体。通过方差分析可知,宣传手段对学生朋辈榜样学习的效果有重要影响,而且从均值来看,新媒体对于思想引领和个人发展效果的影响都很明显,这需要教育者引起重视。朋辈榜样教育本身具有朋辈间相似的年龄、学习环境、心理特点等优势,比教育者的说教更能影响学生,但需要合适的方法。近几年,全民进入“互联网+”时代,学生成为主力军,自媒体成为学生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朋辈榜样精神的释放需要朋辈榜样具有可接受性、能够引起学习对象的情感共鸣等,这些都需要高效的、有针对性的宣传方式,而新媒体以简单、醒目的标题,时髦的语言,配有有趣、形象化的图片更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使榜样的宣传效果更易被接受和学习。
3.大学生朋辈榜样学习的践行效果需要追踪和评估。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重点,道德教育是基础,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0]。所有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从而获得成长。朋辈榜样教育更多的是通过隐性的教育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将优秀朋辈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行为实践渗透到教育对象心里,形成教育对象自觉学习的需要,产生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学生行为的改变,内化为自觉的价值体系。我们研究朋辈榜样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不能回避学生的践行效果问题,这需要长期的对比观察,需要用试验数据检验。从这个方面来讲,本研究还需要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谭德礼,等.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成长成才规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81.
[2]DAMON W.Peer education:The untapped potential Journal of Applied[J].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4,5(4): 331-343.
[3]VRIEND T J.High-Performing Inner-City Adolescents Assist Low-Performing Peers inCounselingGroup[J].ThePersonneland Guidance Journal,1969,47(9):897-904.
[4]MAMARCHEV H L.Peer Counseling.Searchlight Plus:Relevant Resources in High Interest Areas:No.52[M].Ann Arbor:ERIC Cleaning house on Counseling and Personal Service.1981.
[5]MENG J,TAJAROENSUK S,SEEPHO S.The Multilayered Peer Coaching Model and the In-Servi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EFL Teachers[J].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2013,6(7): 18-31.
[6]袁文斌,刘普.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与心理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22-127.
[7]金艳,李琼瑛.榜样教育法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4(23):35-36.
[8]刘海春.论朋辈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耦合与运用[J].高教探索,2015(2):37.
[9]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3-14.
[10]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36-155.
收稿日期:2016-02-18
基金项目:2016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6NDJC063YB);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许占鲁,1980年生,女,汉族,河北衡水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讲师;任少波,1965年生,男,汉族,浙江新昌人,浙江大学副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The Effectiveness of Peer Model Approach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 Survey of Students from Nine Universities in Hangzhou
XU Zhan-lu1,2,REN Shao-bo1
(1.School of Marxism,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Zhejiang,China;2.Qianjiang College,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36,Zhejiang,China)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are easily influenced by their peer groups.In a society featured by diversification of value orientations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peer model education is still an effective and important approach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effec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process in peer model educ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he effect of education,the authors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1064 college students in Hangzhou.It is found that the factors concerning the process of college peer model education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factors concerning the educational effect,with levels of influence varied between different aspects of educational process. Meanwhile,the propaganda media exerts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eer model approach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particular,new media deserves special attention.The stud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perspectives: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process effectiveness of peer education,combining explicit and implicit propaganda methods,and improving the track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educational outcomes.
Key words:College;Peer Model;Process Effectiveness;Outcome 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