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茶 恢弘的组诗

2016-08-10肖凌霄图

藏天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湄潭毛尖油茶

文/肖凌霄图/廖 迅



黔茶 恢弘的组诗

QIANCHAHUIHONGDEZUSHI

文/肖凌霄
图/廖 迅

在贵州饮食天地里,黔茶堪比一组恢弘立体的诗篇,它有史诗的隽永,有唐诗的悠远,更有宋词的清丽和打油诗的热烈奔放不拘一格。它从夜郎古国的茶马古道走来,从高山深壑的迷雾深处走来,从侗族的“干劲汤”、仡佬族的“三幺台”里走来,在时光隧道定格,滋养黔人,芬芳国人,纵横千古,飘香海外。

是的,黔茶就是这样一组诗:久远旷古的历史是厚重的史诗,叫人怎么翻也翻不完;茶园风光是旖旎的山水田园诗,如画如歌;内涵丰富的品质犹如字字珠玑的宋词,久经咀嚼而不淡……它们散落于历史尘埃中,发表于青山绿水间,流传于茶肆食坊处,吟唱于日常起居上,镌刻于思念回忆里……

湄潭翠芽

过往:如溯史诗

追溯黔茶的过往,犹如诵读一册韵味悠长的史诗。

至少在100万年前,茶树就在贵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长,有20世纪80年代在贵州晴隆县发现的茶籽化石为证。

那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地质生物研究所和多家研究所鉴定,距今已有100万年历史。

古生物演变为化石的几率本来小之又小,加上贵州到处是莽莽大山,人迹罕至。这颗在地底下沉睡了多年的茶籽化石,竟能幸运得以见天日,诠释贵州茶的历史印记,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距离发现茶籽化石不远的地方,是贵州野生大茶树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数万年前,这些野生大茶树是贵州这片古陆高原真正的主人,它们呼呼生长,如鱼得水。

渐渐地,生息在这深沟大壑古老山林的夜郎人,琢磨出了怎样把这些大茶树的叶子制作成精美可口的饮品,翻山越岭送给遥远的君王品尝。据史料记载,大约从西周开始,黔茶就不断成为贡品远上都城进贡给王或皇帝,以换来边陲小国的世袭和安生。历朝历代以来,贵州形成了务川都濡月兔、贵定云雾茶、湄潭湄尖茶等一批著名的贡茶。

更多的时候,茶叶是夜郎人自娱自乐的点缀。每到风和日丽的春日,夜郎岩下的夜郎人会把装满茶水的竹筒放入上流溪水中,接着坐船来到下游岸边,等待竹筒飘来一把抓起,用茅草插入竹筒吸饮,边喝边唱茶歌。清风煮茗,曲水流觞,这些文人雅士的风雅之举,却被远在要荒的夜郎人把玩出几分野趣和童真。

夜郎时期,茶叶已被当做商品在集市上出售,市场非常繁荣。根据史料记载判定,中国最早的茶市,就在夜郎古国。如今,在黔北山区的很多地方,还残存着茶马驿道的痕迹,这些狭窄崎岖的古道上,隐约飘过当年茶马互市的喧闹和茶商挑担走天涯的艰辛。黔茶如同时间的印记,回溯其影,余味悠远。

“山高路远人口渴,亲人进门把茶喝。”外地人来到贵州安顺屯堡,形似当年军屯时设置的古驿站里,屯堡女子笑盈盈地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驿站茶。这茶不单是茶的味道,还融入了屯堡人的固守和思念。从奉朱元璋之命固守西南边陲、屯田镇边六百年来,屯堡人承袭了用土砂罐煮驿站茶的习惯,把生姜、金银花、甘草等多味中草药和茶叶一起熬煮,然后倒入土陶茶碗中供出行军人和路人饮用,解乏治病。

历代以来,专家学者、骚客文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黔茶的赞美。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也记上这么一笔:“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茶学专家陈宗懋教授曾经在考察凤冈、湄潭后赞叹贵州“绿宝石”茶:可以泡七次而味不淡,韵味悠长。

如此看来,贵州不仅是茶树原产地中心,也是茶叶利用、饮用、商业化、人工栽培等方面出现最早的地区之一。世事沉浮,斗转星移,唯一不变的是那一抹幽幽的茶香。

茶园:媲美山水田园诗

“湄潭好,美誉小江南。江水碧蓝鲤鱼肥,茶姑绿海歌声漫。”诗中所说的湄潭是黔北的一个小县城,因湄江水绕城弯环如眉而得名,是优秀山水人文和田园牧歌的完美组合。

茶山苍苍,湄水泱泱,万亩茶场,在水一方。永兴万亩茶场,就延绵起伏在湄江对岸的茶山上,它是著名绿茶湄江茶的原产地。山上茶园连天,山下湄江缠绵,河畔的火焰山上,耸立着有“天下第一壶”之称的巨型茶壶,堪称奇观。因为山高坡陡、污染小、农药化肥施用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茶树们长成了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健康茶。“山青青来水汪汪,湄潭翠芽生湄江。女人喝了更漂亮,男人喝了更健康。”湄潭翠芽产于湄江茶场,茶场地处湄江河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极宜茶树生长。被誉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贵州最大的名优茶产区,湄潭当之无愧。

与湄潭山水相连的凤冈县有丰富的茶文化和茶资源。作为西部茶海的重要一站,凤冈出产的茶叶微量元素锌硒含量都比其他绿茶的含量高出近一倍,无论药用还是营养保健,凤冈富锌富硒有机茶都有很高的价值,凤冈因此被授予“中国有机富锌富硒茶之乡”称号。2005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通过湄潭、凤冈、余庆三县联合打造“中国西部茶海”的申请命名,从此,在这片中国大陆的西南角,绿色的茶海和蓝色的乌江纵横交织流淌。

美妙的茶园风光抒写着一首首山水田园诗:高山、丘陵、河谷、盆地交错纵横,远看深沟大壑,层峦叠嶂,近观山氤氲青绿,水旖旎碧澄。茶园星罗棋布,形成林中有茶、茶中有林、茶林相间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曾经“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困扰,变成了“幽深不见人、苍翠千万里”的吟哦;万亩茶场连天绿,横看成林侧成行,春风过处,浩瀚的西部茶海翻涛滚浪。

优越的生态气候,确保了茶叶的优良品质:茶树喜湿,需要充沛雨量,贵州恰恰多夜雨,常常白天还是艳阳高照,夜晚却大雨倾盆。这种昼晴夜雨的天气降低了茶树的蒸腾作用,对茶芳香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极为有利。茶树怕涝,因为积水会严重影响它的根系发育,贵州茶园茶山恰恰土壤质地疏松、排水性好,非常对茶树的胃口。茶树喜温怕寒,喜光又怕晒,贵州恰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高山云雾缭绕,“寡日照”特征独一无二。这样的环境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贵州茶,香高馥郁、鲜爽厚醇,汤色明亮,品质优异。

湄潭翠芽杯中舞

手工炒茶

因为品质优异,贵州绿茶被茶叶专家们誉为中国绿茶中的“味精”,每年都有许多外地茶商蜂拥而来抢购贵州“头春茶”,甚至不分等级一律购入,运到外地再拼配成其他品牌出售。

贵州山川秀美,生态良好,常年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特别适宜茶叶生长,是我国茶树原生地和历史上出好茶、产茗茶的古老茶区。所产出来的绿茶香味悠远,经久耐泡,犹如一首首绝句,经得起推敲和岁月的打磨,反复浸泡仍然味道浓郁。

外貌:犹如宋词

贵州绿茶的样子清新娇媚,犹如宋词一般婉约动人。它们有的形似片,有的状如球,有的像珍宝,有的则如害羞的姑娘蜷缩着身子,直到清水浸泡才长舒一口气,徐徐展开肢体。

片状的代表有湄潭翠芽,球状是雷山银球茶,颗粒状犹如珠宝般的就是前面说过的“绿宝石”,而蜷曲又似钩的则首推都匀毛尖。

湄潭翠芽外形犹如一粒修长的葵花籽,扁平光滑,翠香甘醇,冲泡后片片茶条瞬间变成朵朵小花,在水中回旋曼舞,散发出淡淡清香。

雷山银球茶承袭几百年的手工工艺,简直就是靠手一颗颗“摸”出来的。因为雷山山高生态好,加上炒茶功夫一流,雷山银球茶不但外形精美独特,而且内涵也香醇厚重。成茶呈球状,玻璃弹珠大小,在开水冲泡下,茶叶们从团得紧紧的球状张开身体,犹如晨风里的鲜花冉冉开放,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茶水微黄而清澈,饮之醇香而微甜,冲上四五遍余香犹浓。

绿宝石茶是绿茶类名茶,该茶外形紧实圆润,呈颗粒状,芽叶完整,栗香诱人,浓而不涩,经久耐泡,饮之顿感内在品质独特,贵如宝石,故曰“绿宝石”。

品味绿宝石的“七开”,那真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倘若用白瓷盖碗冲泡,温润细腻的质地更能衬托茶汤的清澈明亮,更可尽情观赏茶珠如玉似花蕾般徐徐舒展。当清澈的热水注入碗中,只见茶香荡漾,茶珠碧绿,奔腾弹跳。而后的第二开,汤清叶绿,芽叶竞相舒展,好不热闹。三开以后,芽叶基本舒展,仿佛镂空的雕塑。茶香于唇齿间流转,舒缓惬意。泡上七开,滋味仍醇香回甘。

收购茶青

都匀毛尖色泽绿润,栗香扑鼻,明朝时便作为宫廷贡品,深受崇祯皇帝喜爱。因形似鱼钩雀舌,被赐名“鱼钩茶”、“雀舌茶”,到乾隆年间,开始远销海外。1915年与贵州茅台酒同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后来被毛泽东主席赐名为“都匀毛尖”。在贵州,“北有国酒茅台,南有都匀毛尖”是近百年来最为响亮的品牌。2010年,都匀毛尖从全国众多名茶中脱颖而出,以“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之一的身份,再次登上上海世博会这一世界舞台。

“都匀毛尖”生长在黔南海拔千米之上云雾缭绕、生态茂密的高山之巅,以黔南本土生长的“苔茶良种”、“鸟王古茶”为本,经常年云浸雾润日晒雨淋自然生长而成。得黔山秀水之灵气,采万物百草之精华,是最为地道的原生茶、绿色茶、生态茶和健康茶。

特殊的育茶环境和制作考究的炒茶工艺,使都匀毛尖具备了“条索紧细、白豪满布、锋苗匀整、色泽润绿”的俊美外形,留存了“栗香持久、香清味鲜、滋爽回甘”的独到茶香,造就了“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的独特品质,最为突出的是都匀毛尖还富含锌硒等生命所需的多种稀有元素,堪称茶中极品、绿茶之珍。多年来,都匀毛尖以独特的风格列为中国名茶珍品畅销各地,吸引中外来客。

当然,吸引人的还有闻名遐迩的“茶宴”。都匀市在当地千百年遗传下来的民族“餐茶”的基础上,巧妙结合当代人的饮食文化特点,隆重推出茶山跑玉兔、茶香土豆松、毛尖彩带豆腐、茶青四喜饺、毛尖大虾等十个精品茶菜。这些精品茶菜在中国西部国际精品菜肴暨美食文化博览会上,以其美味可口、渊源深厚、内涵深幽的特色,获得团体金奖。

采茶

外形似鱼钩的还有茶中极品“贵定云雾贡茶”。贵定苗族先民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地区之一,这里生长有几千年的大茶树。云雾茶生长在贵定县云雾镇鸟王村1580多米高的云雾山上,所以也叫鸟王茶。现在民间还流传着“鸟王十八寨,寨寨十八家,家家十八个,个个出来背娃娃”的顺口溜,说的就是“茶”字,道出了鸟王苗寨世代种茶的传统。

云雾茶既是当代名茶,又是历史上唐、宋、元、明、清的“五代贡茶”。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早在唐代该茶就被列为贡品,明清两朝更成为皇家珍品,乾隆时期列为全国八大名茶之一。因此,贵定县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苗岭贡茶之乡”。

茶有味,黔茶味更浓。世间万物的玄机都隐藏在一杯清茶之中。抿上一口,缓缓滑过喉咙,那些好或不好的往事,都在茶香里清晰模糊起来。

茶俗:好似打油诗

古往今来,黔茶以独特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多少与茶有关的民风民俗,还在活泼奔放地描绘千百年来的贵州茶事,活脱脱就是一组组打油诗、顺口溜,为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山地内陆省,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古老而独特。贵州苗族、仡佬族、土家族,是世界上较早发现茶叶并加以利用的民族。在贵州的许多苗寨,初次提亲时男方要托媒人向女方送一份“放信茶”礼物表示求婚意愿,如果女方收下,表示这事有望,如果被退回,那就则表示没戏了。谈恋爱,茶是信物和见证;倘若成婚,聘礼依然是茶,所以这种礼俗叫做茶礼。这种茶礼如今在婚嫁风俗上有很高的地位,所谓“一家女不吃两家茶”,就是用茶来表达对爱情婚姻的忠贞。

贵州西北高寒地区的威宁、毕节、赫章、纳雍、大方等地的彝族同胞,至今沿袭吃“罐罐茶”的习惯。当有亲朋进门,就团团围坐在火塘边,一边熬制罐罐茶,一边吃着喷香的烤马铃薯,谈论农事庄稼,儿女婚嫁。当地人认为,喝罐罐茶至少有四大好处:提精神、助消化、抗病魔、保健康。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晴隆一带苗族,在元宵、端午等节日,家家户户均不可少擂茶,再放些糯米丸子,煮熟后一并食用。此俗尤以晴隆县碧痕山区、普安县地瓜区和青山区的村寨最盛,当地俗称“擂茶面”。

黔北山地中的道真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至今仍流传着吃“油茶”的嗜好,这是当地人最爱吃的一种茶食。勤劳的山民披星出工,踏露收工,午饭就是妻儿送去的一钵香气袭人的油茶饭和一钵冷饭,茶饭泡在一起吃下又开始干活,如当地老民歌所唱:“炒油茶泡冷饭,越吃越肯干。”他们认为这种“油茶汤”吃了浑身有干劲,所以称之为“干劲汤”。油茶汤是每天必须要吃的,“早上喝碗油茶汤,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油茶汤,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连喝油茶汤,鸡鸭鱼肉也不香。”“碗碗油茶香喷喷,男女老少都能饮。不吃油茶没精神,吃了油茶有干劲。”总而言之,即使不吃肉不吃饭,这油茶汤是无论如何要吃的,否则“不吃油茶周身软”。

凤冈县土家族厚爱吃油茶,有的每天还要吃两餐,油茶在这里有两个名字,一为“干劲汤”,一为“和气汤”。和气汤的说法颇有意思,邻里纠纷寨子里有声望的人物出面化解矛盾,通常就是召集大家吃茶,实际上也就是商谈怎样和解,所以才称之为和气汤。猜想这和气汤得名的缘故,一来是因为化解了矛盾而和气,二来是因为喝了茶败了火,那股气就自然而然的化解消失了吧?

每逢嫁娶寿庆、建房佳节的喜庆时分,道真仡佬族的“三幺台”就充分表现出这种食俗礼仪的隆重来。“幺台”是仡佬族方言土话,意为结束。“三幺台”顾名思义,就是一轮宴席要经过喝酒、饮茶、吃饭这三道程序才算完美结束。

茶以最亲近的方式走进贵州人,这些有趣的茶话民俗,和黔茶一起点缀记录黔人千百年来的生活轨迹。茶和他们的关系,就如这些随意采摘的茶叶,每一个细节都那般自然。当历史的册书被一页页翻过,当黔茶的品质被人们了解、在茶成为世界第一健康饮品的今天,在无数个惬意的黄昏午后,人们三三两两爬上茶山,走进茶室,亲近茶树和茶叶,那些养在深闺里的黔茶,也渐渐飞出黔山,被更多的爱茶人所欣赏品尝。

泡一壶好茶,赏奇石紫砂,听古琴悠扬,闻茶香缭绕,看古玩字画。尘世的杂念纷争,渐渐融化。

猜你喜欢

湄潭毛尖油茶
都匀毛尖绿茶与红茶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那一刻
刘文新:一辈子 只做信阳毛尖
湄潭茶园
品山品水品毛尖 信阳茶艺纵古今
鉴赏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贵州湄潭:建管护运 四好通途 致富农村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